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经济发展历史
巴西国土面积854.7万平方公里,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巴西经济发展历史,希望能帮到你。
一、巴西经济发展史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16世纪以前,巴西的印第安人部落,基本上都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这时,印第安人进行共同劳动,以狩猎、捕鱼和采集野果谋生。有些部落从事原始农业和手工业,经济比较落后。16世纪初,葡萄牙等西欧殖民者先后入侵巴西,从此,巴西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在殖民地时期,葡萄牙在巴西实行分封制,建立总督府,推行大种植园奴隶制。
葡萄牙入侵前的巴西经济
葡萄牙入侵前,巴西的印第安人部落还处于原始社会公社制时期,其经济生产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土地公有制和农业生产。16世纪以前,巴西的印第安人和巴西人的社会尚处于原始公社制社会,过着原始公社制度的生活。在原始公社制社会中,所有土地、草地、森林、牧场、沼泽等,都属于印第安人部落公有。这时,印第安人主要是从事狩猎、捕鱼和耕种土地。在生产中,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使用粗糙的木制工具。后来,一些先进的印第安人部落逐渐学会使用石器或金属工具,进行灌溉农业。种植的作物有木薯、玉米、豆类、棉花等13种,此外还种巴西红木。这个时期,巴西的农业较为发达。
②手工业和商业开始出现。巴西在原始公社制时期,沿海地区已经存在定居的农耕村落,氏族是最基层的组织。在这里,农业比较发达,工商业有所发展。例如,巴西东南部的热斯族和博托库多人部落,已学会制造弓箭、流星锤、投石器等工具,并利用这些工具从事渔猎和采集活动。有些印第安人部落还知道使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制造简单的器皿和装饰品,用石料进行碑刻等。同时,一些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也出现了早期的城镇和市场。印第安人以豆类、可可、咖啡等物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原始形式的以物易物的物物交换或商品交换。
③阶级分化与私有制的萌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巴西的农业和手工业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于是,在原始公社中出现了剩余产品,从而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同时,有一些地区的原始公社还出现了阶级分化和私有制的现象,例如图皮—瓜拉尼人等印第安人部落的原始公社,出现了占有私人财产的首领和祭司等阶级。这些人将公社的一部分公有制的土地攫为己有,作为私人财产,部落的首领、祭司和高层僧侣还篡夺公社的权力,并滥用权力控制和奴役本氏族及被征服部落的居民。
因此,15世纪末、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巴西以前,巴西的印第安人社会已出现了商品交换、阶级关系和私有财产的现象。所以,这是巴西印第安人从原始公社制向早期奴隶制过渡的时期。
殖民地时期的巴西经济
1500年,葡萄牙人佩德罗·阿·卡布拉尔到达巴西沿海登陆,将登陆地命名为“真十字地”,并宣布该地为葡萄牙王国的属地。随后他又将“真十字地”更名为“圣十字地”。后来,“圣十字地”被巴西这个名称取而代之。
1530年,葡萄牙国王派大贵族马丁·阿方索·德索萨率领400多名移民到巴西,建立殖民地,实行殖民统治。从此,巴西便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在殖民地时期,巴西的经济发展有以下特征。
①实行土地分封制,建立殖民统治机构。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巴西后,为了加强对巴西的统治和掠夺,广泛地推行分封制,建立殖民统治机构。
所谓分封制,就是指葡萄牙殖民者将巴西分成若干管区,委派大贵族官吏进行统治的总称。1534年,葡萄牙将巴西的领土划分为13个管区,由国王任命葡萄牙的大贵族负责统治。每个管区所辖的土地,都作为国王的领地授予葡萄牙大封建主及贵族出身的人。各个管区的封建主和大贵族享有行政、立法、司法、征税、募兵、铸币、建立城市、经营庄园、奴役印第安人等特权。大封建主和贵族统治者“每年除将收入的20%上交国王外”,其余中饱私襄。
1549年,葡萄牙王室为了加强对巴西的统治和奴役,在萨尔瓦多(即巴伊亚)建立总督府,委派托梅·德索萨为首任总督,负责管理巴西殖民事务。在总督府下建立8个都督府作为地区行政机构,分别管理本地区的殖民事务。
