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时代的历史简介
飞鸟时代,(日文: あすかじだい)约始于公元593年,止于迁都平城京的710 年,上承古坟时代,下启奈良时代。此期以政治中心为奈良县的飞鸟地方(即当时的藤原京)而得名,较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飞鸟时代的历史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飞鸟时代的文化遗迹图片
飞鸟时代简介
飞鸟时代(あすかじだい),是日本历史上从592年到710年的时期,其开始阶段可能和前面的古坟时代相重合,其根据遗址所在地,奈良城以南25公里处的明日香村(あすかむら)命名。大和政体在飞鸟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政治事件方面来说,飞鸟时代可以比较狭义的指593年圣德太子摄政,推行改革,至694年持统天皇从飞鸟净御原宫迁都藤原京为止的102年或710年元明天皇从藤原京迁都平城京(今奈良)为止的116年。
飞鸟时代同时也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社会和政治交流发展时期,其起点为古坟时代的末期,在从中国传入的佛教影响下有长足的发展。佛教的引入是日本社会结构改变的重要标志。飞鸟时代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日本国的称呼从倭(わ、やまと、ワ、ヰ)变为了日本(にほん)。
在艺术史上,飞鸟时代还可以分为两个时期:飞鸟时代(到大化改新为止,早期佛教文化传入并受到北魏和百济的影响)和白凤时代(はくほじだい)(大化改新之后的时期,受到更多隋朝和唐朝文化的影响)。
飞鸟时代命名
飞鸟时代这个定义首先出现于日本美术和建筑史,为日本建筑史家关野贞和美术家冈仓天心于1900年左右提出的。
关野贞将飞鸟时代定义为到646年的大化改新结束,而冈仓天心则认为其应该以710年迁都平城京为终止。虽然历史学家大多以冈仓天心的命名为准则,很多艺术史和建筑史学家则更倾向于关野贞的观点,并将大化改新之后的时期称为"白凤时代"。
飞鸟时代政治
6世纪初,武烈天皇去世后,缺乏皇位继承人,大伴金村从越前迎来男大迹王继承皇位,他就是继体天皇。当时,在朝鲜半岛,新罗、高句丽的势力扩张,威胁百济,并使日本在朝鲜南部任那发展势力的半岛经营策略陷于窘境,另一方面,导致大批大陆移民的流入。
在国内,皇室在统一国土后,不断霸占地方贵族的领地,扩大自己的屯仓,并将侵略朝鲜的军事负担强加在他们身上,皇室和地方贵族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侵朝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引发了人民的反抗。6世纪中叶以后,部民制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开始瓦解,部民纷纷逃亡。朝廷内部新旧势力之间的斗争日益加剧。在6世纪初,在朝廷中握有实权的大伴氏曾因主张把任那四县割让给百济而受到攻击,从而失去政治势力,物部氏和苏我氏取而代之。物部氏是朝廷掌握军事的贵族,是维护原有统治方式的守旧势力。苏我氏从5世纪后半叶起,在朝廷中掌管财政,势力逐步扩大。苏我氏与大陆移民的关系密切。当时,苏我氏是积极吸收外来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势力。当百济圣明王献给日本朝廷佛像和经论时,苏我稻目积极主张崇佛,力图通过崇拜佛教来代替氏神的信仰,以统一全国的思想,加强皇权。物部尾舆则主张信仰原来的氏神,以维护氏姓制和部民制,坚决反对崇佛,于是两派间围绕崇佛与排佛展开了激烈斗争。
