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的人物生平
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陈祎(yī),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意为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玄奘的人物生平,欢迎大家阅读。
玄奘的人物生平
早期生活
玄奘祖籍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为东汉名臣陈寔(104年—187年)的后代,曾祖陈钦曾任东魏上党(今山西长治)太守,祖父陈康为北齐国子博士,父亲陈惠在隋初曾任江陵县令,大业末年辞官隐居,此后潜心儒学修养。他有三个哥哥,二哥陈素,早年于洛阳净土寺出家,以讲经说法闻名于世,号长捷法师。
玄奘于隋朝仁寿二年出生,少时因家境困难,跟长捷法师住净土寺,学习佛经五年。在这期间他学习了小乘和大乘佛教,而他本人偏好后者。他十一岁(613年)就熟读《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
十三岁时(615年)洛阳度僧,被破格入选。其后听景法师讲《涅槃》,从严法师学《摄论》,升座复述,分析详尽,博得大众的钦敬。
隋炀帝大业末年,兵乱饥荒,618年隋朝灭亡。玄奘跟长捷法师前往唐朝首都长安,后得知当时名僧多在蜀地,因而又同往成都。在那里听宝暹讲《摄论》、道基讲《杂心》、惠振讲《八犍度论》。三、五年间,究通诸部,声誉大著。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玄奘在成都(据传在成都大慈寺)受具足戒。
武德七年(624年)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参学。先到了荆州天皇寺。讲《摄论》、《杂心》,淮海一带的名僧闻风来听。六十高龄的大德智琰也对他执礼甚恭。讲毕以后,继往赵州从道深学《成实论》,又到扬州听惠休讲《杂心》、《摄论》。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重游长安学习外国语文和佛学。先后从道岳、法常、僧辩、玄会诸师钻研《俱舍》、《摄论》、《涅槃》,他很快就穷尽各家学说,其才能倍受称赞,声誉满京师。仆射萧瑀奏请令他住庄严寺。
西行求法
玄奘感到多年来在各地所闻异说不一,特别是当时流行的摄论宗(后并入法相宗)、地论宗两家有关法相之说多有乖违,因此渴望得到总赅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以求融汇贯通一切,于是决心前往印度求法。因得不到唐朝发放的过所(护照),所以始终未能如愿以偿。
627年,玄奘毅然由长安私发,冒险前往天竺。经过高昌国时,得高昌王曲文泰礼重供养,复欲强留奘师以为国之法导,奘师“水浆不涉于口三日,至第四日,王觉法师气息渐惙,深生愧惧,乃稽首礼谢”,遂与奘师结为义兄弟,相盟自天竺返国时更住高昌三载受其供养,讲经说法。离开高昌后,奘师继续沿着西域诸国越过帕米尔高原,在异常险恶困苦的条件下,以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到达天竺。
在天竺的十多年间,玄奘跟随、请教过许多著名的高僧,他停留过的寺院包括当时如日中天的著名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他向该寺的住持,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学习《瑜伽师地论》与其余经论,戒贤是护法的徒弟,世亲的再传弟子。在贞观十三年,他曾在那烂陀寺代戒贤大师讲授《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此后,玄奘还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
学成以后,他立真唯识量论旨,在曲女城无遮辩论法会上,等待十八天,结果无人敢于出来辩难,他因此不战而胜,名声鹊起,威震全天竺,被当时大乘行者誉为摩诃耶那提婆(Mahayanadeva),亦即“大乘天”,被小乘佛教徒誉为木叉提婆,亦即“解脱天”。
翻译经文
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贞观十九年(645年),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玄奘初见太宗时即表示希望前往嵩山少林寺译经,但没有得到批准,被指定住长安弘福寺。
652年(永徽三年),玄奘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即今天的大雁塔,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经像。1962年,寺内建立了玄奘纪念馆。大雁塔成为玄奘西行求法、归国译经的建筑纪念物)。
在唐太宗(李世民)大力支持下,玄奘在长安设立译经院(国立翻译院),参与译经的优秀学员来自全国以及东亚诸国。他花了十几年时间在今西安北部约150公里的铜川市玉华宫内将约1330卷经文译成汉语。玄奘本身最感兴趣的是“唯识”部分。这些佛经后来从中国传往朝鲜半岛、越南和日本。
显庆二年657年正月,唐高宗至东都洛阳,敕命玄奘陪从。玄奘乘回洛阳之机,就近回乡与惟一尚存的姐姐张陈氏晤面。这是他自617年离家后首次回到家乡。在姐姐的帮助下,玄奘至父母坟茔祭扫拜谒,并求得高宗批准,改葬父母坟茔至故居西原,洛阳僧俗万余人参加了迁葬大典,之后返回长安,继续译经;
显庆二年(657年)五月,高宗下敕,要求“其所欲翻经、论,无者先翻,有者在后”。显庆二年(657年)九月,玄奘借着陪驾住在洛阳的机会,第二次提出入住少林寺的请求,“望乞骸骨,毕命山林,礼诵经行,以答提奖”。次日,高宗回信拒绝。
玄奘依翻译佛典与对经文的阐释而开创了中国法相唯识宗,其学说却深深地影响了其他诸多宗派。奘师一生所翻经论,合七十四部,总一千三百三十八卷(目前学界流行说法为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为中土一切译师之最。
凤栖原野
龙朔三年(663年)十月玄奘译完最后一部佛典《大般若经》之后感慨说∶“向在京师,诸缘牵乱,岂有了日?”玄奘于麟德元年二月五日(664年2月5日)圆寂,最初葬于白鹿原云经寺;669年,改葬于少陵原(又称凤栖原),建有舍利塔,并在此兴建兴教寺。
玄奘之路
2011年金铁木执导的央视纪录片
影片信息
大型史诗剧情纪录片:《玄奘之路》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
片长:60分钟/集,共6集
内容简介
玄奘西行成功几百年之后,历史逐渐变成了传奇,传奇慢慢地变成了神话《西游记》:一只神通广大的猴子,带着一头猪和一匹马,保护着斯文懦弱的师父,去西天取经。其经过几百年的艺术加工,这个叫孙悟空的徒弟,成为故事的核心,而师父唐僧已经面目全非,可我想:那是书西天取经的磨难以一种艺术形式实体化了,充分体现了其中的艰辛。不过,在《西游记》成为文学经典的同时,人们渐渐淡忘了唐僧的本名——玄奘,真实的玄奘越走越远,只剩下一个轮廓模糊的背影。《大唐西域记》由玄奘本人口述,弟子辩机笔录而成,详尽地记录了他十九年西行的历程,《三藏法师传》由玄奘的弟子慧立和彦棕撰写,真实地讲述了玄奘的一生,在一千三百年之后,让我们根据这两本著作,穿越时间的迷雾,从神话回到真实,从唐僧回到玄奘。《西游记》虽然与真实历史相去甚远,但是其中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却和真实情况如出一辙,全都是经书落水与晒经,这正应了电视剧中孙悟空劝解师傅的那句话:“天地本不全,经文残缺也应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为也!”
戈壁沙漠的荒凉西域,大行僧人,孤身涉险,经历西域十六国,征途跋涉数万里,十七年西行求法的弘愿,传世卓越辉煌的旷世巨作!
看了“玄奘的人物生平”还想看:
1.最全的中国历史人物大全
2.杨根思的简介
3.西安大慈恩寺导游词
4.历史上吴承恩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