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中国历史 > 商朝 >

商朝陶瓷历史

时间: 耀聪2 商朝

  商朝早期的陶瓷,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较夏代为多。商朝中期的陶瓷,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最多,约占同期陶瓷总数的90%以上。商朝晚期的陶瓷,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最多,另有少量的泥质红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商朝晚期我国白陶得到了高度发展,成为当时占陶瓷中比例不大却十分名贵、重要的一个陶瓷品种。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商朝陶瓷历史。

  早期陶瓷

  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较夏代为多,有少量红陶、棕陶和白 商朝彩陶制品

  商朝彩陶制品

  陶,而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见。主要器形有:炊器类的鼎、罐、甑、鬲。鬲逐代替鼎而成重要炊器。饮器类的觚、爵,食器类的豆、簋、三足盘,盛器类的瓮、盆、大口尊缸,等等。大口尊、圈足盘、簋 是新出现器形。这时期陶瓷纹饰以印痕较深的绳纹为主,约占五分之四强。另有少量磨光素面,及磨光面上拍印的云雷纹、双钩纹、圆圈纹,附加堆纹的运用已较前大为减少。

  中期陶瓷

  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最多,约占同期陶瓷总数的90%以上,另有一些夹砂粗红陶、泥质黑皮陶、泥质红陶,白陶的数量占陶瓷总量的比例仍很小,但较商朝早期有所增加。器形主要有:作炊器的鬲、罐、甑,作饮器的爵、觚、杯,作食器用的簋、豆、钵、鼎、作盛器的盆、瓮、大口尊、罐、壶,等等。在造型上,商朝中期陶瓷口部折沿基本不见,多为卷沿,底部主要是圜底和袋状足,圈足器增多,平底器大为减少。商朝中期陶瓷的纹饰,绳纹所占比重更大,几达98%。在制作精细的簋、豆、盆、罐、壶、瓮的腹部、肩部、圈足上,常有由图案纹饰组成的带条,主要纹饰有:饕餮纹、夔纹、方格纹、人字纹、花瓣纹、云雷纹、涡漩纹、曲折纹、连环纹、乳钉纹、蝌蚪纹、圆圈纹、火焰纹等。其中以饕餮纹组成的带条最多,一般是三组饕餮纹构成一个条带。饕餮纹在陶瓷上大量拍印,仅在商朝中期最为盛行,到商朝后期就很少见到了。

  晚期陶瓷

  仍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最多,另有少量的泥质红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商朝晚期我国白陶得到了高度发展,成为当时占陶瓷中比例不大却十分名贵、重要的一个陶瓷品种,下面我们还要单独谈几句。商朝晚期陶瓷的器形,作炊器的主要有爵、觚、甑,作炊器的鬲、罐、甑,作饮器的爵、觚、杯,作食器用的簋、豆、钵、鼎、作盛器的盆、瓮、大口尊、罐、壶,等等。纹饰仍以绳纹为主,另有一些刻划纹、凹线纹、弦纹、附加堆纹、镂孔,等等。商朝中期盛行的饕餮纹、云雷纹、方格纹等带条状精美图案纹饰,这时期陶瓷上已很少见到,这一点是我们区分商朝中期与晚期陶瓷的参考之一。在造型上,商朝晚期陶瓷中的平底器,圈足器较前一时期明显增多,袋状足也不少,而圜底器则有所减少。

  遗址分布

  我国在6千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即能生产以瓷土或高岭土为原料的白陶瓷。此后便源源不断。到商朝晚期白陶烧制达到了高峰。商朝晚期白陶瓷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遗址或墓葬中均有出土,以安阳殷墟出土为最多。此时的白陶瓷不仅选料精细,而且制作相当规整、精致,器表又多饰有饕餮纹、夔纹、云雷纹、曲折纹等精美花纹图案,形制和纹饰都有仿制当时的青铜礼器。商朝晚期白陶瓷是当时 陶瓷中的珍品,也是我国陶瓷器中的瑰宝。商朝以后,由于瓷器的出现,白陶便迅速衰落了。

  商朝陶瓷工艺特点

  商朝陶瓷在烧成工艺上有很大提高,馒头窑是主要的窑型。在江南地区新出现一种比馒头窑更为先进的陶窑--龙窑。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上虞,江西吴城均发现了商朝龙窑。这种窑一般依山势建在山坡上,窑身呈长条形倾斜砌筑,外观上形似一条龙从下而上,故名龙窑。龙窑比起横穴窑、竖穴窑、馒头窑来,有多种优点:因依山而建呈倾斜向上状窑炉本身就有自然抽力,窑炉火势大,通风力强,升温快:可据生产需要和技术条件,增加窑的长度,从而提高窑的装烧量,还比较容易维持窑内的窑炉气氛(这对烧瓷器更重要,下面我们再详讲),这就使商朝陶瓷有很大发展,并在商朝中期开始了我国由陶到瓷的过渡,诞生了我国最早的瓷器--原始青釉瓷器。

7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