②推行大庄园奴隶制。16世纪30年代,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建立殖民地后,宣布全部土地归王室所有,并将土地作为国王领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和贵族,建立大庄园,推行种植园奴隶制。所谓种植园奴隶制,就是指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的土地上利用奴隶劳动进行种植棉花、甘蔗、烟草、咖啡等农作物,剥削和奴役印第安人的一种制度。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推行种植园奴隶制,允许农场主或大业主任意鞭笞、虐待、甚至杀害黑奴。同时,葡萄牙殖民当局还命令禁止农民生产小麦、葡萄酒、植物油和可以从宗主国进口的其他农产品和商品。
③限制巴西工商业的发展。巴西人民要求发展工商业,葡萄牙殖民者千方百计地限制巴西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16世纪中叶,巴西的工商业一度迅速兴起,其中制糖业、采矿业、手工业作坊等都在发展,出现了16-18世纪的蔗糖繁荣时期。贸易也不断扩大。同时,冶金业也很兴旺,黄金产量不断增长,金刚石矿也在兴起,出现了采金热潮。
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葡萄牙殖民当局为了保护葡萄牙工商业者的利益,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对巴西的工商业实行严格的限制,不准发展工商业,禁止建立手工工场。在这种政策下,巴西的工商业日趋衰落,蔗糖生产和制糖业从繁荣走向萧条,黄金产量下降,矿源枯竭,淘金热走向低潮。直至19世纪,巴西的食品、服装、纺织、冶炼、制糖业,才逐渐恢复与发展起来。
④垄断巴西的对外贸易。从16-17世纪,葡萄牙殖民者为了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对巴西的对外贸易实行垄断政策。葡萄牙对巴西的对外贸易垄断是逐渐发展起来的。16世纪初,葡萄牙垄断巴西的红木经营,利用红木提炼红色染料,远销欧洲各国,从中获得暴利。自16世纪中叶起,葡萄牙人垄断了巴西的蔗糖、黄金、钻石、橡胶、咖啡、烟草、食盐等商品的外贸业务。在垄断贸易中,大获其利。
葡萄牙垄断巴西对外贸易的政策:一是强迫巴西生产适销欧洲市场的名牌产品;二是禁止巴西建立手工工场;三是禁止巴西同宗主国以外的国家进行对外贸易,从他国进口商品由葡萄牙在巴西的贸易公司及港口负责,以保证其贸易利润和税收。
从1530年起,葡萄牙商人一方面为葡萄牙在巴西的种植园提供奴隶,另一方面将黑人奴隶从巴西运到美洲或欧洲卖给种植园主和矿主作奴隶,从中牟取暴利。葡萄牙殖民者建立猎奴队,将捉到的印第安人运至奴隶市场出卖。17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的的奴隶贸易日益发展。奴隶贸易为葡萄牙积累了巨额资本。
独立后至二战前经济发展模式
巴西于1822年独立,但掌握政权的大地主和大种植场主继续保存奴隶制,阻碍了巴西社会经济的进步。奴隶劳动是巴西种植场经济的基础。
19世纪中叶,巴西的经济纳入世界市场,咖啡、糖、烟草和棉花等农产品的产量日益增加,但巴西所需的稻米、玉蜀黍等粮食产品依赖从国外进口。
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也开始出现和成长,1850年已有50家工厂;1851年巴西与英国轮船通航;1852年,巴西建成了国内第一条铁路;1874年,开辟了通往欧洲的海底电报。成长中的资本主义同奴隶制、封建制的矛盾在加剧。
巴西农业,在1870年以后逐渐向单一种植制发展。农作物中咖啡占据首要地位。到20世纪初,巴西的咖啡产量已占世界咖啡产量的75%以上。此外,橡胶种植园也迅速发展。巴西工业在1889年废除帝制以后,有了显著的发展。从1889年到1907年,工业企业数目由636家增为3258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5年到1919年,工业企业又新增5936家。但占主要地位的是食品、纺织等轻工业,冶金、机器制造等重工业几乎没有任何发展。
经济的片面发展造成了畸形的经济结构,从而使巴西愈益成为初级产品出口国。巴西的主要出口产品是咖啡、橡胶和可可。1890-1913年,巴西出口总值由2.8亿克鲁赛罗增加到9.8亿克鲁赛罗。其中,咖啡的出口值始终占到一半以上。橡胶出口量从1880年的7000吨增至1912年的42000吨,出口价值占出口总值的40%。可可出口量也从1880年的6000吨增加到1915年的45000吨。在拉丁美洲的可可出口国中,巴西的出口量仅次于厄瓜多尔。
巴西经济的这种片面发展,使它更加依附于帝国主义国家,成为它们的农业—原料附庸。这一时期,巴西对外贸易额的增长比较迅速。但是,这个时期的巴西对外贸易主要是同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同英、美、德、法四国进行的;与此同时,巴西也成为英、美、德、法四国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帝国主义四大列强基本上控制了巴西乃至拉丁美洲的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