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之蒲牢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活在海边的兽。据说它吼叫的声音非常宏亮,故古人常在钟上铸上蒲牢的形象。《文选.班固<东都赋>》"于是发鲸鱼,铿华钟"李善注引三国吴薛综曰:"海中有大鱼曰鍄,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者为鲸鱼。"后因以"蒲牢"为钟的别名。
相关传说
都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除了长相截然不同之外,这九位龙太子的性格也是南辕北辙,如果说囚牛与睚眦性格互补的话,那么老三嘲风和老四蒲牢也是如对锋芒。老三嘲风胆大勇敢,老四蒲牢却是胆小爱叫,只要有身形比自己大的动物出现,蒲牢就会吓得又哭又叫,哇哇鸣叫的声音足以传到百里之外。
或许是因为这个儿子太过胆小又会吵到街坊四邻,龙王最终将蒲牢送到海边定居,这样即离自己不远,陆地上又不会看到太多比它身形庞大的动物。最多也就是看到鲸鱼浮岸的时候会叫上几声。
历史资料中对蒲牢的记载是这样的:
蒲牢兽名,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发展沿袭:
“龙生九子”的解释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 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传说之一
在明代,龙还被人们附会出了一个繁盛的家庭。龙在其形象形成史中,曾是由多面一,即汇集了多种怪异的兽形象而演化为龙。然而并非所有的怪异兽像都百川归海,纳入了龙像之中,在与龙形象形成、发展的同时,一些怪异兽象也在发展,并且在某一方面糅合了龙的某一种形象特征。因而有人又把二者联系起来。在民间,很久就流传着龙生九子的说法,但是九子
为何物,并没有确切的记载,然而这一公案却由于“真龙天子”的好奇而有了结果。据说一次早朝,明孝宗朱佑樘突然心血来潮,问以饱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仓卒间不能回答,退朝后左思右想,又向几名同僚询问,糅合民间传说,七拼八凑,才拉出了一张清单,向皇帝交了差。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
1、蚣蝮(gōng fù):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
2、嘲风:喜好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
3、睚眦(yá zì):平生好杀,喜血腥之气,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像;
4、赑屃(bì xì):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今刻在石碑下的石龟;
5、椒图:形状似螺蚌,性好闭,铺首衔环是其形象;
6、螭吻(chī wěn):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
7、蒲牢:平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作大钟的钟纽;
8、狻猊(suān ní):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
9、囚牛:性喜音乐,其形为胡琴琴杆上端的刻像;
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