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唐朝 >

贞元之盟的背景及内容

时间: 克浩2 唐朝

  贞元之盟是唐朝和回纥在贞元三年(787年)为了联合力量夹攻吐蕃而签订的合作盟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贞元之盟的背景及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贞元之盟的背景

  公元787年,唐朝为应付吐蕃的不测之举,采纳李泌的提议:先和回纥,则吐蕃不敢轻犯边塞;其次招抚南诏蕃王,则切断吐蕃右臂;大食(阿拔斯王朝)在西域最强,它与天竺(印度)诸国都仰慕大唐王朝,其世代与吐蕃为仇,故唐也可将其招抚,以牵制吐蕃。因此,唐政府答应回纥的请婚,并对其提出了五项要求。公元788年,合骨咄禄毗伽可汗遗其妹骨咄禄毘伽公主、官员妻子、宰相及其使节等1000余人,带着可汗的厚礼,到唐朝迎接咸安公主。这是唐朝自建中元年(780年)振武(今内蒙呼和浩特)边官张光晟屠杀回纥使节900余人事件后的一次和解。回纥可汗对能与唐和亲喜出望外,他致信唐朝说:"昔为弟兄,今即子婿。子婿半子也。彼犹父,此犹子也。父若患于西戎,子当遣兵除之。"由于缔结了婚姻,确立了"翁婿之盟",取代了至德二年(757年)以来的"兄弟之约"。与此同时,回纥又向吐蕃使节责骂了一顿,与吐蕃断绝关系,随后向唐朝皇帝求把"回纥"改称"回鹘"。

  贞元之盟的盟约内容

  重点如下:

  回纥向唐朝称臣,改至德二年(757年)以来的"兄弟之国"。 回纥可汗为儿,唐朝皇帝为父。 回纥每次对唐派出使节,不可超过200人。 回纥每次向唐朝卖的马匹,不可超过1000匹。 回纥不可携带唐境内的中国人及商胡出塞。

  贞元之盟唐朝简介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国号“唐”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李渊,隋朝时累官居晋阳( 今山西太原)留守,起兵尊隋,每战必克,直入长安,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后便以“唐”为国号。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建都长安,随后又设陪都东都洛阳和北都太原,与长安合称“三都”。

  唐朝是一个强大而繁荣的时代。其鼎盛时期,天宝年间,全国人口达8000万之多。唐朝也是秦汉、隋朝以来,第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几乎全部承袭隋朝,历代史学家唐朝前期领域常把它和隋朝合并成“隋唐”。唐王李渊于 618年6月逼隋恭帝禅位,取代隋朝,建国唐朝,设京师为长安(陕西西安),唐高宗显庆六年后设东都洛阳,武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东都为神都并设北都太原府,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恢复旧制。唐玄宗时进入盛唐,是唐朝的第二高峰与转折,开元时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开明,威服四周国家,史称“开元盛世”。

  唐朝的疆域广大鼎盛时为7世纪,当时中亚的绿洲地带受唐朝支配。其最大范围南至罗伏州(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一说1240万平方公里。中唐后漠北、西域的领地相继失去,到晚唐时衰退到等同中国本土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那时的新罗、高句丽、百济、渤海国和倭等周边国家在其政治体制与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的影响。在唐朝的前半叶,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五胡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在过程中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唐朝的后半叶,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会的缓慢变化,藩镇割据势力的壮大与周边诸民族国家的形成,对此后近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即朱温)逼唐哀帝李祝禅位,降为济阴王,改国号梁,唐朝灭亡。

  贞元之盟回纥汗国简介

  回鹘(拼音:huí hú;外文:Uighur)又作回纥。分布于中亚、蒙古、甘肃、新疆之间。其全盛时期为八至九世纪,以外蒙古之鄂尔坤(Orkhon)河畔为据点,而进入中亚。该族最初为铁勒之一部,在突厥汗国统治之下,至隋代时独立,后隶属于唐。其后该族分裂为三:一为猖獗于宋、辽、金时代之甘州回鹘与沙洲回鹘,二为西州回鹘(居高昌之地,即吐鲁番),虔信摩尼教与佛教,而最为强大的一支西迁至七河流域,联合葛逻禄等其他突厥语民族建立了威震中亚的喀喇汗王朝。

  西元八世纪顷,西州回鹘使用起源于粟特(Soghd)文字之回鹘文字,且以此文字书写佛典,现存经典有<金光明经>、<法华经普门品><弥勒下生经>、<尊胜陀罗尼经>、<天地八阳神咒经>等,由上述经典之跋文可知,彼等多重译自藏文、吐蕃文、汉文等。[宋史列传第二四九]

  隋唐时期,回鹘部落联盟为突厥汗国的重要构成部分。公元605年(隋大业元年),回鹘联合仆骨等部族起来反抗阿史那部族,并逐渐强大起来。公元646年(唐贞观二十年),回鹘配合唐军攻灭了薛延陀政权,首领吐迷度自称可汗,接受唐朝的管辖,唐在其地分置六府、七州。公元744年(天宝三年),回鹘首领骨力裴罗自立为可汗,建立回鹘政权。这时回鹘控制的地区,东起今额尔古纳河,西至今伊犁河流域,势力日益强盛。

  公元840年回鹘政权被黠戛斯推翻后,大部分回鹘人向西迁徙。一支迁到葱岭以西,一支迁到河西走廊,一支迁到西州(今新疆吐鲁番)。西州回鹘又向西发展,以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鹘政权。西州回鹘后来改称为"畏兀儿",也就是今天维吾尔族的先人。

  突厥、回鹘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突厥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使用动物名称作符号以计算年份。唐代以前,大漠南北的蒙古高原大半属于突厥语世界。突厥和回鹘草原贵族都力图加强对内蒙古东部地区契丹人、室韦——达怛人的统治,在契丹、室韦驻有官员。后突厥还似乎曾向兴安岭一带移民。突厥、回鹘势力进入内蒙古东部地区,便向室韦——达怛等族打开了通向大漠南北的门户。突厥和回鹘对室韦——达怛人的经济文化都有影响。

  回纥汗国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对西域的进攻,和唐王朝保持着相当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促进了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19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