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海道的历史
北海道位于日本北部,面积占全日本的五分之一 ,是日本四主岛中最北的岛屿,日本第二大岛。那么接下来小编给大家介绍日本北海道的历史。
历史简介北海道历史上曾为中国的势力范围,中国汉朝时期,北海道属于辽东诸郡管辖;中国唐朝时期,北海道属于安东都护府管辖;中国明朝时期,北海道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北海道土著虾夷人曾在东晋南朝时向中国政府朝贡,并接受南朝的册封。北魏曾一度派人前往现在的北海道和库叶岛一带索要鲸油。敦煌文献中明确记载着北海道原著民虾夷人内附唐朝的事实。中国领土虾夷岛(北海道)在明朝随着朝廷势力衰落时才被日本趁机强行占领吞并的。江户时代的日本地图上并没有北海道。明治时代(1868年- 1912年),日本人开始移居北海道。16世纪末、现青森县的松前氏渡海占领了这块土地,不久北海道就成为幕府的直辖地。1807年,日本幕府控制全岛。 1869年更名为北海道,开始了真正的开发。1886年,设北海道厅。
以前『日本书纪』作为渡岛登场,与阿倍比罗夫有接触,奈良时代,平安时代与出羽国进行了交易。当时的居民,与东北地方北部的居民同被叫虾夷,两者可能为同一民族,并且可能是现在的爱努族的祖先。
明治元年(1868年),明治新政府决定在虾夷地设置箱馆裁判所,随即把名称改为箱馆府。1869年虾夷地改称北海道,设置11国86郡(地理分区)。同年7月设置北海道开拓使(箱馆府因此废除)之后,北海道的开拓正式进行。1882年废止开拓使,设置函馆,札幌,根室三县取代开拓使。1886年代替3县设置北海道厅。由于明治政府的政策许多日本人从内地的各地移住,开拓的热潮涌入了道内各地。
对外交往历史据记载,北海道对外交往最早始于十七世纪荷兰人到虾夷地探险。1798年和1792年俄国人曾先后两次到北海道的根室,请求“通商”,但均遭到拒绝。1796年和1791年,英国船只来过北海道的南部地区。半个世纪后,美国海军提督帕利率舰队来到日本,迫使幕府开放松前藩主管辖的箱馆(函馆)。沙俄抓住时机,于1855年2月与日签订了《日俄通好条约》,由此获得在箱馆通商的权利。从此,北海道正式打开对外交往的大门。
1869年明治维新以后,新政府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大量吸收西方文明和先进科学技术。受此影响,北海道开拓使次官黑田清隆亲自率领20多名留学生到美国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同时邀请美国农务局总裁凯普隆到北海道担任开拓高级顾问,为北海道的开拓出谋划策。1876年札幌农校成立时,美国马萨诸塞州农科大学校长克拉克应聘担任该校“教头”,培养掌握西方先进农业技术的人材。北海道在开放过程中,还从美国引进了大量先进农机设备。由此,北海道的开拓与发展,与西方在人材与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是分不开的。
由于北海道所处地理位置,1947年至1991年(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从安全战略角度,都十分重视该地区,先后(美1952年6月、苏1967年10月)在札幌开设了总领馆。此外,韩国(1966年)、中国(1980年9月)也在札幌设立了总领馆,澳大利亚(1983年12月)设了领事馆。截至2005年,外国政府在札幌设立领事机构(含名誉领事机构)共25个,其总数在日本居第二位(仅次于大阪),为北海道加强对外交流,特别是官方往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此外,日本政府特地从外务省选派高官作为驻北海道大使,以协助北海道的对外交往。
为加强对外交流,北海道以道厅为首,以札幌市为中心,广泛地与世界各地的地方、城市结成友好城市关系。
截至2005年,北海道内有75个市町村与世界17个国家的103个市、地区结为友好关系,其中最多的国家是加拿大(25个城市)、美国(23个城市)和俄罗斯(18个城市)。第四是中国,与8个省市建立友好关系。北海道同加拿大艾伯塔省、中国黑龙江省、美国马萨诸塞州、俄国萨哈林州先后建立了友好关系。由于黑龙江省同艾伯塔省也是友好省关系,北海道、黑龙江、艾伯塔从1987年起举行过7次三方友好交流活动。友好城市的缔结大大促进了北海道与这些国家在产业、经济、学术、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的广泛交流。
