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中的龙母是谁
文化是一种社会里精神财富的积累,它通过书籍、艺术品、民间传说、建筑物等在时间上传之后世,或在空间上向一定地域传播。产生于珠江流域西江上下游以及远播我国东南沿海、东南亚一带的龙母崇拜。那么龙母是谁?下面小编告诉大家。
相传,龙母原是一个砍柴姑娘,跟妈妈住在绿桃村耪田种庄稼。一年,腾越坎子凹的黑龙占据了洱海的出水口,把大理变成一片汪洋。老百姓无法安生,纷纷逃往外地。母女俩无人帮助,无法逃走,只好到苍山的兰峰以割草砍柴为生。一天,女儿口渴,见树上结了一个又绿又大的桃子。她摘下桃往嘴里放,桃子滑到肚里,从此怀了孕,生下一个儿子。女儿怕别人笑语,把儿子丢进深山。山上的大蛇每天给小孩喂食,不仅没饿死,还长得天真活泼。
龙母很疼他,把他抱回家抚养,长大后跟龙母上山砍柴、割草。母子俩有一次割草回家,在龙潭边歇脚,得知龙王生病,孩子被请进龙宫,用仙草治好了龙王的病,在宫时,孩子出于好奇,穿上了龙王的共袍,变成了黄龙,然后打败了黑龙,解除水患,大理重又变成了肥沃的田野。绿桃村的百姓为他建了龙王庙,尊小黄龙为本主,称小黄龙的妈妈为龙母。
龙母相关故事:
马盂山西峰海拔1738.4米,为平泉境内最高峰,四周群山拱奉,犹如众星捧月。峰顶有一天然石洞,深约10米,高约3米,阔约2.2米。洞顶岩缝数注山泉滴漏,四时不绝。泉水下滴,珠珠落玉。游人置身洞中,仿佛进入水帘洞内。洞中光线暗淡,幽静潮湿,更增添了她的神秘色彩。这就是闻名遐迩,人们口耳相传的“龙母洞”。
传说波海龙王之女,与李姓青年相爱,并怀身孕。老龙王发觉此事,十分恼怒,遂将龙女逐出龙宫,贬入人间。龙女便与李姓青年沿辽河而上,直至源头马盂山顶,于密林之中寻得一个幽静山洞。二人便居住在此,砍柴、耕种,过着普通农家的生活。后来龙女生下“怪胎”,人面蛇身,遍体覆麟。其父见状,以为不祥,挥刀准备将“怪胎”砍死。一刀砍在尾巴上,“怪物”化龙,升腾而去。有人说,飞向长白山五大连池,后修炼成仙。也有的说,飞向黑龙江,作了江龙王。
这就是人们互相传诵的“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每年的八月份前后,龙母洞西北方向黑云长起,电闪雷鸣,黑云南行马盂山,定大雨或冰雹,人们便说是“秃尾巴老李”探母来了。
龙母洞一年四季香火不断,特别是五月节那天,善男信女长途跋涉,登上马盂山龙母洞,或祈求或还愿,求神拜仙,络绎不绝。如今,龙母洞已建成木制朱门,洞口上方书写着“龙母洞”三个漆黑大字,两旁一副对联:“古洞云中龙母府,咔嚓山内显神灵。”洞内供奉龙母神像一尊,供游人参观、瞻仰、供奉,祈求平安。
广西藤县龙母庙有两处,一在藤县象棋镇道家村,古代窦家司署前,另在藤县藤城镇胜西村,古藤州水东街考通坊。龙母庙始建于何时已难稽。据嘉庆《藤县志》载,清乾隆前已有。龙母庙对社会的影响极深,她涉及的范围达两广及东南亚。除藤县龙母庙之外,梧州有龙母太庙,广东德庆的悦城镇建有颇具规模的宫殿式的龙母庙。庙内金碧辉煌,石柱雕龙,堆花塑鸟,色彩绚丽多彩。无论陆上或水上人家,港澳同胞,海外华人,都会来到龙母庙前顶香礼拜。不少父母还把婴儿契与龙母为干儿。