587年,用明天皇(585—587在位)死后,以皇位继承问题为契机,苏我稻目之子苏我马子和物部尾舆之子物部守屋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马子讨灭守屋取得胜利,物部氏灭亡。打败物部氏之后,苏我马子立泊漱部皇子为天皇,即崇峻天皇(587—592在位)。崇峻天皇不甘心成为苏我马子的傀儡,曾指着献上来的野猪说:“何时如断此猪头,断朕所嫌之人。”苏我马子闻言大惊。592年,苏我马子唆使东汉直驹刺死天皇。为了独揽朝政,同年12月,马子推举外甥女饮屋姬继位,是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帝——推古女皇(592—628在位)。翌年,即593年,天皇立用明天皇遗子厩户皇子为皇太子,并“录摄政,以万机悉委”。后来世人因厩户皇子聪慧,治政英明,称其为圣德太子。
圣德太子系用明天皇嫡子, <日本书纪>称他“生而能言,及壮有圣智,一闻十人诉,以勿失能辩”,具有能吏的素质。他师从高丽僧惠慈学佛教、百济博士觉哿习儒学,自幼受到大陆思想文化的熏陶。
圣德太子执政之初,朝廷正处在内忧外患之时。所谓外患,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隋朝;在朝鲜半岛,渐趋强大的新罗,占据汉江、洛东江流域,并在吞并任那(日本在朝鲜的据点)之后,与日本的关系急剧恶化。所谓内患,氏姓、部民制度弊端毕现,以苏我氏为代表的豪族势力尾大不掉,皇室势力单薄。圣德太子受中国的尊王大一统思想影响,试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挽救社会危机,为此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飞鸟时代的古朝改革
6世纪初,武烈天皇去世后,缺乏皇位继承人,大伴金村从越前迎来男大迹王继承皇位,他就是继体天皇。当时,在朝鲜半岛,新罗、高句丽的势力扩张,威胁百济,并使日本在朝鲜南部任那发展势力的半岛经营策略陷于窘境,另一方面,导致大批大陆移民的流入。
在国内,皇室在统一国土后,不断霸占地方贵族的领地,扩大自己的屯仓,并将侵略朝鲜的军事负担强加在他们身上,皇室和地方贵族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侵朝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引发了人民的反抗。6世纪中叶以后,部民制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开始瓦解,部民纷纷逃亡。朝廷内部新旧势力之间的斗争日益加剧。在 6世纪初,在朝廷中握有实权的大伴氏曾因主张把任那四县割让给百济而受到攻击,从而失去政治势力,物部氏和苏我氏取而代之。物部氏是朝廷掌握军事的贵族,是维护原有统治方式的守旧势力。苏我氏从5世纪后半叶起,在朝廷中掌管财政,势力逐步扩大。苏我氏与大陆移民的关系密切。当时,苏我氏是积极吸收外来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势力。当百济圣明王献给日本朝廷佛像和经论时,苏我稻目积极主张崇佛,力图通过崇拜佛教来代替氏神的信仰,以统一全国的思想,加强皇权。物部尾舆则主张信仰原来的氏神,以维护氏姓制和部民制,坚决反对崇佛,于是两派间围绕崇佛与排佛展开了激烈斗争。
587年,用明天皇(585—587在位)死后,以皇位继承问题为契机,苏我稻目之子苏我马子和物部尾舆之子物部守屋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马子讨灭守屋取得胜利,物部氏灭亡。打败物部氏之后,苏我马子立泊漱部皇子为天皇,即崇峻天皇(587—592在位)。崇峻天皇不甘心成为苏我马子的傀儡,曾指着献上来的野猪说:“何时如断此猪头,断朕所嫌之人。”苏我马子闻言大惊。592年,苏我马子唆使东汉直驹刺死天皇。为了独揽朝政,同年12月,马子推举外甥女炊屋姬继位,是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帝——推古女皇(592—628在位)。翌年,即593年,天皇立用明天皇遗子厩户皇子为皇太子,并“录摄政,以万机悉委”。后来世人因厩户皇子聪慧,治政英明,称其为圣德太子。
圣德太子系用明天皇嫡子,《日本书纪》称他“生而能言,及壮有圣智,一闻十人诉,以勿失能辩”,具有能吏的素质。他师从高丽僧惠慈学佛教、百济博士觉哿习儒学,自幼受到大陆思想文化的熏陶。
