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泰战争特点
缅甸封建统治阶级以此刺激士兵为他们在对外战争中卖命缅甸军队对外战争中的这种破坏性和掠夺性充分体现在历次缅泰战争中。那么每次战争的特点是怎么的呢,是以什么形式进行的呢?让我们看下缅泰战争特点。
早期的缅泰战争和中缅战争基本属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军事统帅之间的单打独斗式的挑战,军队的组织形式、带有中南半岛特色的象战都是这一时期战争特点的具体体现。
在后期的缅泰战争和中缅战争中,缅军中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西方雇佣军,并装备了一定数量的近代西式武器,战争开始从传统的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早期的缅泰战争属于传统的战争,这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战争的通行的做法是这样的:国王们和将帅们作战时身披铠甲,使用矛、刀、弓等武器,骑马或骑象。
单独的交战是约定la期的,在单独交战中只能国王对国王,王子对王子,王侯对王侯,将帅对将帅,士兵对士兵。~1592年,东吁王朝国王莽应龙就曾派他的长子王储率兵入侵泰国,结果遭到当时泰国国王纳腊统帅的强大的泰国军队的反击。缅甸王储就是在象上和泰国国王单独对阵时战败被杀的。
国王和将帅们带着他们的妻子出征,在撤退时经常出现妃子掉队、被俘虏后成为敌方国王妃子的事。在每年的第一次季风来临时,交战双方都同意停止战争,因为到那时不管情况如何.战士都会逃回去耕作。
延伸阅读:
雍籍牙王朝统治时期,缅军的组织既有原始的组织形式,又有很强的职业性和世袭性,从而使缅军具有较大的灵活性。19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圣迦曼诺曾对缅军的这一特点进行过生动、具体的描述,“缅甸士兵一接到出征的命令,就立即停下栽秧、收割以及和平时期从事的任何生产活动,到指定的地点报到。
准备出征。他们把武器扛在肩上,武器的一头挂着铺盖、弹药、煮饭锅,另一头挂着米、盐和虾酱。就这样,缅甸士兵不用车辆,不带帐篷,穿着日常衣服,头上裹着作为士兵标记的红布条,开拔到所要去的地方。宿营时他们就地休息,起床后各tl煮饭。吃完简单的早饭后,他们又继续行军。到了夜晚.他们就用树枝树叶遮盖,露宿于旷野中。有时,战争延续到第二年,士兵们就在敌人的土地上从事耕作,以取得足够的粮食”。
雍籍牙王朝统治前期,缅甸实行兵农合一的制度。男子从15、16岁到6O岁,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在发生战争时,上自国王下至农夫都必须从军。缅甸这种兵农合一的制度中国古籍中也有记载。(清史稿·缅甸传>上说,“缅人素不养兵。有事则于所属土司诸寨籍户口多寡出夫,名日门户兵。自雍籍牙据阿瓦蓄胜兵数万”。
象战是古代缅泰战争的一大特色。蒲甘王朝时期缅甸军队就分为步兵、骑兵(马军)、象兵和水兵等多兵种。其中,象兵是陆上作战最强有力的兵种。对象兵的选拔也是极其严格的,法律规定:步兵身经十战者提升为马军,马军又身经十战者方可提升为象军。象军的待遇非常优厚,象军每人每月的军饷是五十箩谷子(每箩约22公斤)。
“胜兵”就指当时缅甸的职业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