嘉庆《藤县志》载:龙母生于藤县,相传,藤县有一人叫温天瑞者,娶广东德庆悦城梁氏为妻。梁氏生三女,其第二女少年时每若眺望空中必有应答,言人福祸无不奇中,随其母回广东德庆悦城,非常喜欢悦城之地,欲以在此安居,但无至亲之人而回藤县。至藤,在溪边拾一巨蛋剖后得五物,形似守宫状,此物喜水,龙母把它豢养,大后放于江中,数年后麟甲辉煌复来见母,母知其为龙子,而于远远相迎。后此女告知其父母当乘龙去悦城,遂跨龙去薄雾抵江口登岸,五龙以风雷相护,一夕拥地成坟,人以为异,因而立庙祀之,极为显应云云。这就是龙母庙之由来。
自此之后,各地三江水口建龙母庙随之兴起,到龙母庙朝拜之香客络绎不绝。每至龙母“升仙”之日子,润诞农历八月十四至十六,八月十五为正日诞辰,据说是龙母降生的日子,以老历五月初八为正日,以初一至初十这十天,都不得属贺诞期间。各地善男信女人山人海地到龙母庙参拜。解放前,在西江航行的船只,渡轮,在龙母诞期,其船航行至龙母庙的地址,不分日夜,必在龙母庙之三里地水面前鸣笛或打锣,烧香点烛,遥向庙宇致敬,至航行抵面前河面,即停泊下来,让客上岸入庙参拜,本船也派出专人一同前往献香奉烛。
解放前,广东德庆悦城龙母庙每到龙母诞期,必来藤县请龙母家乡梁族的妇女四人到龙母庙为龙母更衣,这四位妇女到庙后,必先向龙母像焚香膜拜,“称姑道姨”。接着,便于工作以柚,柏,桂等木叶前水沐浴三天,到龙母更衣时辰,便穿上新鲜的封建时代妇女礼服来到正殿,摒去一切杂人,紧闭门户,焚香点烛,三跪九叩,然后御下龙母的旧袍,以“寝宫”里的精瓷面盆,盛取桂叶汤,以白丝巾轻轻地匀抹龙母像各个部位,才把新袍换上。退而再点起香烛叩拜如前,作为祝诞,并由她们宣布更衣仪式完成,然后鸣炮致贺。缘首向她们揖拜,并用红纸包上巨款作为谢礼。诞期过后,这四位妇女才返回藤县老家。
延伸阅读:
“龙母”作为一段传说,在广东、广西至越南北部一带都有流传,传说龙母是一位奇女子,其父系广西藤县人氏,姓温,名天瑞;母亲系广东德庆县悦城人氏,姓梁。她一生下来,头发就有一尺长,身体奇伟,脸慈祥。从小喜欢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特别值得珍贵的是,她有一颗晶莹的善良的心,当她长成亭亭玉立少女的时候,就和自己的姐姐、妹妹以及邻居的四位姑娘结成“金兰七姐妹”,立下誓言:要利泽天下,为老百姓做点好事。
龙母有预知人间祸福的本领,精通各种医述,经常救死扶伤,义务为乡里百姓服务。当时,各种病疾、水灾、旱灾威胁着西江流域仓吾(苍梧郡)、西瓯各族人民,一逢这些天灾人祸出现,苍梧古郡、西江流域就会疮痍满目,饿殍遍野。聪明、勤劳的龙母,率领“百越”群众战天斗地,战胜天灾人害,让当地的黎民百姓得以安居、生息、繁衍,因而深受人们的拥戴,被推为仓吾氏族的领袖。
使温女成为龙母是拾卵豢龙一件的事。一天温氏到江边去洗衣服,洗着,洗着,突然见到旁边水中熠熠发光,觉得生奇,便慢慢地走过去,只见水中沉着一颗象“斗”那么大的巨蛋,使她感到生奇,于是把它抱起来带回家里,当作宝贝一样珍藏起来。经过了七个有又二十七天,那只石蛋忽然裂开,从中窜出五条如蛇状能活动的蜥蜴,个个非常喜欢玩水,温氏象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似的细心喂养。到长大它们却是五条活灵活现的小龙。
五小条感于温女的养育之恩,衔鱼孝敬温女,不断帮助温女与水灾、旱灾、虫灾和官灾斗,造福黎民百姓。于是,温女被西江流域的百姓们尊称为“龙母”,成为造福百姓,保平安的“神女”。后来西江流域的百姓们及为生计到东南沿海和东南亚某生的群众,世代仍念念不忘龙母的恩泽,建龙母庙,年年都祭祀龙母,企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