佛教发展简史资料大全
佛教,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佛教,就是指佛的言教,也可称作佛法。广义的佛教,指由释迦牟尼创立的一种宗教,它包括信奉佛的言教,按照佛的教导去实践的信徒所组成的宗教团体,佛的言教内容以及论述、发挥佛的教义思想的宗教经典,信徒所奉行的宗教仪式等等,亦即佛、法、僧三宝。这里的佛即释迦牟尼,是佛教的教主;法指佛所教导的教义,即佛法;僧即佛教的信徒。三宝具备,才构成宗教的佛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佛教发展简史。
佛教发展简史(一)佛教在印度
1.佛教的创立
(1)佛教是创立时间最早的宗教
时间为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名为悉达多,姓乔达摩(前565年~前485年),佛教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2)佛教四大圣迹
出生地:蓝毗尼花园(今尼泊尔境内)
成道地:菩提伽耶
初转法轮地:鹿野苑
涅槃地:拘尸那迦
2.佛教的发展
(1)原始佛教阶段
是释迦牟尼创教和他涅槃后的100年间。佛教史称为“和合一味”时期。
(2)部派佛教阶段
大约在释迦牟尼涅槃100年后,佛教内部由于对戒律和教义的观点不同,发生了分裂,形成两大派,即大众部和上座部,以后又各自分出许多派别。
(3)大乘佛教阶段
①大乘佛教形成
大约公元1世纪左右,在印度佛教内部又形成了一些具有新思想、新教义的派别,他们宣称能普度众生,到达涅槃解脱的彼岸,成就佛果。他们自称为“大乘”,而把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贬称为“小乘”。印度佛教进入了大乘佛教时期。
②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
大乘佛教
小乘佛教
佛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只承认一个佛,即教主释迦牟尼佛
觉
自觉、觉他,普度众生
自觉,以求自身解脱为满足
修
最高果位是佛
最高果位是阿罗汉
(4)印度佛教的衰落及重生
7世纪以后,印度佛教逐步走向衰落。公元13世纪,由于印度社会内部分化和外来宗教(伊斯兰教)的传入,佛教在印度彻底消亡。19世纪,从缅甸、斯里兰卡传入,印度佛教再获新生。
佛教发展简史(二)佛教在中国
1.佛教的传入:时间在公元1世纪前后
一说是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史称这一佛教事件为“伊存授经”。
另一说源于“白马驮经故事”。 蔡愔被汉明帝派去西行求法,在大月氏遇见西域僧人摄摩腾、竺法兰,邀请他们来汉地传授佛教。他们用白马驮着佛像和经卷,回到洛阳。明帝为表示欢迎,在洛阳建起我国首座佛教寺庙“白马寺”。
2.佛教的发展
两汉时期,佛教信徒较少,多为社会上层人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矛盾激化,统治者提倡,佛教迅速发展。表示为:一是佛经大量被翻译;二是众多寺庙的兴建和石窟的开凿。如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发展的真实写照。
3.佛教的鼎盛
隋唐时期佛教繁荣和鼎盛的原因,主要是统治者的提倡。唐朝,儒、佛、道三者一方面鼎足而立,另一方面在统治者的有意协调下表现得和谐一致。这时期佛教繁荣的最主要标志是众多佛教宗派的形成。它们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密宗等八宗。
4.佛教发展的转折
晚唐、五代至宋,由于历次法难,直接原因是会昌法难,社会动荡不安,禅宗逐渐取代其他各宗,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为久远、影响最为广泛的宗派。
元代以藏传佛教――喇嘛教为国教,但汉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耶稣教、摩尼教等也允许存在。元代佛教诸派中,禅宗最为繁荣。
5.佛教的衰落
明清以后,佛教愈趋衰落。太平天国时期,对佛教和道教采取排斥态度。清末民国以后,新思想、新文化的兴起以及科学、民主的提倡,启发了民众的觉悟,加之国民革命的爆发,致使佛教日趋衰落。
近代佛教信仰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对于佛教更多的是单纯修来世、求解脱、向往西方极乐世界;近代社会,同时追求现世利益、祛病消灾、延寿增福。“有求必应”已成为民间佛教徒对佛和菩萨的一种信念。伴随而来的是以忏法为中心的佛教仪式的广泛盛行,如瑜伽焰口(施恶鬼)、梁皇忏、慈悲水忏、金刚忏、大悲忏、水陆道场等,这些仪式受到僧侣信众的普遍欢迎。其实这些活动以超度亡灵、追悔罪恶、保佑子孙为基本目的,与佛教本意有较大的距离。 (三)佛教向世界的传播
1.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
印度佛教向世界传播的线路主要有两条,即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
(1)南传佛教
南路(即南传佛教)是从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南亚、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为主。
