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三国 >

曹操为什么不做大的职务

时间: 耀聪2 三国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那么曹操为什么不做大的职务?

  不做大的职务的原因

  俗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乱世之中,军权很重要,可是打开历史书我们却发现,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个很特别的人,居然让过大的头衔。这里究竟有什么猫腻呢?

  原来自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实力大大增强,这引起了其他诸侯的不满。尤其是袁绍,当时袁绍占有冀青幽并四州,兵精粮足,手下又有一般文武大臣。和曹操相比,袁绍的名声很大。其一,袁绍四世三公,门第高贵。袁绍的弟弟袁术也是大将,占据淮南一带;袁绍的堂兄袁遗也是一阵诸侯,这和太监出身的曹操相比,不知道强多少倍。其二,袁绍曾经是曹操的老领导,且不说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贵为联军总司令,就是后来曹操占据的东郡,也是袁绍让出的。假如当时袁绍处处找曹操的别扭,曹操很难有立足之地。

  但曹操就是曹操,他并不以为在袁绍手底下就处处以袁绍马首是瞻。相反曹操曾和袁绍唱过对台戏:其一,曹操率领自己的亲兵攻打董卓,兵败的时候曾经痛斥过袁绍等人每天的置酒高会。说他们是一伙没有大志向的小人,因人成事而已。其二,曹操曾拒绝袁绍要立幽州牧刘虞做皇帝的企图。结果刘虞自己也不愿意干,最后袁绍不欢而散。现在曹操把汉献帝迁到许昌,然后自己做了武平侯、大,可惜袁绍不干。袁绍认为自己的地盘大,于是拒绝汉献帝的使者封自己为太尉。曹操见事情不妙,于是恳辞大的头衔,然后请袁绍担任。

  曹操为何要这样做:其一,曹操认为自己现在还没有这个实力与袁绍抗衡,因此积极韬光隐晦。曹操全心全意想的是军民屯田,曹操觉得只有把荒芜的土地开垦出来,种上粮食,老百姓有了饭吃,有了衣服穿,衣食无忧,就可以把自己的政权稳定,稳定要到一切呀,曹操也懂得。其二,曹操不要虚名,曹操认为就是自己不干大,朝廷照样是自己说了算,至于袁绍处在冀州鞭长莫及。其三,曹操看不起袁绍,曹操认为袁绍和一切反对派是纸老虎。《世说新语》里曾说:小时候袁绍曾和曹操在一起玩,一次潜入办喜事的一家,当时曹操跑进新房,让袁绍背着新娘子快跑。此时后面有很多人在追赶,跑着跑着,跑到了荆棘丛生的灌木丛,袁绍吓得不敢动弹,曹操大叫一声小偷在这里,袁绍一听一下子蹦了起来,扔下新娘子和曹操落荒而逃。曹操认为自己有应变能力,袁绍心眼太死。

  古今评说

  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宫:“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曹操),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

  袁绍:“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

  刘表:“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曹公拥天子都许,君为我观其衅。”

  吕布:“明公(曹操)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

  于禁:“且公聪明,谮诉何缘!”(《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

  荀彧:“(曹操)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

  郭嘉:“真吾主也。”“公奉顺以率天下;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为才所宜,不问远近,;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检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

  董昭:“(曹操)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

  田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

  刘备:“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者,吾所不取也。”“惟独曹操,久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

  孙权:“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周瑜:“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鲁肃:“今之曹操,犹昔项羽,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彼曹公者,实严敌也”(裴松之注引《魏书》及《九州春秋》)“曹公威力实重”(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韩嵩:“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不能御也。故为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

  诸葛亮:“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第五》)

  张松:“曹公兵强无敌于天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目示)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搅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人之矣。”(《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

7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