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发展历史介绍
西方哲学史是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方哲学发展历史,希望能帮到你。
西方哲学发展历史古希腊哲学
亦称古希腊罗马哲学。公元前 6世纪的希腊奴隶社会经济比较发达,在东方埃及和巴比伦的影响下,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西方哲学史在这里开始了它的第一个发展时期。古希腊哲学从神话传说中产生以后,首先集中于对宇宙本原的探讨,最早有米利都学派,以后有毕达哥拉斯和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爱利亚学派和原子论者,一般称之为自然哲学。
最初的自然哲学家和以前的宗教家不同,他们很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但思想还打上了宗教神话的烙印,把人和自然、思维与存在看成是浑然一体的东西,他们中有的主张"物活论",认为万物都和人一样是活的、有生命的。
米利都学派以物质性的"水"、"无限定"或"气"为本原,从质料和性质方面研究多样性事物的统一性。毕达哥拉学派以"数"为本原,从形式和量的方面研究多样性事物的统一性。他们的思想中暗含着一个如何用不变的东西来解释变的东西的问题。但是,他们还没有深究变与不变的关系问题。赫拉克利特和爱利亚学派正好从两个对立的方面发挥和发展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赫拉克利特强调变的方面,认为只有变才是真实的,没有永久不变的东西。他关于对立统一和斗争的思想,标志着他是西方哲学史上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奠基人。相反,爱利亚学派则强调不变的方面,认为世界上只有"存在",没有"不存在",只有"一"才是真实的,"多"则是虚幻的,因而只有不变才是真实的。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明确提出了思维与存在两个范畴,并首先提出"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对以后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于变与不变的关系问题,后来的自然哲学家认为,赫拉克利特与爱利亚学派都各有片面性,必须既承认变又承认不变,只是要对这两者作出新的解释。后期的自然哲学家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和德谟克利特等就肩负着这样的任务。他们认为,不变的东西不是一个,如水或火;而是许多个,如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见原子与虚空),变是这许多不变者的不同组合。
后期自然哲学家认为万物的基础不变,可是又不否认变,这就产生了变的原动力从何而来的问题。他们中间有的人认为原动力来自不变者之外,如阿那克萨戈拉认为这种原动力是"奴斯"。这种思想使早期自然哲学家的"物活论"思想开始遭到破坏,在一定意义下,有分离思维与存在的因素。
公元前 5世纪,古希腊哲学的兴趣由研究自然转移到研究人,智者的主要代表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就是这样。在他们看来,自然哲学时期的各派学说都失之于独断。他们一般不相信有真正的存在和客观真理。普罗泰戈拉认为一切都同样的真,是非善恶都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他们的思想是相对主义的。高尔吉亚认为一切都同样的假,他的思想属于怀疑论。
苏格拉底和智者一样,也是集中研究人的哲学家,他同样轻视对自然的研究,反对未经批评的独断,但他与智者相反,主张有客观真理、认识事物是可能的。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就是从具体的道德行为中寻求各种道德的普遍定义,而寻求定义的方法就是论辩诘难。他的论辩诘难的方法是辩证法的最早来源。
由于智者和苏格拉底着重于人的研究,古希腊哲学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了新的内容,关于认识的辩证法也得到了发展。
公元前 4世纪,古希腊哲学进入系统化时期,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总结了以前各派的哲学思想,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他的"理念"主要来源于爱利亚学派的不变的本质、苏格拉底的普遍性定义以及毕达哥拉派的数的概念;他关于感官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以及感官事物的真理只是相对的思想,主要来源于赫拉克利特和普罗泰戈拉。柏拉图综合了这两方面的思想,又赋予它们以新的意义。柏拉图认为理念在感官事物之外,普遍在个别之外,这就在本体论上分裂了思维与存在、普遍与个别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要来源于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他既重视理念,又注重经验事实。亚里士多德把这两方面结合为一,创立了庞大的哲学体系。他批评柏拉图将理念看成是和个别事物分离的、独立存在的实体,认为理念或他所说的"形式"不能离开感官事物而存在,普遍不能离开个别而存在。亚里士多德要在理念和感官事物、普遍与个别之间建立起联系,认为这种联系的关键就是有目的的发展,发展是由潜能到现实的转化。亚里士多德的这个思想使辩证法特别是一与多的辩证关系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系统化。但他关于"纯形式"与"纯质料"的学说(见形式和质料),却使他陷入了形而上学。
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死后约800年期间,希腊文化逐渐与罗马文化相结合。纯粹的希腊哲学渐成过去。
这800年的前期,主要哲学流派有伊壁鸠鲁学派(见伊壁鸠鲁和伊壁鸠鲁学派)、斯多阿学派和以皮浪为代表的怀疑论。除伊壁鸠鲁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唯物论外,他们都集中于伦理问题的讨论。这个时期对于某些具体科学的兴趣也出自伦理行为的需要。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阿学派的伦理思想以小苏格拉底学派为其前驱,怀疑论则源于智者的思想。三派关于伦理问题的争论导致M.T.西塞罗的折衷主义。大约从公元前 100年起,罗马哲学由对伦理的兴趣转向了宗教,新毕达哥拉派和新柏拉图学派都是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哲学,而以A.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则更是一种十足的宗教哲学。在这个时期,最值得注意的是,罗马唯物主义者卢克莱修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唯物论;新柏拉图派的波菲利和普罗提诺概括了普遍与个别、一与多的关系问题。
古希腊是西方哲学史的诞生地,西方哲学史上各式各样的思想学说都可以在古希腊哲学中找到自己的起源。随着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古希腊哲学所阐发的各种思想又都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特点。
西方哲学发展历史中世纪哲学
在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时期,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统治者,它支配了中世纪的世俗权力和精神生活,哲学不过是用理性解释信仰的工具,成了神学的婢女。中世纪的科学也和哲学一样屈服于宗教的支配。这时人们所注意的中心不是世俗生活而是脱离世俗的天国。中世纪的主要哲学问题是神与人、天国与世俗的关系问题。
中世纪哲学主要是古希腊罗马哲学特别是柏拉图哲学、亚里士多德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同__合流的产物,而在各个发展阶段中,这些成分所占的比重又各不相同。
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在时间上属于古代,但就其思想意识形态来说,则属于中世纪,它是__哲学的最初形态。奥古斯丁运用新柏拉图主义论证基督__,确立了基督__,他首先提出信仰第一,然后理解的原则,为中世纪经院哲学奠定了基础。奥古斯丁以后的中世纪哲学分为三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