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唐朝 >

王守澄的个人经历

时间: 克浩2 唐朝

  王守澄(?-835年),唐朝末年宦官,活跃于宪、穆、敬、文四朝,曾三度参与皇帝的废立,在朝中掌权达十五年之久。与朝廷朋党势力结合,卖官行为让官场风气为之败坏。后来皇帝成功促成了宦官集团内部的分裂,终因失势而被酖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王守澄的个人经历,希望对你有用!

  王守澄的简介

  王守澄,唐朝宦官。身世来历不明。曾任徐州监军,后被召回宫。他利用唐宪宗相信术士,服用丹药的机会,毒死了他,册立穆宗。不久,当了枢密使。以后又拥立文宗,进封为骠骑大,右神第军。文宗同情宪宗,欲倚靠宰相宋申除掉王守澄,但最后没有成功。

  王守澄后将郑注和李训推荐给文宗,作为自己的耳目,但这两人为了个人野心,竟支持文宗,建议提升被王守澄压抑的太监仇士良当左神策军,使与王守澄相抗,又让文宗秘密赐毒酒害死王守澄,然后分别铲除他在宦官中的党羽。王守澄死后,李训等发动了甘露之变,企图一举歼灭宦官,结果仇士良等得胜,宦官势力更盛。王守澄杀宪宗立穆宗,开了弑主立君的先例,对唐朝末年宦官的废立皇帝有很大影响。

  王守澄弑杀唐宪宗

  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l8年),李愬由襄阳节度使移镇徐州,宦官王守澄为徐州监军,二人在一次交谈中,偶然谈起节度使衙推郑注的事,李愬将郑注推荐给王守澄。王守授本想除掉这个巧言令色的小人,但由于郑注善于揣摸人意,有一套随机应变的本领,后来反而受到了王守澄的重用和提拔。当王守澄被召还京师长安时,郑注也随同入了京城。

  宪宗晚年好神仙,求方士,炼长生药,服后造成慢性中毒。当时宫中宦官分为两派,王守澄、梁守谦主张拥立太子李恒,吐突承璀主张改立澧王李恽做太子。

  元和十五年正月,王守澄、梁守谦等人,派宦官陈弘志将宪宗杀死于中和殿,伪称宪宗饮金石之药暴崩而死,打死一个方士、一个和尚,含糊了事。于是拥立太子李恒为新君,是为唐穆宗。又将吐突承璀、澧王李恽杀死。王守澄、梁守谦等宦官为了稳定局势,还赐给了左右神策军将士每人钱五十缗,六军将士每人钱三十缗,金吾(掌管京城戒备防卫的军队)将士每人钱十五缗。

  王守澄败坏朝政

  唐穆宗即位后,对王守澄十分感激,让他入知枢密事,从此王守澄专擅朝政达十余年之久。

  当长庆(穆宗年号,821—834年)、宝历(敬宗年号,825—827年)之际,王守澄利用手中权势,趋穆宗、敬宗游幸无常.亲昵群小,纵情淫乐,荒于田色,嬉戏废政,牛李朋党争权,并趁朝纲紊乱之机,公开收受他人贿赂,贪赃枉法。

  郑注攀附王守澄后.受到王守澄的重用,他利用王守澄的势力,胡作非为,收受朝路,卖官鬻爵,从中贪污,积时巨万,还不满足,一时那些急于用钱买到一官半职的势利小人,都日走其门,在郑注的府第里,宾客满门,收受贿赂的财物堆积如山。他除了用贪赃的钱财进行挥霍享乐.大兴土木,建造富丽的宅第外,还用大量的钱财贿赂王守澄。因此王守澄先后将他从山东、京西诸军,迁为卫佐、评事、淘史、检校库部郎中、昭仪节度副使、通王府司马,充右神策军判官等职。

  太和八年(834年),王守澄将他推荐给文宗后,很快又得到文宗信任,先后被拜为太仆卿、兼御史大夫,工部尚书、充翰林院侍讲学士。此后李训、罗立言等通过贿赂王守澄,也得到了提拔。

  王守澄在专擅朝政的十余年中贪赃枉法,公然受贿,而郑注、李训、罗立言等官员也都上行下效,肆意搜刮民脂民膏,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

  王守澄陷害大臣

  唐敬宗李湛即位时才十六岁,他整日击球、游宴,又好深夜抓捕狐狸,宫中谓之“打夜狐”。宝历二年十二月,唐敬宗夜猎还宫.与宦官刘克明、田务澄等击球,后又与击球苏佐明等宴饮,被宦官刘克明等杀死。刘克明矫诏命绛王李悟当国,绛王会见宰相和大臣,欲夺王守澄的大权。于是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魏从简、梁守谦等宦官共同商议,以卫兵迎江主李涵入宫。进发左右神策飞龙兵讨伐刘克明等人.将他们尽皆杀死,绛王李悟也被乱军所害,江主李涵为王守澄所拥立,改名李昂,即位为皇帝,是为唐文宗。

