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商朝 >

殷商文化是怎样的

时间: 耀聪2 商朝

  殷商文化地理上以今安阳殷墟为中心,安阳殷墟是中国古代殷商王朝的都城遗址,也是世界文明古国中最著名的古都之一。殷商文化是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古代文明,不仅相当进步而且日臻成熟。殷人重贾而周人重农,这是殷周文化之根本区别。

  商汤立国后,采用了“宽以治民”的政策,在贤臣伊尹和仲虺的辅佐下,国力日益强

  盛起来。商汤死后,因其子大丁早死,所以由大丁之弟外丙继位;外丙死后,其弟仲壬继位;仲壬死后,又以大丁之子太甲继位。太甲即位三年,因为暴虐无德而被伊尹放於桐宫。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迎回太甲并还给太甲政治权利。后来,世权臣废立皇帝称“行伊尹、霍光之事”。

  商代前期多次迁都,到盘庚在位时,定都于於殷(今河南安阳),并固定了下来,从此商朝也称殷朝,这是殷商等于商朝的一个最好的证据。盘庚迁殷以后,商朝社会的经济进一步发展。直至武丁即位以后,商四出讨伐,征服了周围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商朝这时的国力达到鼎盛时期。

  武丁死后,商朝逐渐开始衰落了下来。商代最后一个王——帝辛(商纣王)对开发中国东南,对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了非常大的促进;但由于连年发动大型战争和大规地模建建造琼宫瑶台,大量耗费社会的人力与资财,大兴土木,就像秦朝一样,导致促使社会矛盾激化。周武王联合羌、髳、卢等部落,共同讨伐商王纣,一直打到了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奴隶们不愿意为荒淫无度的纣王去卖命,于是纷纷倒戈于周。着就是历史上所称的牧野之战。这场牧野之战后,纣王自尽,商朝从此灭亡。

  殷人重贾而周人重农,这是殷周文化之根本区别。殷人重交易,早在商汤革命之前,商部落的商品经济就已经很发达了,汤的七代祖王亥驾着牛车,用帛和牛当货币,在部落间做买卖,还因为商业贸易的缘故迁居到黄河北岸,后来被有易族掠夺杀死,他的弟弟王恒战败有易,夺回了牛车。因为商人重视商品的生产和交易,所以殷商的手工业水平高超,商代青铜器即便是今天看来仍然是非常精美的,比如说司母戊大方鼎(出土于安阳市武官村)、四方羊尊等等,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则远远不及商器;商人要实现与远方的交易,必须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商人始祖相土发明了马车,王亥发明了牛车。

  《诗经》上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从殷墟出土文物中也确实发现有海贝和鲸鱼骨头,可见商人交易的范围之广阔;因为商品经济发达,债务繁多,所以债务奴隶也多;因为交往繁忙,所以常常和其他部落发生矛盾,又由于商品经济比农耕经济更容易积累物质财富,足以支持战争,所以战争频繁,战俘奴隶也多,如甲骨文上就说商王武丁时,王后妇好帅三万人去征讨羌人;因为奴隶来源充足,而且商品经济下,技术远远比人手重要,所以殷商的大奴隶主不惜人力,大肆杀殉。商品经济的社会,和农耕经济的社会,其经济观点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的着眼点在开源,而后者更倾向于节流。商品经济不同于农耕经济的一点在于,商品的交易是有不可预测性的,而农业生产,只要尽人力,耕种三年总有一年要丰收,而一年至少可以获得三年之粮。

  商人重鬼神,好占卜,而周人质直,不好鬼神。商人的占卜,其实更有点投票表决的味道,《尚书*洪范》说,王有疑难,要和卿士、庶民、卜、筮商量。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里列举了六组商人的占卜,参与表决的有王、龟、筮、卿士、庶民五类人,但凡筮和龟一致赞同的,即使王和其他人等反对,事情仍然可行,只有龟筮都反对或龟筮意见相左时,事情才不可行。筮是巫替鬼神发言的方式,龟是史替鬼神发言的方式,巫和史是有学问的人,所以他们的的意见是决定性的,在当时巫和史近乎一类人,不像后来那样分家,可以都看成是巫,最多是分工不同的巫,其地位是很高的。后来周厉王防民之口,让卫巫监视老百姓,使国人道路以目,卫国是商之故地,卫巫即商巫也,可见商人的巫文化遗泽深远。

  延伸阅读:

  古城成都是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早在商周时期就创造出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时至今日成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中国西部地区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中心。由于政府对数字娱乐事业的大力支持和网络科技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古城成都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KTV、迪厅已不能满足轻人对新鲜事物的渴望,取而代之的是可即时交流,同时又可获得大量新鲜资讯的网上娱乐。

  一时间网络的旋风席卷了古蜀大地,到网吧上网休闲已然成为了成都一条新的亮丽风景。大小网吧也星罗棋布的遍及了全城。 其中不管从知名度,到店面规模,从硬件配置到服务品质,首屈一指的当然就要是“殷商时代”了,之所以取殷商为名按殷商时代的说法是因为,四川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拥有灿烂古代文明史,选名为中国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的殷商时代,意是呼应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故此,选“殷商时代”这一名称含义深远,是“古与今”的结合,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公司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顺应时代发展,创新开拓,打造网络时代服务经典的宗旨。

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