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三国 >

曹丕篡汉的历史原因

时间: 克浩2 三国

  曹丕篡汉又称曹丕废汉称帝、曹丕代汉,指的是公元220年魏王曹丕代汉自立的事件。220年十一月一日,曹丕封业已退位的献帝为山阳公。至此,历时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正式结束,三国时代的魏朝正式建立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曹丕篡汉的历史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曹丕篡汉图片

  曹丕篡汉的历史背景

  客观条件

  一是东汉末年,汉室皇权衰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历经数十年征战,统一北方,封为魏王,掌握汉末实权。

  二是曹丕继位后与曹操时代已经不一样了。首先,曹操对于汉室,对于追随自己多年的部下,是有感情的,自己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当然要顾及到自己言行的影响。而曹丕不同,曹丕的权力是建立在父亲的基础上,他手下的臣子也多是只忠于曹魏,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朝中已经没有了强大的反对派,没有哪位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政治力量可以和曹丕抗衡。

  三是汉献帝已无人可靠,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也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最后的虽然凄惨但至少比较安稳的归宿。

  主观因素

  曹丕和他父亲曹操不同,接过魏王位子之后整天想着如何更上一层楼,登上天子的宝座。汉献帝的禅让是一场劳心劳力的大运动,整个曹魏上上下下几乎都调动了起来。

  曹丕发动起自己所有的力量,一起演了一场戏。先是曹丕的臣子劝进,臣子讲述了很多理由,说曹丕如何如何,可以称帝,汉室如何如何,天命衰微。后是大臣们纷纷去聒噪汉献帝,威逼利诱,汉献帝无奈,只能颁布诏命,表示自己恳求禅位与曹丕。于是曹丕顺理成章的改汉为魏。

  曹丕篡汉的曹魏政权

  概况

  魏朝(公元220年-266年),首都洛阳,始于魏文帝曹丕,灭亡于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武帝。魏朝,共12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建安十八年,汉献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在魏郡治所邺建宗庙,平定汉中后进爵"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其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曹魏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并且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毋丘俭征伐高句丽后,朝鲜半岛的一半地区也并入了曹魏版图。北部幽州的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

  曹丕称帝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位为魏王,同年十月十三日,早已徒存名号的汉献帝刘协被迫宣布退位,将象征皇位的变经诏册奉交曹丕。

  曹丕按例三让之后于同月二十九日升坛受禅,正式成为天子,改国号为魏,建元黄初。

  十一月一日,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并且给万户,在山阳依然奉行汉朝年号,可以用天子的规格进行祭祀,对曹魏上书不称,汉献帝在山阳县还活了十四年,五十四岁寿终正寝,而山阳公这个封号,也由他的子孙一直延续下去,一直到西晋永嘉年间五胡乱华,子孙被杀,封地才被废除。

  又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授匈奴南单于呼厨泉魏国奎缓,并赐青盖车、乘舆等。

  十二月,定都洛阳。

  制度改革

  一、在职官制度方面:曹丕称帝后,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些重要改革。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从而恢复了被曹操废除的三公官制(大尉、司徒、司空)。此后司徒、司空位号虽尊贵,但通常不干预朝政。曹丕又设秘书监和中书省,中书省置监令,主管通知传达百官奏事,起草诏令,以此将尚书台的权力分散,改变东汉后期尚书权职太重的现象。

  二、在在经济方面,曹丕继续推行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这样,魏国实力进一步增强,开始着手攻打吴、蜀,以图统一大业。

  主要战况

  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出兵攻吴,围攻江陵时魏军中流行疫病,江水上涨曹丕率军撤退。

  魏黄初五年(公元224年)l月,曹丕亲率大军二次攻吴,因遇暴风雨,江水暴涨,只好退兵。

  魏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三次攻吴,也以无功而返告终。

  曹丕去世

  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去世,大子曹睿继位,是为明帝。

19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