北海道还利用同处相同纬度的地理位置因素,强调同“北方圈”国家与地区的交流,如美国北部、加拿大、北欧、俄远东地区以及中国东北地区等。1991年,成立“北方圈论坛”。截至2005年,有10国23个城市及地区参加,已举行多次会议。1999年成立“北方圈经济人会议”。目的都是为加强经济、文化、体育、旅游等交往,特别是在经济交流方面,吸引北方圈国家的企业到北海道投资建厂。美国、俄罗斯对北海道出口占居前2位。
1981年由札幌市提倡并在札幌召开的第一次“北方城市会议”,截至2005年已召开过10多次会议,有10多个国家和40多个城市参加(第2次和第8次分别于1985年和1998年在沈阳、哈尔滨举行)。该会议目的是:共商城市发展问题,创造舒适的北方城市;以冬季为资源和财产,积极开展冬季城市运动;加强相互联系,为国际社会的的和平作贡献。
在与海外加强技术交流方面,通过JICA、地方自治体、企业和民间团体,北海道每年接受各国的技术研修人员,派遣专家和海外协力队员到国外进行交流。
北海道现有“北方圈中心”、“北方圈交流基金”、“札幌国际交流协会”、“北海道海外协会”等形形色色的民间国际交流团体约500多家。北海道在洛杉矶、新加坡、俄萨哈林设置办事处,在巴西和巴拉圭设立了“巴西北海道交流中心”、“巴拉圭北海道交流中心”。
同中国的关系北海道同中国发生关系的时间远晚于日本其他地区,但是在北海道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还是相当早的。据史料记载,约在19世纪50年代,广东人罗森作为翻译随美国海军提督帕利率舰艇来到箱馆。1859年广东人陈玉松来北海道经商,购买海带等水产品。以此为契机,北海道与中国的直接贸易正式开始。由于中日民间贸易往来十分兴盛,居住在函馆的华侨特地从国内请来专家,完全以中国的传统工艺,于1910年12月建成了具有中国建筑风格的中华会馆(系关帝庙)。
随着华侨的增多及相互贸易往来的发展,1892年清政府在函馆开设了中国领事馆,1894年因日发动甲午战争,第一任领事黄书霖离任回国。1918年中国驻横滨总领馆在函馆设立了办事处,凌曼寿领事在此负责有关工作。1931年又因日发动“九·一八”事变,凌离任回国,该办事处自然关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北海道与中国的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民间友好往来亦日益活跃。1977年中国在札幌市举办了首次大型商品展览会。1980年在札幌开设总领馆,为进一步推动双边的友好交往和各种合作关系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胡 耀 邦、万里、李鹏、江泽民、黄菊、吴仪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访问了北海道。政府各部门以及有关地方领导人也不断来北海道进行文化、经济、技术等各个领域的交流活动。
北海道与中国的交往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北地区。1980年11月札幌市与沈阳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1982年4月中国煤城抚顺与北海道的煤炭主要产地夕张市结好。1986年6月,黑龙江和北海道建立了友好省道关系。1995年11月哈尔滨与旭川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而后又有苫小牧、赤平、石狩、带广等市陆续同中国的秦皇岛、汨罗、彭州和朝阳结为友城。除此之外,留萌、室兰、函馆、惠庭、登别等市同中国有关城市建立了对口关系,岩见泽市、伊达市、弟子屈町等希望能同中国有关城市缔结友好关系,并积极努力创造条件。更多友好城市的出现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与北海道之间的交流内容,而且对推动、深化双方的合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北海道与中国东北三省的经济交流较多,北海道经济代表团、企业等多次访问东北,进行经济交流、贸易洽谈或技术交流,特别是北海道中小企业已逐步打入中国市场。中国与北海道在科技、教育和人才方面的交流也较活跃,中国各地每年都派遣研修生到北海道,从事农作物的种植,畜牧业、水产养殖业以及机械加工业等研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