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世界事迹 > 日本历史 >

南京大屠杀元凶之松井石根介绍

时间: 耀聪2 日本历史

  松井石根(まつい いわね,1878年7月27日——1948年12月23日),日本陆军大将,皇道派将领,甲级战犯,南京大屠杀元凶之一。驻扎中国13年的中国通,大亚细亚主义的鼓吹者。下面是南京大屠杀元凶之松井石根介绍。

  老牌中国通

  1878年7月27日出生在日本爱知县爱知镇的牧野字村(今名古屋市中区牧野镇),是旧名古屋藩士、汉学家松井武国的儿子。他的先祖曾是日本战国的名将,静冈县二俣城的城主松井宗信,松井石根生来身材短小,而且体弱多病,但性格倔强。松井家祖上世代为将,继承武家门第成为他日后从军的原因之一。松井石根幼年时代,日本处于社会大转变时期,在明治维新之前,他们家还能领这个武士俸禄,但是明治维新之后,连这俸禄也没有了,就是家里生活,经济情况非常拮据。

  1885年,一些旧士族在东京开办了专门培养军人的成城学校。1890年,松井石根进入成城学校。父亲送松井去军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日本军校不收学费,一切费用都由参谋本部负担,他们的目的就是为日本帝国培养最优秀的军事人才,严格的校纪,使他受到锻炼。1893年,入中央幼年学校,三年后进陆军士官学校第9期。1898年以第二名毕业。同学中还有后来成为大将的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本庄繁、阿部信行四人。(这四个全是皇道派主将)同年,他获得天皇赐予的银质怀表,被授予军衔。接着进入日本陆军大学。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松井石根中断学业,随日军进入中国东北地区与俄军作战。在首山堡一役中,松井所率中队几被俄军歼灭,松井本人大腿被枪弹洞穿。战后松井回国,继续就读陆军大学,并于1916年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天皇赐予的军刀,同时因他在日俄战争中表现突出而获2枚勋章。晋升为步兵大尉。后曾任日本参谋本部中国班班员、驻中国广东武官。

  1908年夏,同盟会革命者陈其美,悄悄从日本回国,他准备在上海组织反清暴动,这时他见到了支持中国革命的松井石根。两人是在日本的旧识,多日不见,相谈甚欢。陈其美还把他21岁的结拜小兄弟蒋志清便介绍给松井,这蒋志清就是后来的蒋介石。后来蒋介石去日本留学,就住在松井家里,去日本高田联队实习,也是松井做的担保。1915年,松井调任驻上海武官。1918年升步兵大佐,次年任日军步兵第39联队长。1922年当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干涉俄国革命之际,松井任海参崴派遣军情报参谋,后调任哈尔滨特务机关长,成为军界的一名“中国通”,他四处收买汉奸,布置间谍网,收买马贼汉奸,勾结前清遗老,挑起中国内部不和,并因此受到上司嘉奖。次年晋升为陆军。1924年任日军步兵第35旅团长,1925年调任参谋本部第二部(情报)部长。从而“得以专心从事于平生最为关注的中国问题”。在任内大力资助中国工人省港大罢工,打击英国在华势力。1927年升陆军。同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著名的东方会议,制定对中国的方针政策。松井石根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做了关于中国政治形势的报告。1927年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却突然宣布下野,跑到日本去寻求支持,也是通过松井石根的介绍才见到首相田中义一的。在与田中的会谈中,日本政府承诺在经济和军事上支持蒋,但希望蒋介石以东北的利益相交换,蒋推托东北仍在军阀张作霖的控制下,等他统一中国就把东北利益交给日本。1928年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奉系军阀张作霖,松井石根曾主张严惩背后策划人、关东军的河本大作,以摆脱舆论针对关东军的抗议。8月任日军第11师团长。

