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哭袁绍的原因是什么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曹操哭袁绍的原因,欢迎大家阅读。
曹操哭袁绍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曹操和袁绍在成为争锋相对的对手之前,还是一对一同作战的战友。多年的战场上的情谊,肯定是存在的,毕竟人还是血肉的动物,战友之情怎可能丝毫没有。后来曹操袁绍在战场上相见,只是不同于以前的并肩作战,而是互相爱为攻。曹操在经过艰苦的一战,可以说是事关曹操生死存亡的第一次大战,也是曹操的背水一战。最终曹操取得了胜利,奠定了他日后成为“枭雄”的实力。
都说成王败寇普,胜利后的曹操可以尽情的污蔑袁绍。不过曹操没有,他对袁绍这个多年的老战友,还是心存怀念之情的。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彼时的曹操已经从袁绍那几个不争气的相互内斗的儿子手里,夺来了他们视为宝物的冀州等四州。所以这时候的曹操就有机会来到袁绍的墓前看看。
史书记载,那日曹操在袁绍的墓前祭拜,缓缓讲述着他们之前的共同经历,不知间曹操开始了放声大哭。之后曹操来到冀州城,还特意将以前夺走的宝物尽数还给了袁绍的妻妾,慰劳了袁绍的家人。当金圣叹读到这一段历史时,还是颇为不懂,结合曹操奸诈的形象,他认为这不愧是“奸雄”曹操的表现。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曹操的真情流露呢?曹操“奸雄”的形象是在一些文艺小说中被夸大了,真实的曹操未必就如这般丝毫没有人的感性,否则他的那些诗作又是怎么来的呢?
曹操评价袁绍
袁绍,字本初,出生在“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袁绍凭借自身的干劲,和他家族的人脉声望,在动乱的东汉末年迅速纠集了一批庞大的军队,割据一方。在谋士和武将们的协助下,夺取了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实力之大是当时中原各诸侯不能及的。但是这么一位强者,在曹操眼里,却是一个平庸之辈。
在新版电视《三国》中,曹操对袁绍的评价可谓是既刻薄,又在理。曹操说他在二十岁上下的时候,是极其的崇拜袁绍,因为传说他是“四世三公”之家出来的,德望自是非凡。不过到三十岁的时候,曹操与袁绍同在一朝任职,这时的他开始看不起袁绍了。最后到了四十岁之际,二人都割据一方,曹操索性就蔑视袁绍了。
为什么呢?因为曹操在经历了多年,看人有了丰富的阅历。在曹操眼里,袁绍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很厉害,实际上却是内心胆小之人。袁绍生性优柔寡断,遇到重大事情的时候,总是畏首畏脚难以做出决定,但是看到蝇头小利,却又没头没脑地一拥而上。曹操评价袁绍虽然身为人主,但是心胸狭隘,刚愎多疑,时常做出政令不一的行为。即便手上有着众多的人才将领,却不懂的使用,任人唯情,而不用贤。身为人父的袁绍,不严厉管教自己的儿子,任由他们为了爵位互相争夺,扰乱纲纪。
也的确印证了曹操的评价,袁绍最后因为这些缺陷导致他错失了太多的良机。而袁绍的几个儿子在他死后,相互争夺爵位,以至于被曹操分而击破。
袁绍性格特点
袁绍,字本初,出生在号称“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的大家之中。袁绍的曾祖父,祖父,父亲还有叔父等人都是东汉朝廷的高官,所以这样的家族声望自然在无形中助长了袁绍内心中那种自大而又自负的性格。
袁绍的自大自负表现在他判断事物的时候往往不能直切本质,只能看到事情的表征。袁绍打败公孙瓒之后,坐拥冀州、青州、并州和幽州,实力一下子跃居到当时中原割据的枭首,随之而来的自然是膨胀的自信心。之后面对曹操的二万军队时,手握十万兵马的,而且是精锐兵马的袁绍表现出来就是一幅傲慢而又自负的姿态。袁绍是丝毫不将曹操的两万兵马放在眼里,所以军事部署全靠自己的个人经验,从而犯下了兵家之轻敌大忌。
再者袁绍又是个优柔寡断,外厉内荏的人。当他的大军在同曹操的起初的几次会战中,居然败下阵来了,这让袁绍心开始动摇了,他弱小的心灵开始在他之后的行为决断中占主导地位了。当许攸截获曹操粮草告急的情报后,袁绍非但没有抓住机会挥兵直入曹操军营,反而认为这是奸猾的曹操布下的迷阵。举棋不定后,选择了按兵不动,白白错失了良机。
袁绍的好谋无断也让他不懂的认人识人,这样即便袁绍手中有诸多像田丰、许攸、郭图这这样当时有名的谋士时,也不能让他们像曹操发挥手下谋士才能那样尽情发挥自己的能人。造成的结果就是,手下人才先后背离袁绍,而袁绍最后也只能为自己的性格缺陷买单。
看了“曹操哭袁绍的原因是什么”还想看:
1.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
2.许攸为什么投奔曹操
3.曹操死亡原因
4.官渡之战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