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生平
引言:隋大业十三年正月,在乐寿称长乐王,年号丁丑,积极扩张领地。隋炀帝命涿郡留守薛世雄率三万支援东都洛阳,行至在河间为建德之军所偷袭,全军覆没。河北大部郡县皆受窦建德统治。
隋末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生平
窦建德,贝州漳南县人。年轻时,把履行诺言看得很重。曾经有个同乡死了父母,家境贫寒无力安葬,当时窦建德正在耕田,听到后直叹气,立即放下农活,主动送去办理丧事所需要的全部财物,因此深受乡亲们称赞。原先,他当过里长,因犯法逃出去了,碰到朝廷大赦天下才回家。他父亲去世,送葬的有一千多人,凡是有人送礼,一概辞谢而不接受。
窦建德(573年-621年8月3日),中国隋末民变军领袖之一。
窦建德世代务农,曾担任里长,“重然许,喜侠节”。因协助孙安祖起义,被迫投靠高鸡泊起义军领袖高士达。
窦建德
隋大业十三年正月,在乐寿称长乐王,年号丁丑,积极扩张领地。隋炀帝命涿郡留守薛世雄率三万支援东都洛阳,行至在河间为建德之军所偷袭,全军覆没。河北大部郡县皆受窦建德统治。
武德四年,决定性的虎牢之战建德败于李世民之手,被俘后遭斩首于长安。
窦建德(573年----621年8月2日),汉族,隋朝贝州漳南(今山东武城漳南镇)人。世代务农,曾任里长,尚豪侠,为乡里敬重。时炀帝募兵伐辽东,建德在军中任二百人长。目睹兵民困苦,义愤不平,遂抗拒东征,并助同县人孙安祖率数百人入漳南东境高鸡泊,举兵抗隋。及后窦建德家人被隋军杀害,建德乃率部众二百人投清河人高士达的起事军队。后称雄河北,建立夏国,621年五月为救王世充,在虎牢关一役被李世民击败并被俘,同年七月十一日(即公元621年8月2日),被唐高祖处死于长安。
大业十二年(616年),隋遣杨义臣击破张金称、高士达。
建德招集散亡复起,于次年正月称长乐王于河间乐寿县(今河北献县)。又大败隋将薛世雄,攻克河间,大业十四年(618年)定都乐寿,国号大夏。河北起事军队皆来归附。次年,宇文化及引军西归,至山东聊城被建德击败,建德除杀宇文化及一伙外,又将俘获的大批隋皇室、宫人、官员、士兵等放散,录用其中有才学者。裴矩被任命为右仆射,定朝仪、制律令、兴文教。八月,建德迁都州(今河北永年东南),至武德二年(619年),大夏政权已拥有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南与洛阳的王世充抗衡,西与关中的唐李渊鼎立对峙。武德四年(621年)三月,唐军进攻王世充,建德率军十余万援世充,与唐李世民军相遇于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一带。五月,夏军溃败,窦建德被俘,裴矩以州降唐。七月,窦建德在长安被杀。
人物评价:
窦建德(刘黑闼)为首的河北义军在山东、河北广大地区坚持反隋和反唐斗争长达12年之久,是推翻隋炀帝暴政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出了光辉的贡献。窦建德虽因缺乏政治远见等原因犯了一些严重错误,但他仍不失为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所以窦建德的遗爱,仍然长期存留在河北人民的心中。河北大名县有“窦王庙”,父老群祭,历久不衰。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魏州(治今河南安阳)书佐殷侔有感于其事,特在庙中立了一块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