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娘的传说故事
马头娘是中国神话中的蚕神。相传是马首人身的少女,故名。美丽的民间桑蚕传说,流传年代久远,地域广泛。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马头娘的传说故事。
故事
中国神话中的蚕神。相传是马首人身的少女,故名。据《通俗编.神鬼》引《原化传拾遗》记载,古代高辛氏时,蜀中有蚕女,父为人劫走,只留所乘之马。其母誓言:谁将父找回,即以女儿许配。马闻言迅即奔驰而去,旋父乘马而归。从此马嘶鸣不肯饮食。父知其故,怒而杀之﹐晒皮于庭中。蚕女由此经过,为马皮卷上桑树,化而为蚕,遂奉为蚕神。
意思是说: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个姑娘的父亲外出不归。姑娘思父心切,立誓说如果谁能把父亲找回来,就以身相许。家中的白马听后,飞奔出门,没过几天就把父亲接了回来。但是人和马怎能结亲?这位父亲为了女儿,就将白马杀死,还把马皮剥下来晾在院子里。不料有一天,马皮突然飞起将姑娘卷走。又过几日,人们发现,姑娘和马皮悬在一棵大树间,他们化为了蚕。人们把蚕拿回去饲养,从此开始养蚕历史。那棵树被人们取“丧”音叫做桑树,而身披马皮的姑娘则被供奉为蚕神,因为蚕头像马,所以又叫做“马头娘”。
《山海经.海外北经》和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中亦载有相关传说。
身世猜测
《中国丝绸文化》一书中的两首民谣,称蚕桑之神马明王菩萨(也作马鸣王菩萨)出生地在义乌或东阳。有道是“山歌无假戏无真”,这些桑蚕歌谣经千百年来口碑相传积淀了许多民俗文化内涵,在相当程度上是历史经济和风俗文化的反映,因而颇有深入探讨与研究的价值。
《马明王》流传在海宁一带。“马明王菩萨到府来,到你府上看好蚕。马明王菩萨出身处,出世东阳义乌县。爹爹名叫王伯万,母亲堂上王玉莲……”可惜此诗对马鸣王菩萨的身世所记过于简略,而流传在湖州地区的《马鸣王赞》则以叙事诗的形式出现,所记甚详。
“蚕宝马鸣王正君,蚕王天子圣天帝。听赞菩萨马鸣君,马鸣王菩萨进门来,身骑白马坐莲台。请问菩萨归何处,特来降福又消灾。菩萨妙法九霄云,方便慈悲救万民,观世音上广寒宫,马鸣王菩萨化蚕身。看蚕娘子不知蚕宝何处寻,蚕身出在婺州城。家住婺州东阳县,小孤村上有个刘氏女,每逢初一半月去斋僧。刘氏生下三个女,三位女儿貌超群。大女二女早完婚,惟有三女不嫁人。三女取名金仙女,年登十八正青春。青丝细发蟠龙髻,聪明伶俐赛观音。有朝一日身染病,看看病重在其身。三餐茶饭全不吃,一病不起命归阴。只有亲娘舍不得,买口棺材葬其身。葬在花园桑树下,浑身白肉化蚕身。上树吃叶无人晓,树头做茧白如银。凡人见了白茧子,是要收来传万村。男女见茧嘻嘻笑,上山采茧心欢喜。摘茧公公多欢心,请得巧匠就把丝来做。做丝须用拔温汤,做得细丝千万两,至今留下传万村。自有好人收好种,万古流传有名扬。冬天穿了浑身暖,夏天穿了自然凉。年年有个清明节,家家拜谢马鸣王。”
这两首民歌语言规整,歌词文雅,显然在民间艺人的传唱中得到过不断的加工、改造,因而积淀了浓郁的文化传统,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义乌、东阳地区有关养蚕的生产知识和生产习俗。
民间有关蚕桑起源流传最广泛的是马头娘的故事:相传在四千多年前,四川有位姑娘思念远方的父亲,对家中的白马许诺,如果找到父亲,就嫁给白马。后来马儿果然找回了父亲,但姑娘却无法兑现承诺,马儿十分伤心。得知内情的父亲杀了白马,曝晒马皮。一天,马皮卷走了姑娘,在树林里变成了马首人身的蚕。从此那一带开始有了蚕桑,使当地受益。人们就将这片树林称为桑(谐音“丧”),桑树上的蚕便称为“马头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