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灭高丽之战
唐乾封元年(666年)至总章元年(668年),在唐与高丽、百济的战争中,唐军攻灭高丽的作战。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至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廷多次东征、先后攻占百济、高丽的战争。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唐灭高丽之战。
唐灭高丽之战经过
乾封元年,高丽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继任莫离支,与其弟泉男建、泉男产不和,男建自称莫离支,发兵讨伐男生。男生派其子泉献诚到唐朝求援。六月初七,唐命右骁卫大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领兵救援泉男生;命泉献诚为右武卫,担任向导;又命左金吾卫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共同讨伐高丽。
九月,庞同善大败高丽军,与泉男生会合。高宗诏命泉男生为特进、辽东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抚大使、封玄菟郡公。十二月,唐命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司列少常伯郝处俊为副大总管,契苾何力、庞同善亦为副大总管并兼安抚大使,水陆诸军总管和运粮使窦义积、独孤卿云、郭待封等亦受李绩节度,诸路合击高丽。征调河北诸州县的全部租赋以供辽东军用。
二年九月十四日,李绩兵取高丽军事重镇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留契苾何力镇守,并趁势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泉男建派兵袭击庞同善、高侃在新城的营地,左武卫薛仁贵将其击败。高侃率军进至金山(在今辽宁昌图西),与高丽军交战不利,高丽军乘胜追击,薛仁贵引兵从侧面袭击高丽军,大败之,斩首5万余级,攻下南苏(在今辽宁抚顺东苏子河与浑河交流处)、木底(今辽宁新宾西木奇镇)、苍岩(今吉林集安西境)三城,与泉男生军会师。郭待封率水军从别道趋平壤。郝处俊在高丽城下击败高丽军。
总章元年二月二十八日,李绩等攻占扶余城(今辽宁四平),斩俘万余人,扶余川中40余城亦望风归降。泉男建遣兵5万妄图夺回扶余城,在薛贺水(又称萨贺水,即今辽宁丹东西南赵家沟河)与李绩军遭遇,唐军大胜,斩俘3万余人,乘胜攻占大行城(今辽宁丹东西南娘娘城)。各路唐军会师,推进至鸭绿栅。高丽发兵抵抗,唐军奋勇出击,大败高丽军,追奔200余里,攻振辱夷城(今朝鲜永柔境),高丽其他各城守军或逃或降。唐军进至平壤城下,围平壤月余,高丽王高藏派泉男产率首领98人出降。泉男建仍然闭门拒守,并多次遣兵出战,皆败。
九月十二日,高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唐军冲进城中,俘男建,高丽全部平定。唐分其境为9都督府、42州、100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2万镇守其地。
唐灭高丽之战点评
唐经过长期对高丽的骚扰作战,使其国力日趋下;又攻灭百济,使高丽失去盟军;随后抓住高丽内乱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夺占其战略要地,终于将高丽击灭。
高丽与中国
高句丽与中国的关系,或许可用“叛服不常”四字带过,其实高句丽的战略意图还是很清楚的。打开地图,高句丽建国之初仅在浑江、鸭绿江中游占据一小片土地,四面皆敌:西面为汉辽东、玄菟〔注:第二玄菟郡〕二郡,南为乐浪、带方二郡,北面是夫余,东边有沃沮。因此,除了对周边小邦和夫余、沃沮进行吞并、打击外,对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时战时和的态度,但中心是围绕着蚕食、兼并上述四郡进行的。一旦中原王朝强大时采取称臣纳贡的恭顺态度;中原一旦有事或国家分裂,即乘机入寇侵掠,以收渔人之利。中间虽几经反复,有几次还因受到中原或地方朝廷的报复性讨伐而几乎亡国,但在五世纪初还是完全达到了其战略目标:上述四郡先后入其囊中,夫余等也先后征服,西至辽河,东、北已无强敌,东南与百济、新罗接壤。其后鉴于北魏已兴,向中原内地进取的可能性不大,长寿王于427 年从丸都城迁都平壤,致力于向朝鲜半岛南部发展,以打击百济、新罗为主;对中国则以辽河为界,采取守势。当中国再次统一起来后,高句丽以其倔强,击败了隋炀帝大军的进讨。后来又与唐朝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战争,最后终于在内部分裂,外部强敌压境的局面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