  唐文宗在晚唐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是穆宗的第二子,敬宗的弟弟。他在王邸时,就喜读《贞观政要》一书,对太宗的勤政非常向往,因而即位后,每次接见大臣,都用很长时间讨论朝政,对官员的任免也很认真。文宗最关心的是怎样铲除宦官。因为宦官专权,左右朝政,他的祖父宪宗、哥哥敬宗都是被宦官杀死的,所以他对宦官有着到骨仇恨。甚至自己的生命,也操纵在宦官手中,这使他感到非常忧虑。于是,文宗想利用朝中大臣的权力来抑制宦官。他先后提拔韦处厚、路隋、李德裕、牛僧孺为宰相。他们虽有能力,但互相排斥.没有把精力放在朝政上。在这种情况下,文宗干太和四年九月,找翰林学士宋申锡单独谈话。在交谈中,宋申锡看出文宗想急于铲除宦官的心理,宋申锡对文宗表示:对于宦官,只能逐步铲除,并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文宗认为宋申锡秉性孤直,又忠厚诚实,不树宗派.不结朋党,便提拔他做了宰相。

  宋申锡认为要铲除宦官,必先剪除其羽翼,郑注是王守澄一手提拔起来纳侯臣,必须捕而杀之。他任命吏部尚书王璠为京兆尹。宋申锡与御史中丞宇文鼎拿着文宗诛杀郑注的密记,让京兆尹王璠去逮捕郑注。王璠把逮捕郑注的“堂帖”拿给王守澄看,王守澄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告诉给郑注,郑注才免子被捕。王璠私通宦官王守澄.放走郑注的事,宋申锡和字文鼎都被蒙在鼓里。

  太和五年二月,文宗又授给宋申锡密旨,让他除掉宦官王守澄,京兆尹王璠又把这—消息告诉给郑注,郑注又把宋申锡的计划报告结王守澄。王守澄就和郑注合谋陷害宋申锡,诬陷宋申锡阴谋拥立漳王凑为帝。郑注就唆使神策都虞侯豆卢著先行揭发,然后王守澄秘密报告给唐文宗。豆卢著说得绘声绘色,许多大臣都信以为真,文宗本人一时也分辨不清。弄得宋申锡和漳王凑几乎被杀。有些大臣认为漳王凑素负众望,宋申锡身为宰相,受到重用,还有什么野心呢?不会谋反,要求对这一案件重新复审。郑注怕复审有变,叫王守澄建议文宗宽大处理,减去死刑。结果漳王凑被贬为巢县公,宋申锡被贬为开州(今四川开县)司马,只是把漳王内史曼敬则和朱训杀死了事。后来,宋申锡死于开州,漳王凑死于巢县。

  左神策韦元素、抠密使杨承和、玉践言,侍御史李款等人,见郑注依倚王守澄,如不早除,必生祸端,便联合御史台官员上书文宗,弹劲郑注,说他内通敦使,外连朝士,往来于南衙北司之间,收受朝赂,干权乱政,人不敢言.道路以目,请付法司治罪。这道上书一出,其他官员弹劾郑注的上书也接踵而来,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内,弹劾郑注的上书就多达数十道。这些上书都被王守澄扣压于有神策军中,拒不上奏文宗。

  左李弘楚见王守澄专横跋扈,一手遮天,劝韦元素称病,派人将郑注召来,擒而杀之,然后再奏明皇上。韦元素答应后、便派人召郑注来.当郑注来到韦元素府第时,见韦元素并无疾病,已知事情有些蹊跷,便随机应变,采取以屈求伸的位俩,用花言巧语掩盖其罪恶,对韦元素大加吹捧。韦元素不自觉地握住郑注的手,并互通款曲,认真地话听着他的献媚之辞.竟然忘记了疲倦。李弘楚站在一旁,再三举目暗示,让人把郑注拿下.韦元素连看也不看,并送给郑注一些礼物,让他回府去丁。李弘楚怒气冲冲地对韦元素说,“今日优柔寡断,他日必不免其祸!”说罢辞宫解职而去。

  韦元素放过郑注,而郑注却不放过韦元素。太和九年三月,郑注反守为攻,勾结王守澄、李训,以韦元素等人居中用事,与王守澄不和的罪名,将韦元素贬至淮南(治今江苏扬州市)作监军,杨承和贬至西川(治今四川成都市)作监军,王践言贬至河东(治今山西太原市)作监军。不久,又把韦元素流放到象州(今广西象州县),将杨承和流放到驩州(今越南荣市)。当他们二人上路时,王守澄又派遣宦官刘忠谅将韦元素追杀于武昌,将杨承和赐死于公安(今属湖北省)。

