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隋朝 >

隋朝是怎么处理民族关系的

时间: 耀聪2 隋朝

  概述民族关系是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民族关系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的社会关系。那么隋朝是怎么处理民族关系的?

  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突厥

  突厥族原来游牧于中亚的叶尼塞河上游,后迁徙到高昌的北山(博格多山)。5世纪中叶,柔然征服了突厥,把他们迁徙到金山(阿尔泰山)南麓。6世纪以后,突厥在反抗柔然的斗争中,势力逐渐壮大。552年,突厥人在其首领阿史那土门的率领下大败柔然,土门称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

  木杆可汗统治时(553年~572年),又不断向东西扩张,使突厥汗国的领土急剧扩大,“东自辽海(辽河)以西,西至西海(里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贝加尔湖)五六千里,皆属焉”。(《周书·突厥传》)木杆在于都斤山(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之北山)建牙,以统治整个汗国。 突厥和中原长期有着密切的联系,双方经常在塞上进行贸易。但突厥贵族为了掠夺奴隶和财富,在北齐、北周时就经常带兵向内地袭扰。北齐和北周的统治者都利用突厥贵族的力量来打击对方,对其骚扰不仅不加抵御,反而争相用财帛贿赂突厥。

  隋初,在突厥汗国境内形成了五六个大的割据势力,其中尤以占据西域地区的达头可汗势力最强。当时,突厥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是沙钵略可汗,北周曾把千金公主嫁给他。582年,沙钵略打着为北周报仇的旗号,纠集四十万军队大举南下攻隋,在武威、天水、金城(甘肃兰州)、上郡(陕西富县)、延安等地大肆杀掠。隋朝派大军反击,沙钵略大败。从583年起,突厥另一可汗阿波与达头联合起来,占有西域地区,称西突厥,与东面的沙钵略抗衡,这样,突厥就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

  东突厥在沙钵略之子都蓝可汗时,曾和隋朝在缘边置市,开展贸易,双方经济交往相当频繁。后来,隋嫁安义公主与都蓝可汗的弟弟突利可汗,都蓝求婚,隋不应允。于是都蓝率兵攻突利,599年(开皇十九年),突利战败降隋,被封为启民可汗。不久,都蓝可汗为部下所杀,启民可汗完全占有突厥故地。此后,双方关系更加亲密。 603年(仁寿三年),西突厥发生内乱,达头可汗西奔青海盆地,不知所终,代之而立者是处罗可汗。隋统治者指使达头可汗之孙袭击处罗可汗。处罗战败,于611年(大业七年)投降隋朝。

  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吐谷浑

  吐谷浑是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原居于徒河之青山(辽宁义县境内)。在西晋末年鲜卑大迁徙的时候,吐谷浑部迁徙到今青海地区。它逐渐征服了当地的羌族,建立起吐谷浑国。5世纪中叶,吐谷浑又扩张至今新疆东南部地区,成为西陲的一个强大势力。北周时,吐谷浑主慕容吕夸称可汗,建都于青海湖西四十五里的伏俟城。吐谷浑人民主要过着游牧生活,但已开始有了农业。出产大麦、粟、豆等。其“国无常赋,须则税富室商人,以充用焉”。职官有王公、仆射、尚书、郎中、等。“衣服略同于华夏”。(《北史·吐谷浑传》) 到了隋初,吐谷浑曾袭击隋边境。581年,隋派军在青海打败吐谷浑,其王吕夸逃走,“其名王十三人,各率部落而降”。在583年(开皇三年),隋再次击败吐谷浑。到609年,隋炀帝派裴矩经营西域,同时派杨雄、宇文述带兵打垮吐谷浑,在其地“设置郡县镇戍,发天下轻罪徙居之”。其王伏允(吕夸子)逃走,直至隋末,才恢复故地。

  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台湾

  隋时,台湾称流求。607年(大业三年),炀帝令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到达流求。608年,炀帝又派朱宽到流求去招降,流求不从。610年,隋朝派虎贲郎将陈?等率军攻流求。隋朝的政治和军事力量随着陈稜等的军事活动达到台湾。在此之前,大陆商人已常到流求贸易。《隋书·流求国传》记载台湾的风土、气候、物产、习俗、经济组织和生活情况,都相当具体。从此以后,大陆人民移居台湾的日益增多,大陆和台湾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