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什么会有印度童婚
印度童婚(child marriage of India)是印度的一种婚姻习俗。有人认为始于吠陀时期。印度不少古代法典中都有大量记载,并肯定童婚,让女孩子在发育之前结婚,父母死后可以升天。那么印度为什么会有印度童婚?
印度童婚历史起源
印度婚姻习俗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吠陀时期就存在。如《摩奴法典》 明确写道:“30岁的男人应同12岁的幼女结婚 ,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幼女结婚。”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多处记载了童婚习俗 。《梵天往世书》中甚至提到幼女4岁以后可以结婚 。
印度童婚历史原因
按照习俗,幼女婚后仍住在娘家。11、12岁后去夫家,此后的命运就由夫家决定。印度童婚她们干着与年龄不相符的家务,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经常遭夫家指责和打骂。有的十几岁就做母亲。守寡的少妇不许改嫁,要穿最粗劣的衣服,不准参加任何娱乐活动。童婚习俗严重地阻碍了印度社会的进步,是印度严重的社会问题 。印度政府1929年 通过禁止童婚法 ,但未奏效 。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龄提高到21、18岁 ,但童婚仍很盛行。原因一是童婚是廉价的;二是童婚是印度教经典所提倡的。政府制定的法律常变来变去,但宗教经典却是永恒的。
童婚是印度教长年沿袭的一项旧规。古代《摩奴法典》中规定,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女孩结婚。其他宗教经典也提到,让女孩子在发育之前结婚,父母死后可以升天。因而,童婚在印度早就成为宗教教义的一部分。到了中世纪,印度战火硝烟四起,印度教徒不愿意同异族通婚,因此父母们便赶紧把未成年的女儿嫁出去。如此一来,印度的童婚现象就更为严重和普遍了。
相关影响
童婚习俗严重地阻碍了印度社会的进步,是印度严重的社会问题 。印度政府1929年通过禁止童婚法 ,但未奏效 。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龄提高到21、18岁 ,但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山区部族,童婚仍很盛行。原因一是童婚是廉价的;二是童婚是印度教经典所提倡的。
印度2005-2006年进行的一次全国家庭健康调查显示,22.6%的女性16岁以前结婚,44.5%的女性16-17岁间结婚,2.6%的女性不到13岁结婚。
童婚女性更易进行三次以上的生育,生产两个孩子的间隔不到两年、多次意外怀孕、终止妊娠及绝育的可能性亦高,”研究人员写道。
研究结果表明,受童婚影响的不仅是16-17岁的青春期少女,还有大批14-15岁年龄更小的女孩。研究人员称,令人深省的是,印度现行政策及经济发展并不能帮助农村女性及贫穷女性。
现状介绍
印度2005-2006年进行的一次全国家庭健康调查显示,22.6%的女性16岁以前结婚,44.5%的女性16-17岁间结婚,2.6%的女性不到13岁结婚。
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法律方面存在的漏洞,也多次明确表示了制止童婚的决心。一些邦政府已开始拟订关于结婚登记的法律草案,“印度全国妇女委员会”也开始进行童婚危害教育的宣传。然而,一些社会学者指出,在经济落后的农村,人们大多认定教义重于法律,即使有了新的法律,长期遭受宗教传统禁锢的人们也只能先顾及自己的吃穿,一旦觉得法律可能影响自己的经济生活,他们就不会顺从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