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强士族对东吴政权有什么影响
豪强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那么豪强士族对东吴政权有什么影响?
豪强士族对东吴政权的影响
东吴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得益于南迁的北方士族和南方江东世家大族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周瑜、鲁肃、陆逊、吕蒙等这一批文臣武将的支持,正是这些豪强士族的鼎力辅佐,才使得东吴政权能够鼎立于三国之中。但是,这些豪强士族对东吴政权也有不利影响。
南北豪强士族相互争斗,影响了东吴政权的稳定。在孙策入江东之时,北方士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当政权稳定之后,孙策和孙权重用张昭、周瑜、诸葛恪等人。同时,孙权又十分重视江东士族,因为孙氏自己就是江东人,这样以孙氏和江东四姓大族陆、张、顾、朱为代表的江东士族便拥有诸多特权,而孙权在丞相的任命上则侧重于江东士族。由此双方在权力分配方面产生了分歧,这一分歧贯穿于整个东吴时期,双方的斗争加剧了东吴内部的不稳定,从而限制了其对外发展。豪强士族出于自身的利益不愿意统一,影响了东吴的战略发展。
当时北方战乱,南方的豪强士族自保于坞堡之中。因此,这些人有着强烈的割据意识,他们畏惧自身利益受到威胁,只满足于维持现状,不愿意看到统一。鲁肃曾对孙权说:“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可见,鲁肃知道东吴无力北伐,唯有先以自保为首要。这种做法虽是明智之举,但在后来东吴力量逐渐强大之后,也没有做出全力的北伐。归根结底还是受到了这种豪强士族自保意识的束缚,他们的割据意识必然会导致他们无意进取中原,从而影响东吴的战略意图。
豪强士族控制大量人口,影响东吴的兵员和财政税收,不利于中央统治。如吕蒙为边将时“魏使庐江谢奇为蕲春典农,屯皖田乡,数为边寇。蒙使人诱之,不从,则伺隙袭击,奇遂缩退,其部伍孙子才、宋豪,皆携负老弱诣蒙降”,“诸葛恪征六安,破魏将谢顺营,收其民人”。唐长孺提出:“孙吴政权曾经与宗部、山越进行了长期斗争,这种斗争既是东吴政府对地方武装势力的镇压,也是以孙氏为首的若干宗族与其他宗族争夺劳动力的控制权。”东吴为了拉拢豪强士族,颁布了世袭领兵制和占田复客制,这两项措施使中央失去大量的劳动力和兵员,也失去了大量的税源,严重影响了中央财政收入。由此造成了东吴外强中干,也无力北伐,只能退而自保。
综上所述,豪强士族与东吴政权的关系由开始的合作拉拢,再到打击削弱,最后又是表面合作,而这一变化始终没有使双方的关系走向破裂。这是由于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只要双方都有利用价值,就不会走向对立。东吴依靠北方豪强士族而建立政权、开拓疆域,又依靠江东士族守成自保。不管是南方士族还是北方士族,都对东吴政权的创立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是,豪强士族又对东吴的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因素:南北士族相互斗争、南人退而自保以及私人庄园经济的不断发展,极大地限制了东吴的战略发展。在这些矛盾之中,东吴的国力逐渐被削弱。西晋太康元年(280),疲于内耗的东吴最终被西晋消灭,三国归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