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娶卞氏
曹操为何会把青楼女子卞氏立为正妻?曹操为什么娶卞氏?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告诉大家曹操为什么娶卞氏,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哦。
曹操为什么娶卞氏:
曹氏家族家大业大,曹魏家中的女人更是数不胜数,个个都是很有“身份”的人。要说曹魏第一女人是谁?曹操的王后,即后来的皇太后卞氏首当其冲。这样一个有身份的女人真的是出身娼门吗?
卞氏(160~229),据《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记载,卞氏是琅邪开阳人,家境较为贫寒,卞家世代从事非常卑贱的职业——以声色谋生的歌者舞伎。据此,我们可以得知曹操之妻卞氏出身娼门。
据史料记载,卞氏生于汉延熹三年(160年,还有一说是生于159年)十二月。相传,卞氏出生时,产室内充满了黄光,卞氏的父亲卞远觉得非常奇怪,便请了一个叫王旦的算命先生为卞氏占卜一卦,占卜的结果是“此吉祥也,此女将来必将能够飞黄腾达”。算命先生的话并没有就此改变卞氏从事歌舞伎的命运,卞氏一家还是以卖艺为生,四处飘零。若干年后,卞氏一家来到了谯地(今安徽亳州)。
就在此地,算命先生的话还真灵验了,卞氏果真是一个有吉兆的女子。她竟然被曹操看上,而且日后成为了曹魏国母,同样给她的娘家带来了莫大的荣耀。
光和二年(179年),20岁的卞氏因才色过人被曹操在老家谯地纳为妾。这个婚姻,象征着卞氏从良的开始。此后,曹操一直将卞氏带在左右,卞氏成为了曹操的第一随军夫人。
卞氏出身寒门,身份卑微,却有着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刚毅性格。189年卞氏随曹操来到都城洛阳。同年九月,董卓乱京,专擅朝政,欲推举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知董卓乃乱臣贼子,非但没有从命,反而还连夜秘密和一个仆从微服东出,想要起兵讨伐董卓。此时,曹操左右之人见曹操已经出走,都非常害怕被董卓加害,所以纷纷欲散伙回家,卞氏则镇静地劝说众人:“曹君吉凶未可知,(汝等)今日还家,明日(曹操)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众人听后都自感惭愧,便听从了卞氏的安排,一切伪装正常,这也为曹操逃离京城争取了有利时间,待曹操逃脱之后,卞氏方安排众人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洛阳,回到谯地。
曹操与原配夫人丁氏离异后,立卞氏为继室。中平四年(187年),卞氏产下了第一个儿子曹丕,即后来的魏文帝。此后,又为曹操生有曹彰(任城王)、曹植(陈思王)、曹熊(萧怀王)三个儿子。
卞氏虽然出身贫寒不雅,但是不失贤妻和国母的良好品德与风范。据相关史料记载,卞氏对被废的丁氏十分敬重。丁氏被曹操废除后,卞氏“不念旧恶”,经常在私下里相叙,对丁氏尊重有加。曹操不在的时候,逢年过节卞氏都会派人给丁氏送东西,她们的关系“有如昔日”一般。这也让丁氏十分感激,称“废放之人,夫人何能常尔邪!”有如此一位贤妻,使得曹操很是安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卞氏被曹操正式立为王后。丁氏死后,卞氏还曾请求曹操将其好好安葬,丁氏后被礼葬于许昌城南。
也许是出身寒门,卞氏一直生性俭约,从不崇尚华丽,也从不穿丝绸锦缎,更不会佩戴珍宝珠玉等物。据裴松之注引的《魏略》记载,有一次曹操得到几副十分名贵的耳坠,很高兴地拿给卞氏,让她先挑选一副。曹操以为卞氏肯定会挑选一副最漂亮、最名贵的耳坠,哪知卞氏最后挑中的却是中等的那副。曹操不解,卞氏解释道,如果挑选那副最好的,显得太贪婪;如果挑选那副最差的,又显得太虚伪,所以最后就挑选了中等的那一副。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死,曹丕世袭了魏王的爵位后,尊卞氏为王太后。同年十月,曹丕称帝,尊卞氏为皇太后。
魏太和三年(229年)五月,卞氏病死,享年70岁。卞氏死后的情况,陈寿在《三国志》中仅有六字作为后事交代:“七月,合葬高陵。”短短的六个字道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即卞氏与曹操是同穴或同茔的。那么,卞氏到底是如何与曹操合葬的?是打开墓道同穴合葬,还是在旁边另造墓穴的呢?至今还仍是一个谜团。
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曹操在中国的影视剧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现,但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毛泽东曾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2013年11月,复旦大学通过研究发现曹操既非一些史学家认为的夏侯氏后人,也非汉代丞相曹参的后代。
曹操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在政治上的功绩亦是不凡的。曹操统一北方的积极作用。前已叙及,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曹操一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但由于祸害根子在中央,曹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所以袁绍虽地较大、兵较多、粮较足,终为曹所败。曹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司马光说曹“化乱为治”,并非无据。而且曹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曹还提倡廉洁,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总的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在选拔人才方面:汉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曹操为维护和发展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不受上述标准限制,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210年到217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汉末三国的军事家首推曹操。曹操钻研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曾熟读孙武、吴起等前代军事家的著作,在习诸家兵法的基础上,写成《兵书接要》一书,结合自己的战争经验加以论述。所撰《孙子略解》,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主张“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强调师出有名,符合道义。在战略战术上灵活多变,因事设奇、任势制胜,兵不厌诈。
在带兵方面,他治军严整,法令严明,一次在行军途中,曹操传令不得使战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麦苗。可曹操的战马因受惊吓踏了麦田。他即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以示处罚,足见执法认真。《通典·兵典》中收录的《魏武军令》、《魏武船战令》、《魏武步战令》等,也反映了他严明的军令。
在用兵方面,史称他“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在对吕布、张绣、袁绍、马超、韩遂等一系列战斗中,常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埋伏、包抄、突袭、离间、劫粮、攻彼救此、弃物诱敌等战术,谲敌致胜,转弱为强。他确实是一个极为杰出的军事家。李靖的《李卫公问对》 、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等著作都赞誉曹操的行军用兵。
在御将方面,曹操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曹操能够根据将领特点,用其所长。 例如,许褚、典韦壮武有力,忠诚奉法,曹操就让他们战则为军锋,息则统亲兵;臧霸有恩信于东土,曹操将青、徐二州托付于他,从而得以专心对付袁绍,不必以东方为念;降将文聘本是刘表帐下大将,在江汉一带颇有威恩,曹操任其为江夏太守,委以边事,使御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