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斧声的历史故事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有关记载以僧文莹的《续湘山野录》最为著名。现在给大家介绍烛影斧声的历史故事。
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第四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买王继恩为心腹。当他得知太祖病重,即与亲信程德玄在晋王府通宵等待消息。王继恩奉诏后并未去召太祖的第四子赵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赵光义。
光义立即进宫,入宫后不等通报径自进入太祖的寝殿。王继恩回宫,宋皇后既问:“德芳来耶?”王继恩却说:“晋王至矣。”宋皇后见赵光义已到,大吃一惊!知道事有变故,而且已经无法挽回,只得以对皇帝称呼之一的“官家”称呼赵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答道:“共保富贵,勿忧也!”
史载,赵光义进入宋太祖寝殿后,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以及“柱斧戳地”之声,赵匡胤随后去世。二十一日晨,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改元太平兴国。这个事件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因此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但是无法证实,成了千古疑案。
延伸阅读:
偶然致死说
近世学术界基本上肯定宋太祖确实死于非命,但有关具体的死因,则又有一些新的说法。一是从医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太祖死于家族遗传的躁狂忧郁症。一说承认太祖与太宗之间有较深的矛盾,但认为“烛影斧声”事件只是一次偶然性的突发事件。其起因是太宗趁太祖熟睡之际,调戏其宠姬 花蕊夫人费氏,被太祖发觉而怒斥之。太宗自知无法取得胞兄谅宥,便下了毒手。纵观古今诸说,似乎都论之有据,言之成理,然而有关宋太祖之死,目前仍未找到确凿无疑的材料。
有专家认为赵光义早有篡位之意,当时开封府尹赵光义不断在帝都内培植党羽,贿赂 御史中丞 刘温叟、禁军殿前司控鹤指挥使田重进。赵普发现赵光义的亲信刘嶅贿赂冯瓒,事後刘嶅仅是免职。赵普很早就因姚恕、刘嶅事件与赵光义结怨,王禹偁《建隆遗事》道:“太祖将晏崩,方召赵普于寝阁,及赵普欲立太祖之子……其后太宗闻之,故与普有隙。”开宝六年(973年)赵普罢相,出任河阳三城 节度使、同平章事,不久赵光义成为开封府尹兼晋王。据吴蔚所著「宋史疑云」里之考证,“烛影斧声”之「斧」不指斧头,而是指“纸镇”。
反对意见
赵光义并没有杀死赵匡胤的动机。因为《宋史·太祖本纪》里明明白白写着,太祖生前,就已经明确表明太宗赵光义才能胜过自己,理应接替宋朝皇帝的位置。而且两人关系至少在表面上很好,宋史中,多次有赵匡胤去赵光义家里的事情,只不过,记载的是“幸光义宅”。最重要的一点是,赵匡胤并没有立太子,当然同样也没有立皇太弟。这个也有情可源,毕竟皇太弟这个称呼不伦不类,宋朝没有必要一开国就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而且,当时虽然宋朝已经建立,但是还有许多国家未能臣服,包括十国里的吴越、北汉。中国领土上,还有契丹、西夏、黄头回纥、西州回纥、黑汗、大理以及衰落下去的吐蕃诸部。国家还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君主来处理这些事情。赵光义相对于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太祖共四子,两个早亡)赵德昭和赵德芳来说,显然更加优秀。赵匡胤为了国家,把位置传给弟弟,也是合情合理的。战时传位给兄弟,有很多先例,比如孙策孙权、司马师司马昭、成汉的李雄李特、闽的王潮王审知等等。
最重要的是,这件事首先记载在《续湘山野录》上,这本书有什么史料价值?怎么能当做信史来看?就算是毕沅的《续资治通鉴》,稍微比《续湘山野录》有说服力,但在中国的历史书籍里,说服力也相当有限。且这个故事记载本身就有问题。它说赵匡胤在临死的时候招赵德芳。据宋史看,似乎赵德芳的哥哥赵德昭更有能力继承这一位置。再者,赵匡胤如果真的想让赵德芳继位,应该考虑到有实权有能力的赵光义会在自己临死或者死后对皇位的威胁,怎么可能在对赵光义毫无戒备的情况下,招赵德芳呢?如果没有《杨家将》、《包公案》系列,是不是就要改成招赵德昭了呢?
中国古代,除了皇子继承皇位,最多的就是弟弟继承皇位,这无可厚非。比如非正常继位的汉文帝刘恒是惠帝的弟弟、献帝刘协是少帝的弟弟、孙休是孙亮的弟弟、南朝宋的刘义符刘义隆、李旦李显、后梁朱友珪朱友贞、后唐李从厚李从珂,以及后来的元文宗明宗、明朝的英宗景帝、清朝的载淳载湉等等。正常继位的虽然不多,但也有东晋的安恭、南齐的萧昭业萧昭文、萧宝卷萧宝融、南陈的陈霸先陈蒨,包括多尔衮摄政、拖雷监国等等。可见,兄终弟及也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十分普遍的继承手段。何况秦国就是因为这一制度而逐步强大的,而宋国则正是因为这一制度衰落的。所以,制度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关键看实行。
而真正要防止兄弟夺权,应该怎么做呢?秦始皇至少杀了自己三个兄弟,杀光没有,史料缺乏记载。汉文帝景帝虽然有文景之治,但都杀过兄弟,有的还相当亲。杨坚、杨广几乎把自己的兄弟杀了个精光。玄武门之变太著名了,唐朝还有韦后之乱以及后来的太平公主 李隆基政变也是对付潜在继承者的。明初的“靖难之役”、明英宗的夺门之变,还有传说雍正把兄弟叫做猪狗等等。赵匡胤并不缺乏政治头脑,如果他想防备赵光义的话,难道不知道提前下手么?据那个《续湘山野录》讲,赵匡胤死之前还和赵光义一齐喝酒。如果赵光义想杀赵匡胤,何必像书里写的那么麻烦?他有大把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