  亚细亚主义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日本,曾掀起过一股“大亚细亚主义”的思潮,这股思潮是著名间谍荒尾精提出的。该思潮主张日本、中国及亚洲的团结,共同对抗欧美。松井石根正是这一思潮的积极推进者。他对中国各方面的,社会、人情、制度,中国的地理历史都了解很多。尤其对中国的汉学,古诗文,书法都很精通,他“以征服亚洲之责任自负,唱大亚细亚主义”。1932年,松井作为日本陆军全权委员,出席了在日内瓦举行的一次裁军会议。会上,他看到中日代表进行着激烈的争论,而白人则宛如裁判一般从中“调解”,这更加坚定了他推行“大亚细亚主义”的决心:“日华间的问题要在日华间解决;要将白人统治下的亚细亚重新变为亚细亚人的亚细亚。”1933年,松井从日内瓦回国,立即发起了成立“大亚细亚协会”的运动。同年担任了军事参议官的要职。1933年8月1日,调任驻台湾日军司令官,10月晋升为陆军大将。1934年8月1日,再度调任军事参议官。此时,陆军内部皇道派与统制派的矛盾尖锐起来。1935年8月12日,统制派的灵魂人物,号称日本第一大脑的军务局长永田铁山被刺杀,松井因涉嫌此事,被迫于同月的28日引咎辞职,退出军界。

  纵容大屠杀

  十四号,这个松井石根就马上给这个上海派遣军下达命令,要求十七号组织入城式,但是上海派遣军接到命令之后,朝香宫当时是总司令,他觉得十七号以现在目前这个治安状况来说,十七号举行“入城式”是不太可能的。同时呢,这个执行具体任务的是十六师团,十六师团也认为就是最早希望在二十号之后举行入城式。但是松井石根并没有接受这些意见,当时因为为了确保这个十七号,入城式能顺利的进行,还有这皇族的安全,执行了一个叫所谓的“清除便衣兵”,这么一个行动。就直接导致了十四号到十六号,一个就是南京大屠杀以来的一个高峰。 特别是为了举行所谓的入城式,为了保护松井石根,以及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亲王的安全,日军在南京城加速了屠杀。

  松井石根12月17日,松井石根从苏州来到南京。当天下午,松井石根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入城式,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松井石根,志得意满,感慨无量。日本有一传统,就是升旗的时候,要三呼“万岁”,他当时日记也记到,他主持这个仪式的时候,只喊了一声,第二声就喊不出来了,由于太激动了。包括秩父宫雍仁亲王妃,给他寄来了一双亲手制作的袜子,他也非常得意,这件事情也记在了

  他的日记里面。第二天,松井又主持了“慰灵祭”。此时,日军的暴行正处于高峰。对于日军的暴行,身为日军最高指挥官的松井石根不可能不清楚。因为,在“慰灵祭”快要结束之时,他突然流着泪,对部下训斥说:“你们奋力苦战,使皇威增辉,然某些士兵之暴行,又使皇威一举扫地”。松井作出如此之训斥,表明他完全知道南京城内发生的日军“暴行”,并似乎要下决心整肃军纪。可事态的发展并非如此。这里有三点可供说明:

  (1)谷寿夫师团是在大屠杀中最为卖力的部队。若要整顿军纪,谷寿夫必将首当其冲。而松井却因谷寿夫师团最先进城而在入城式上对谷寿夫大加奖赏;在1938年1月松井第二次视察南京时,又邀谷寿夫共进晚餐,“以示慰劳,并听取其对实战情况之多种看法”。

  (2)在战争环境下,宪兵是维持军纪的重要工具之一。但在攻占南京之前,整个日军配备的宪兵只有102名。由于占领了上海以及要维持其他占领地的“治安”,结果在“南京陷落之时,南京城内没有一名宪兵。12月17日跟随松井司令官进城的宪兵、包括宪兵队长在内只有17名”。后来给许多士兵发了宪兵臂章,实际上这只不过使他们的为非作歹格外便利而已。

  (3)12月19日和20日,松井在南京视察了两天,他在12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午前10时出发,视察挹江门附近及下关。此附近仍狼藉不堪,尸横蔽野……”。松井看到的是什么人的尸体,他自己没有说。但南京陷落前中日军队从未在此发生过激烈战斗;南京临陷前,大批中国军民都想从此渡江逃命,而江北的日军又恰好是迎面冲来的。因此,这些尸体可以肯定为被日军屠杀的中国人。松井看后竟熟视无睹,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于12月21日匆匆返回了上海。在此之前,他还任命了嗜血如命的第16师团长中岛今朝吾为南京地区警备司令,“因此大屠杀在松井大将入城以后也没有停止,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2月中旬”。

