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风俗有哪些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最高统治者不仅要亲自过问风俗民情,还要委派官吏考察民风民俗,在制定国策时以它作为重要参照,并由史官载入史册,为后世的治国理政留下治理风俗的经验。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宋代的风俗有哪些?
宋代的风俗基本内容
宋代对士、农、工、商的服饰,限制极为严格。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民俗》记载:“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当铺)掌事,即着皂(黑)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可见,在宋代,除从服饰上可以看出等级差别外,还可以看出他们所从事的行业。
北宋的东京和南宋的临安,是当时南北饮食的两个交流中心,从中可以看出当时饮食的状况。北宋的东京,已传入南方的烹饪技术,改变了以前北方人粗放的饮食习惯。在那里,北馔、南食、川饭等几种菜系互相竞争,使饮食业变得更加丰富。宋室南渡后,随着大量北方人口的迁入,东京的饮食业也进入临安,使南北的饮食再次得到交流,形成“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吴自牧《梦粱录》卷16)的局面。从《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文献的记载来看,两宋的烹饪技术已经相当高超,有烹、烧、烤、炒、爆、溜、煮、炖、、卤、蒸、腊、蜜、葱拔、酒、冻、、签、腌、托、兜等几十种,每一种都可以做出二十多个品种,可谓丰富多彩。
北宋初年,对各级官员的服色都有严格规定
北宋初年,曾对各级官员的服色做出严格的规定,如三品以上穿紫色,五品以上穿朱色,七品以上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至于普通百姓,就只能穿黑白二色。
宋代的社会风貌:
一、衣食住行:
1、衣:统治者衣饰华美;衣着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妇女缠足的陋习传开
2、食:饮食丰富,南北方各具特色
3、住:农村、城市住房各具特色,贵族官僚的住宅相当宏丽
4、行:交通发达,旅店兴盛
二、娱乐和节日:
1、“瓦子“:城市中娱乐和兼商业的场所,十分热闹
2、节日:宋代就有了今天的传统节日:宋代春节的风俗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就是宋代流传下来的。
宋代赏花习俗
宋代人有赏花的习俗,每当春暖花开时节,城里的男男女女就“争先出城探春”,结伴赏花。《东京梦华录》就记载了当时园圃之多和花开之盛。
司马光在洛阳曾建“独乐园”,苏轼写诗作了描述:“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花香袭杖履,竹色侵盏 ”,形象地写出了独乐园的朴野之趣。大诗人陆游宦游入蜀,花开时节四处游园赏花,“看花南陌复东阡,晓露初干日正妍。走马碧鸡坊里去,市人唤作海棠颠。”表现了诗人悠然闲适、尽情享受春光的喜悦之情。
诗人们游园赏花,并不全是赞美,也有讽刺。“名园虽自属侯家,任客闲游到日斜。富贵位高无暇出,主人空看折来花。”侯家坐拥名园,却无暇游赏,只看折下的花。富贵使他们无从接近大自然,也就失去了造化赐予人类的美的享受。诗人穆修巧借游园给了占有园林之胜的贵侯们以辛辣的讽刺。
宋人在典礼、宴庆、佳节、出游时有簪花的习俗。簪花又称插花、戴花,本是重阳登高习俗,“帘前柳絮惊春晚,头上花枝奈老何”,写的是苏轼在杭州赏花插花的情景,发出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黄庭坚的词中也有“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的句子。
赏花、簪花的习俗促进了鲜花贸易,书载洛阳、扬州、成都等都有花市。汴京、临安等还有沿街叫卖的花贩。如方岳的《湖上》:“今岁春风特地寒,百花无赖已摧残。马滕晓雨如尘细,处处筠篮卖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