  太和九年三月,京师长安谣传郑注要用小儿心肝为皇上炼长生金丹,市民因此惶恐不安。郑注嫁祸他人,与李训共同诬陷京兆尹杨虞卿说:“这个谣言出白杨虞卿的家人。”文宗信以为真,于六月将杨虞卿下狱治罪。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宗闵上书皇上,认为这是郑注、李训所共同制造的冤狱,要求救免杨虞卿。因为郑注曾经要求宰相李宗闵让他在中书、门下两省做官,校李宗阑拒绝后,郑注就在文宗面前诋毁李宗闵。这次又因营救杨虞卿,而被郑注一伙贬为明州(治今浙江宁波)刺吏。

  王守澄、郑注、李训等人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连逐李德裕、路隋、李宗闵三相,其他大臣被贬逐者更不胜枚举。他们淫威震慑朝野,于是乎生丝仇发怨无不加以报复。

  有一次,文宗向翰林学士、户部侍郎李珏说:“李爱卿你知道郑注这个人吗?和他交谈过吗?”李珏回答说:“臣岂特知其姓名,而更深知其为人。其人奸邪,陛下宠之,恐无益于圣德。臣虽在近密,怎敢与此人交往?”

  郑注知道这件事后,恨之入骨,遂于太和九年七月,将李珏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刺史。李宗闵被贬逐时,事情牵连驸马都尉沈仪和女学士宋若宪以及宦官杨承和,因为李宗闵所以能做上宰相,这三个帮了很大的忙。李宗闵罢相后,宋若宪被处死,沈仪被贬为柳州(今广西马平县)司户。因为杨承和与宦官王守澄不和.已先于二人被贬为西川节度使。凡是王守澄和郑注一伙所厌恶的大臣,都被指为李德裕、李宗闵之党。

  王守澄、郑注一伙,滥用权势.排斥异己,陷害大臣,紊乱朝纲,使朝臣人人自危,惶恐木安。由于文宗下诏慰谕,人心才稍微安定下来。

  王守澄的结果

  郑注、李训名声很坏,而文宗却重用提拔他二人.是想依靠他们铲除宦党,以雪元和以来宦官弑君之耻,这件事情又不便公开讲明,一旦走漏风声,反而会遭宦官陷害,所以引起许多正直大臣的反对。因为郑注、李训都是由大宦官王守澄推荐而入朝的,文宗提拔他二入,不会引起宦官的怀疑。而郑注受到文宗信任后,野心越发膨胀,就背叛王守澄,和李训一起合谋铲除宦党。

  郑注、李训经过计议,认为右领军宦官仇士良与王守澄有矛盾,王守澄专横跋扈,长期抑制仇士良而得不到提拔,仇士良怨恨王守澄,建议文宗提拔仇士良为左神策,以分割王守澄的权力。太和九年五月,文宗任命仇士良为左神策,立即引起王守澄的不满。仇士良为了取代王守澄,控制朝中大枚,便积极附和郑注和李训。

  元和十五年弑杀宪宗的宦官陈弘志,王守澄的死党,这时不仅迫迢法外,而且还在山南东道(治今湖北襄樊市)做监军,李训、郑注建议文宗,借调他回京,重新任命之机,派人将他在半路上杀死。文宗同意后,让仇士良派人诱陈弘志入京,仇士良的亲信把陈弘志杀死于育泥驿(今陕西商县西北)。

  不久,郑注、李训又建议文宗提拔王守澄为左右神策观军容使、兼十二卫统军,解除他的右神策行右卫上、知内侍省的职务,来个釜底袖薪,夺去他的实权,使他徒有虚名,让他离开首都长安。太和九年十月初九日,在王守澄离开首都前夕,在郑注、李训的策划下,文宗派遣宦官李好古携带毒酒给他饯行,王守澄喝了毒酒后,便暴死身亡。这个专擅朝政,无恶不作的阉竖小人,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王守澄的段历史评价

  《新唐书》:袁绍诛常侍以逞,而曹操移汉;崔丞相血军容甘心焉,而朱温篡唐。大抵假威柄于外,以内攘奸人,则大臣专,王室卑矣。汉、唐相去五百岁,产乱取亡犹蹈一辙,非天所废,而人谋洄刺乃然邪!

  王守澄的轶事典故

  诗人王建善写宫廷闺怨诗,有《宫词》百首传世,因与王守澄同宗,故两人时有往来,王守澄略长于王建,称其为弟。王建诗中述及皇宫内的生活情形,多由深谙其事的王守澄所提供。某日王建酒后失言,骂了汉朝宦官造成党锢之祸,因此影射,得罪了王守澄,事后感到很后悔,于是作了一首《赠王枢密》诗向王守澄陪罪,消弭一场事端。

19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