  日军在南京的暴行震惊了国际社会,作为日本盟国的德国当时派驻南京的代表曾向其本国政府报告说,“这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陆军即日军本身的残暴和犯罪行为”,日军是“为自己竖立了耻辱的纪念碑”。迫于国际舆论的巨大压力,日本政府于1938年3月5日召回松井石根及其部下将佐约80人。同年7月20日松井石根出任内阁参议,至1940年辞职。同年2月与其他退伍军官在他的故乡热海市建造有面向南京方向的“兴亚观音”,纪念日本及中国双方在战争中的牺牲者。企图为自己赎罪。次年任法西斯组织大政翼赞会下属的大日本兴亚同盟副总裁,1942年4月4日,松井石根受日本天皇“叙勋”,授一级金鵄勋章。1943年任总裁,继续宣扬大亚细亚主义,为配合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积极活动。

  正义的审判

  日本战败投降后,1945年9月19日,驻日盟军总部下令,将松井石根作为战犯逮捕入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从1946年5月开始,对包括松井石根在内的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战争罪行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审讯。审讯中,松井石根辩称自己当时因生病而未能阻止部属的暴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举证驳斥说:“他的疾病既没有阻碍他指挥在他领导下的军队的作战行动,又没有阻碍他在发生这类暴行时访问该市达数日之久。对于这类暴行负有责任的军队又是属于他指挥的。他是知道这类暴行的。他既有义务也有权力统治他自己的军队和保护南京的无辜市民。由于他玩忽这些义务的履行,不能不认为他负有犯罪责任。” 提起中日战争的性质,松井石根在法庭上有过一段描述,这就像一家内,当哥哥的,实在无法忍受弟弟的乱暴,而打了他,这是因为太爱他,而促使他反省的手段。

  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松井石根宣读了起诉书共计三大类55项罪状(但后又裁定,起诉书中的“反和平罪”不成立),判决其有罪,处以绞刑。临刑前,松井石根对教诲师花山信胜说,即使仅我一个人得到这样的结果,如果能使当时的军人们,哪怕多一个人能进行深刻的反省,我也感到非常高兴,好不容易这样了,我想就这样往生吧。12月23日零时,松井石根在东京巢鸭刑务所被送上绞刑架。十二分三十秒后松井石根被确认死亡。1978年(昭和53年)松井牌位与其它六名甲级战犯一同迁入靖国神社合祀。

  有很多观点认为,松井石根的罪行算不上甲级战犯,也不能说他南京大屠杀的第一要犯。他和柳川平助、谷寿夫、中岛今朝吾、朝香宫鸠彦等几个大屠杀的怂恿者一样,都应判为乙级战犯,不过柳川和中岛在日本无条件投降前就先后病死了,而谷寿夫、佐佐木到一等所犯罪行又不足以定为甲级战犯,直接下达屠城令的朝香宫鸠彦王因为是皇族,也被免予追究战争责任。所以就只剩松井来做这个最大的替罪羊了。

  但是这观点明显是分析不彻底,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驳斥充分地说出了松井石根应付有的罪责,对于南京大屠杀的这桩罪恶滔天的罪行,他和朝香宫鸠彦王等活到战后的人都有不可推卸的罪责,只是朝香宫鸠彦王由于是皇族侥幸逃脱了惩罚。所以,审判中不存在谁是谁的替罪羊一辞,这个责任是没法推卸给别人的,他们2个应当共同承担。

  人物评价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国家实现了近代化转型,而晚清的中国呢,仍迟迟不能摆脱中世纪的王国心态,在年轻的松井石根眼中的中国,是闭塞、固执、暴虐和窒息的。松井石根一厢情愿地想把从本国利益出发的“兴亚主义”强加给中国,想以大哥的身份来指导中国,但此时的中国已不是满清时代的中国,民

  族主义已经深入人心,各派政治势力也开始化干戈为玉帛,共赴国难。自认为是“中国通”的松井石根,其实没有读懂中国,自认为已经是文明开化国家的精英的松井石根,其实也不懂现代文明。国与国之间的所谓“共荣”,应该有另外的方式。

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