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怎么做环保的
环境保护(简称环保)是在个人、组织或政府层面,为大自然和人类福祉而保护自然环境的行为,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那么宋朝是怎么做环保的?
宋朝的环保做法
宋朝人在科技方面特别厉害,在经济文化上也丝毫不逊色于任何朝代。而且他们在资源开发、尊重自然等方面都做得不错,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宋代中前期,皇帝总体比较体恤百姓,为避免官府与民争利,曾多次下文开放山泽,官府不得随意插手。淳化元年二月,宋太宗在《诸处鱼池任民采取诏》里明确指出,各地江河啊湖泊啊池塘啊,以前都归政府管理,老百姓没份儿,让俺老怀伤感,从今以后,祖国大地的水产,任民间渔捕。如果自家吃,白吃,不收钱。如果贩卖,缴点税。
到了南宋淳熙十六年五月,户部郎中丰谊同学向宋光宗上奏,沿江及深海地带,谁去捕鱼,当地豪强要收租,说这一带是自家耕地坍塌变成江海的。我觉得,现在那里是深水区,不再是耕地,老大啊,都说您心系百姓,得允许他们自由捕鱼啊。我建议,若是豪强敢胆肥收租,那就咔嚓,关进大牢,行不?皇帝真准了。
但中央一松口,地方就反弹。宋朝人口众多,崇尚奢侈,既然皇帝规定任由百姓采捕,全社会立马积极行动。大伙儿就使劲捕鱼打猎,政府的禁令当屁放了,于是“川蕴中贫”。陆游曾感慨:俺大宋早先用有度,取有时,捕有法,没过度开发,生态环境多好啊。如今全民行动,捕呀杀呀,导致危机重重。
话说江西鄱阳城北有个土湖,彭汝砺《土湖记》记载,该湖地理条件优越,西南连大江,东北枕平陆,傍山阜,接稻田,水生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周遭百姓在湖中讨生活,“水春而聚,菱夏而生,秋采其实,既冬而渔。日计不足,岁乃有馀。自子孙取采于斯,彼之生出无穷尽,而我取之亦未尝既。”后来,当地居民通过合作,采用新技术打捞湖产品,开挖沟渠,放干湖水,湖中生物被一扫而空,以致生态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此后,入湖捕捞,较之从前,“十才一二,民日益贫”。百姓愚昧,以为上天发怒,遂花钱祭祀,但效果全无,反受其累,越发贫困。
没办法,皇帝只好下令保护动物。比如建隆二年二月,宋太祖在《禁采捕诏》里明确诏令百姓,不准随意张网捕捉鸟兽虫鱼,特别不能损伤鸟蛋幼兽,相关部门给我睁大眼睛,每年都要下文件向百姓重申并报告我。大中祥符三年二月,宋真宗更是严格要求,每年春夏期间,正值万物竞长之时,各州府赶紧到民间收缴粘竿弹弓罗网之类“作案”工具,哪个不开眼的敢私藏不缴,严惩不怠。
明眼人一看,其实皇帝的目的不是禁渔猎,而是要求广大群众选择合适的季节渔猎适量的成年动物,避免杀鸡取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