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中国历史 > 商朝 >

中国冠服制度的形成

时间: 耀聪2 商朝

  中国历史上的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时期。这是一个蒸蒸日上的时期,也是一个血雨腥风的时期。 大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朝呱呱坠地了,二百年后商王迁都于殷,故称为殷商。商代是文明史的重要阶段,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里的衣字为交领右衽的上衣形象。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中国冠服制度的形成。

  商代贵族的服饰颇为考究。从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玉人中,有一个头戴卷筒式巾帽,身穿华丽服装的男子。他身穿布满方形花纹的交领衣服,腰里系着一条宽带子,带子上端压着衣领的下部,衣长过膝,下身着裳,脚上穿一双翘尖鞋,这很可能是当时贵族的形象。 从出土的玉人、石人造型中可以断定:上衣下裳是商代主要的服饰形制。

  大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伐纣,建立了西周。西周、东周是中国历史上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重要时期,是政治、思想异常活跃的时期,也是列国兼并战争迭起的时期。在战争的苦难中,诞生了一个统一的中国。从养士中发展了灿烂的文化。冠服制度和服饰形制就是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中形成的。

  这个时期的服饰形制大体有上衣下裳和深衣两种。上衣下裳制是承袭商以来的形制,大概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上衣下裳连成一体的“深衣”。

  春秋战国出土的文物多为曲裾深衣,尤其是楚地的文物更多地展示了绕襟曲裾深衣,面料、图案都有着浓郁的楚文化的风格。

  周朝人们的穿着已经相当绚丽多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关于服装的精彩描述。什么“七月鸣鸡,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啦,“锦衣狐裘,颜如渥丹,敞衣绣裳,佩玉将将”啦,“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啦等等,可以看出当时不仅有了多彩的丝麻织品,而且有了名贵的裘皮衣裳。

  在一定的圈子里,还流行着佩玉的习俗。

  服装既有御寒的社会功能,也是阶级身份的标志。进入阶级社会后,中国的服饰同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想意识、风尚习俗及审美观念的联系日益密切起来。

  中国的冠服制度,大约在夏商时期萌芽,到周朝便花繁叶茂。从河南安阳侯家庄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在夏商时期,冠服制度已经成为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分别等级尊卑的工具。

  西周服饰沿着商代服饰沿革下来,周朝的根据地是渭水流域。西周有八千多种青铜器,为西周的甲胃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按照《周礼》规定,举行祭祀大典时,帝王和百官都必须身着冕服。衣服的具体式样因穿戴者身份的高低贵贱而异。这个时期的服装主要是上衣下裳制。上衣大多为小袖,长到膝盖,腰间用绛带束起来。

  在儒家经选《十三经》里,大量提到典礼上的服装。

  西周的贵族有一套冠,古代的冠不是指帽子,而是发髻上的一种装饰品。冠的两边是透空的,冠是礼的象征。冠是用麻布制做的,多少升的麻做的冠也标志着身份的高低。

  西周的贵族和今天的现代人在礼仪上有天壤之别。在检阅等重要场合,人们要脱鞋、脱袜,以示尊贵。

  从孔子之子孔鲤趋庭之训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身份低的人走路要趋,趋就是快,所谓入朝得趋就是说臣民在天子面前要快快地走路。

  那时候,大夫以上的人要戴玉佩。周天子为了表现身份高,就用玉佩节步。也就是说在身上戴上玉佩,走快了玉佩就叮咚作响,用以节制步伐。

  有趣的是:在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些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大河流域地区人们的服饰崇尚宽松。这些古文明中心地区当时是没有裤子的,只有一种衤军,也就是古书上记载的缠衤军,古希腊则连衤军都没有。

  孔子穿着逢掖之衣,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蝙蝠衫。

  战国时期,服饰花坛上出现了“深衣”和“胡服”两朵奇葩。所谓深衣就是将上衣和下裳缝合在一起的衣服,有点儿类似于今天的连衣裙的味道。所谓胡服,就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一般是由短衣、长裤和靴子组成,比较紧身,便于骑马打猎。胡服作为戎装在中原地区盛行,是赵武灵王大力提倡才被赵国臣民认可的,这是北方文化向中原文化的一次大渗透、大冲撞。

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