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宋朝 >

宋代书法是怎样的

时间: 耀聪2 宋朝

  宋代书法,承唐继晋,上技五代,开创了一代新风。宋太宗时留意书法翰墨,购摹古先帝王名贤墨迹,命王菁菁刻工为十卷,以枣木镂刻之,是为《凉化秘阁法帖》。有了帖,便打破了现书必真迹的限制,同时打破了前人法度,专门注重意趣,强调主观表现,从而开辟了新的道路。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宋代书法是怎样的?

  综观 宋代书法,尚意之风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宋书不是简单否定唐人,也不是简单回归晋人,禅宗“心即是佛”“心即是法”,影响了宋人的书法观念,而诗人、词人的加入,又给书法注入了抒情意味。在强调意趣的前提下,宋代书法家重视自身的修养,胸次高,读书多,见识广,诗词、音乐方面的功力也为前人所不及。

  历史背景:

  后周衰微之际, 宋太祖 赵匡胤发动 陈桥兵变,自立为帝,建立 赵宋王朝,半个世纪的 五代十国分裂混乱局面至此结束。国家复归 统一。从公元960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 宋太宗 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 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 禁中,厘为十卷,这就是《 淳化阁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帖中有一半是“ 二王”的作品。所以宋初的书法,是宗“ 二王”的。此后《 绛帖》、《 潭帖》等,多从《 淳化阁帖》翻刻。这种辗转传刻的帖,与原迹差别就会越后越大。所以同是宗王从帖,宋人远逊唐人。

  所以一些评家以为帖学大行,书道就衰微了。这是宋代书法不景气的原因之一。其次如 米芾《 书史》所指出的“趋时贵书”也造成了宋代书法每况愈下。米芾分析说:“李宗锷主文既久,士子皆学其书。肥扁 朴拙。以投其好,用取科第,自此惟趋时贵书矣。”宋室南渡之后,如《 书林藻鉴》讲:“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 ....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在这种风气笼罩之下,书法家能够按自己对 书法艺术的理解去继承,革新的就不太多了。此宋代书法不十分景气的原因之二。总之,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 权臣的书体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其著名代表书家有: 蔡襄、 苏轼、 黄庭坚、 米芾四大家。四家之外, 宋徽宗 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

  苏轼的书法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 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 颜真卿, 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他在执笔方法上运用异于常人的特殊方法,还注意书写工具的改革。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醉翁亭记》等。其主要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帖、罗池庙碑、赤壁赋、丰乐亭记、黄州寒食诗帖。

  黄州寒食诗帖

  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 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 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 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罗池庙碑

  行楷。罗池庙,原为纪念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庙内立有韩愈撰写, 沈传师书写的《罗池庙碑》,其石久佚。此碑据苏轼所书原碑文末篇的“ 迎享送神诗”真迹上石,刻于宋嘉定十年(1217)。楷书十行,字大四寸。 清人书:“《罗池庙》健极,本唐人法而变其方整,本晋人韵而偏侧取势, 摆宕有姿,大小长短,随其结体。此碑笔力扛鼎,结体雄健,似乎从颜鲁 公《东方画赞》化出,肥而不肿,厚而不软,实为苏字大字之冠。”

  赤壁赋

  苏轼真迹精品的代表作。纸本,行楷书。其书法丰腴劲秀。明董其昌对它 评价很高,认为此卷书法“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每波画尽处,隐 隐有聚墨痕如黍米珠。嗟乎!世人且不知有笔法,况墨法乎。”这正是由 于他的文学修养深厚,书法传统功底坚实。结字在方整中有流动的气势, 特别是用墨虽浓,而灵活不滞,看去平平正正,但令人玩味无穷,被称为 宋代第一,并不为过誉。

  丰乐亭记碑

  楷书。《 丰乐亭记碑》欧阳修撰文,原石刻于北宋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 已佚。明嘉靖年间重刻。此碑是苏轼晚年书法力作之一。前人称“体度庄 安,气象雍俗”,确为恰当,字体楷中稍见行意,有“笔圆而韵胜”的特 点。明人王世贞评论他“自颜真卿,徐浩,结体虽小散缓而遒伟俊迈”, 在此碑中可以得到印证。

6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