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陈亮和朱熹的历史
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龙川先生,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朱熹,字元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宋朝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尊称为朱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南宋陈亮和朱熹的历史,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陈亮的简介:
陈亮(1143年-1194年),原名汝能,后改名亮,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才气超迈,喜谈兵。
孝宗乾道年间,被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淳熙五年(1178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状元及第。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年五十二。端平初年,追谥"文毅"。
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朱熹的简介:
朱熹(1130.10.22-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南宋陈亮和朱熹的历史:
在绿树成荫的永康市马铺山卧龙岗,有一座南宋古墓,墓前两侧有八字形石质翼墙,右刻“光昭日月”,左刻“书上中兴”。这座大墓的主人名叫陈亮,他一生反对议和,主张抗金救国,具有积极的用世精神。学术上卓著独到的见解,使他成为朱熹理论上的对手。
陈亮才华横溢,气慨豪迈,却一生坎坷。孝宗时,朝廷让各地推荐人才,婺州官府以解头荐陈亮,因他上《中兴五论》,反对和议,力主抗金,当权者认为其为人处事过于极端而“奏入不报”,与入选为官的机会失之交臂。淳熙五年他又上书议论国事,言辞铿锵激烈,引起了主和派的恐慌和怨怒,竟被罗织罪名,先后两次下狱。直到光宗绍熙四年五月,陈亮终于以举进士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不幸的是次年末就去世了。
陈亮的思想属于“浙学”中的永康学派,对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全祖望等人的学术走向有相当大的影响。他在文章中提出“任贤使能”、“简法重令”等革新图强言论,无不以功利为依归。其哲学论文,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为永康学派的代表。他提倡“实事实功”,有益于国计民生,并对理学家空谈“尽心知性”十分不屑,讥讽他们为“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
由于当时朱熹是著名的理学大家,陈亮就围绕着王霸、义利问题与朱熹多次展开辩论。朱熹认为“道”是超乎自然与社会之上的一种先验的道德。因为尧舜禹三王有义理之心,故它行于三代是为王道。而汉祖唐宗是利欲之心,所以它行于汉唐则为霸道。义利不两立。陈亮认为“道”不是神秘的先验的精神,而是具有自然的普遍性,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因此汉祖唐宗救民的功业,与行王道的三代无异。同时,王道之治正是通过霸道之业来实现的。义要体现在利上,利也是义,义利双行。而这个利,并不是无节制的一己私利,而是泛指“生民之利”。
在这场论辩中,朱熹强调的是道德修养的功夫,陈亮着重的是功利事业的本领。陈亮与朱熹的争论,从当时南宋抗金图强的时代背景来看,有它的现实意义,因为富国强兵是当时南宋的头等大事。陈亮与朱熹的争论,前后长达11年之久。他们的辩论主要是采用书信往来的形式展开的,尽管谁都没有说服谁,但辩论还是起到了传播思想,活跃学术的作用。陈亮和朱熹的社会影响,也在辩论中进一步扩大了。
陈亮著作有《龙川文集》及诗词,其中存世的词为74首。他的词作激越豪放,与辛弃疾词风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