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世界事迹 > 日本历史 >

和服有什么由来

时间: 耀聪2 日本历史

  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民族服装,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夸耀的文化资产。“和服”在德川幕府以前称作“着物”、“吴服“。固定使用和服的称谓是德川幕府以后,与西洋文化接触中兴起的概念。那么和服有什么由来?

  “和服”在德川幕府以前称作“着物”、“吴服“。固定使用和服的称谓是德川幕府以后,与西洋文化接触中兴起的概念。日本江户时代的《装束要领抄》指出:“[和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异益。本邦通中华也始于汉,盛于唐世时。朝廷命贤臣因循于徃古之衣冠而折衷于汉唐之制,其好者沿焉不好者草焉而为。本邦之文物千岁不易之定式也。”

  吴服(ごふく,gofuku)这个称谓源于中国三国时期,东吴与日本的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及衣服缝制方法经 传入日本的缘故。在更加精确的层面上,吴服一词是专指以蚕绢为面料的高级和服,而用麻布棉布做的和服会用“太物”来称呼。中国吴地以吴服闻名天下。《松窗梦语》载:“至于民间风俗,大都江南侈于江北,而江南之侈尤莫过于三吴。自昔吴俗习奢华、乐奇异,人情皆观赴焉。吴制服而华,以为非是弗文也;吴制器而美,以为非是弗珍也。四方重吴服,而吴益工于服;四方贵吴器,而吴益工于器。是吴俗之侈者愈侈,而四方之观赴于吴者,又安能挽而之俭也。”

  和服的由来

  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装,由中国的汉族服饰发展而来,三国时期东吴女人穿的几乎和和服一模一样,就是没有腰后的背包 所以在日本被称为“吴服”和“唐衣”,和服是西方人对吴服的称谓,现在日本人已经接受的这个称谓,但是很多卖和服的商店,还是写着“吴服”。 江户时代以前,和服的“浴”字是指“热水”,那时候人们把和服称作“汤帷子(Yukatabira)”。帷子指单衣,即用于单穿的衣物。

  古时的浴室基本上都是蒸气式的,和现在的桑拿很相似。人们为了防止被墙壁和柱子烫伤,都穿着汤帷子入浴。汤帷子被称为“和服”始于江户时代。后来,人们逐渐改变了入浴的形式,洗浴时不再穿衣,而是浸泡在热水中。于是,和服便成为洗浴完毕后穿着的简单衣物,并作为夏季休闲体现个人情趣的衣物延续至今。 此外,在歌舞伎等戏剧的演出后台,很多演员都穿着和服休息,直到轮到他们出场的前一刻,她们才换上演出服,完成个人角色的转换,出场演出。

  延伸阅读:

  基本穿法

  首先第一步是穿上足袋(袜子),然后按顺序整齐穿上,带子不能系得太紧。

  1.披上和服,把内衬衣的袖子套进和服袖里。把和服的背缝调整到后背中心,然后用夹子把衬衣与和服的领子固定。

  2.用手提起领子并调整下摆的长度,以不接触到地面的长度为止。

  3.打开和服把前领放到腰骨的位置,决定正面的幅宽。和服边缘与身体侧边对齐为宜。

  4.决定幅宽后,慢慢把正面打开,接着把底面合身定宽,然后把右手所拿着的领子下部提高10公分,使下摆线程倾状

  5.重复正面,把左手所拿的领子下部分提高5公分,注意不要错位。腰间出现后皱褶往上调整。

  6.在腰间系上第一根细绳。带子从身体正面往向系,在背中交叉后线回到前面打结。

  7.把腰间的皱折拉平。手从和服袖裉下的开衩处伸进去检查和服是否被带子夹住,弄平背后多余的部分。

  8.同样把胸前多余的部分平整好,把皱折拉到腋下,两手抓住两袖边,轻轻拉袖口。

  9.检查两领子是否整齐交差好,如有错位,把手从袖裉下的开衩口伸进去调整。领口开衩不能太在也不能太小。

  10.在胸下系上第二根细绳,多余的部分一定要拉整齐,正面重复的部分程水平状。

  11.端正腰身,在胸前系上一条叫"伊达"的小带子,因为小带子有伸缩性,注意不要系得太紧。

  12.检查胸前和后背是否有折和松懈,有的话,往腋下这边拉平整。整体完成后用大镜子检查是否有差错,然后摘下领上的夹子。

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