从佛教经典的语言文字来看,南传佛教主要是巴利文经典,因此被称作“巴利语系佛教”。
(2)北传佛教
北路(即北传佛教)是从印度向北传入中亚地区,然后通过中亚、西域传入中国,再有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统称为北传佛教。
北传佛教主要是梵语经典,因此被称作“梵语系佛教”。“梵语系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又发展成为汉语系和藏语系两大系统。汉语系佛教包括中国广大汉族地区以及朝鲜、日本、越南等地流行的佛教。
2.藏传佛教
(1)简介
俗称喇嘛教,主要流行于中国藏族、蒙古族、裕固族、土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经典主要是用藏文记录,故又称为“藏语系佛教”。
(2)起源
佛教传入西藏地区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7世纪的中叶,当时西藏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普先后迎娶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这两位信佛的公主把佛教带入了西藏。随之,两地沙门也纷至沓来。松赞干布开始信佛。佛教汲取、融合了苯教的一些教义、宗教仪式等,形成了具有浓郁西藏地方色彩的宗教――藏传佛教。咒术性、对喇嘛的异常尊崇、活佛转世思想和宗教与政治的结合,是藏传佛教的四个特性。
(3)发展时期
藏传佛教在西藏分为两个时期,即前弘期和后弘期。
前弘期从公元7世纪开始,止于9世纪上半叶,朗达玛赞普灭佛事件,约200年。这一时期,主要是佛教传入西藏并战胜当地宗教苯教,佛教经典大量翻译,寺宇大量兴建,在社会上开始广为流传。
后弘期从10世纪下半叶开始,一直发展到西藏民主改革,有整整1000年。这一时期是藏传佛教的大繁荣时期,形成了许多的教派。
(4)派别分化
藏传佛教主要有五大派: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
①宁玛派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中历史最悠久的一派,比其他教派的产生要早300年。因该派僧人均戴红帽,故被称为“红教”或“红帽派”。它以传承前弘期所译的密教典籍为主。
②噶当派
后弘期时期各教派中出现最早的一派。“噶当”一语意为用佛之教诲指导凡人的行为和修行,故噶当派又被称为“教诫派”。15世纪以后,宗喀巴在噶当派的基础上创立了格鲁派,噶当派寺院也都归入格鲁派,噶当派就此消亡。
③萨迦派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中有较大影响的一个派别。在西藏历史上曾占统治地位。元朝的八思巴就是其第五代祖师。14世纪中叶以后势力逐渐下降。由于萨迦派寺院围墙上涂有红、白、黑三色条纹,因此俗称“花教”。
④噶举派
11世纪形成的教派。“噶举”一词意为“口授传承”。噶举派注意密法,多以心口相传。又因此派僧人多穿白色僧服,因此俗称“白教”。历史上噶举派曾对西藏政治经济有过重大影响。
⑤格鲁派
形成于15世纪初,至今还对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有重大影响。因该派僧人戴黄色桃形僧帽,俗称“黄教”。后世弟子形成__和班禅两大活佛转世系统。由于明清两朝的册封、扶持,格鲁派成为藏区执掌政权的教派,势力最大。
活佛转世制度为藏传佛教所特有。所谓“活佛”,系汉族称谓,藏语称“朱古”,意为神佛化现的肉身。藏传佛教中,活佛指在宗教修行方面取得杰出成就、能够根据自己意愿转世的人。现一般用以称呼大喇嘛死后根据转世制度而取得寺院中首领地位的继承人。
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以生死轮回、灵魂转世的教义为依据,以寺庙经济关系为基础,为解决宗教首领继承问题而设立的一种神秘制度。
其整个过程大致是:一个活佛死后,按照其生前提供线索,通过寺院上层占卜、降神等仪式所获得的暗示,在指定范围内寻得符合条件的婴童,而后通过金瓶掣签等办法,从中确定一个灵童;再经过一些宗教仪式确认,使其作为去世活佛的正式转世在寺院中继承原活佛的宗教地位。转世制度各大小寺院普遍采用,因而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大大小小的转世活佛。
__和班禅即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两大活佛,同时也是藏传佛教中影响最大的两大活佛。从清代顺治、康熙年间开始,__和班禅的转世灵童的寻找和确认必须经中央政府认可册封。
“__喇嘛”是蒙古语和藏语的合称,“__”意为大海,“喇嘛”意为“上师”。“__喇嘛”的意思是“智德深广犹如大海能包容一切的上师”。在藏传佛教中,他被认为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因此具有崇高地位。
“班禅”是梵语和藏语的合称,意为“大学者”。在藏传佛教中,班禅活佛被认为是无量光佛的转世。以“班禅”作为历代转世活佛的称号出现于17世纪,是从第四世班禅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