圣德太子执政之初,朝廷正处在内忧外患之时。所谓外患,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隋朝;在朝鲜半岛,渐趋强大的新罗,占据汉江、洛东江流域,并在吞并任那(日本在朝鲜的据点)之后,与日本的关系急剧恶化。所谓内患,氏姓、部民制度弊端毕现,以苏我氏为代表的豪族势力尾大不掉,皇室势力单薄。圣德太子试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挽救社会危机,为此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飞鸟文化
飞鸟文化的历史分期比较模糊,上承古坟文化而下启奈良文化,时代特徵很难把握, 具有过渡时期的复杂色彩。
宽泛一点,涵盖佛教公传(538年)至平城迁都(710年)近200年;紧凑一些, 专指推古(593年即位)、舒明、皇极(645年退位)3朝。有些学者在古坟时代 的尾声中略加描述,有些学者在奈良时代的前奏中匆匆带过。此外,美术史家习 惯以大化革新(645年)为界,将之断为飞鸟时代和白凤时代。
追溯儒学和佛教东传的源流,这些外来宗教 和思想是飞鸟文化的源泉及灵魂所在;与此同时,外来文明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飞鸟文化的精华尽在其中。 飞鸟时代与此前的古坟时代相比,摄取大陆文化从物质技术转向思想制度,有了质的飞跃;与其後的奈良时代相比,生成文化的手段以生硬模仿为主,尚缺 乏灵活的创意。
国际性
推古朝至大化改新的历史时期,称为飞鸟时代。相应时期的文化称为飞鸟文化。飞鸟文化带有明显的国际性。大陆移民在飞鸟文化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忽视。由于与东亚大陆诸国联系的加强,先进的汉文化也随之源源不断地输入日本。在输入汉文化的过程中,汉族移民起着重要作用。据《新撰姓氏录》记载,畿内地区,共有1182氏,其中外国移民有324氏,占全体总数的1/3。有名的汉族移民有山城的秦氏、河内的文氏,大和的汉氏等。
大陆移民大都身怀一技之长,因而受到日本朝廷的重用。根据史籍记载,大陆移民中有掌管国库内藏、大藏的,有担任使节,到朝鲜半岛诸国和中国开展外交事务的。大陆移民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他们将先进生产技术引进日本,如绢、缣、锦等丝纺、土木、水利工程技术。在文教方面,最早将中国典籍带入日本的是一个名叫王仁的学者。他从朝鲜半岛的百济,携带《论语》10卷赴日。王仁之后,不断有学者从朝鲜半岛进入日本。538年,百济圣明王遣使向大和国钦明天皇献释迦佛金铜像一躯,经论若干卷,佛教自此传入日本。554年,五经博士王柳贵、易博士王道良、历博士王保孙、医博士王有祾陀、采药师潘量丰、丁有陀、僧侣昙惠、乐人三斤等自百济抵日,卜书、历本、药物等随之携入。588年从百济东渡的僧侣有聆照、令威、惠众、惠宿、道严、令开、惠聪、道欣、惠弥等人。从高句丽赴日的僧侣有慧慈、昙徵、惠灌、僧隆、云聪、法定等人。建筑寺院的工匠、画工等也陆续自大陆东渡日本。崇峻天皇时,日本首次派遣学问尼善信赴百济考察佛学,并筹建法兴寺。602年,百济僧观勒携历、天文、地理、遁甲方术等书籍移居日本,朝廷选派学生随观勒学习。飞鸟文化正是在大量输入汉文化的前提下应运而生了。
佛教中心的文化
飞鸟文化是围绕佛教而展开的。随着佛教的传入,对佛典的研究也日渐开展,其中圣德太子最典型。他身体力行,是笃信佛教的信徒,对佛典进行了研究、讲授和注释,曾主讲和注释过《胜鬘经》、《法华经》、《维摩经》,总称《三经义疏》。
圣德太子摄政后,在生驹山脉南端,建造了斑鸩宫。斑鸩地区成为飞鸟时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其周围地区建造了许多寺院,著名的如飞鸟寺(法兴寺)、四天王寺、法隆寺(斑鸩寺)、中宫寺、法起寺、法轮寺等。法隆寺金堂中的释迦三尊像、药师像,以及该寺梦殿中的观音像,明显地吸收了北魏的技法。中宫寺的弥勒菩萨木雕像则具有南梁风格。飞鸟寺的丈六铜佛像,法隆寺金堂的净土世界壁画,中宫寺的天寿国刺帐,法隆寺的三重塔等,表明了飞鸟文化与大陆文化的渊源关系。
飞鸟时代的绘画大多与佛教、佛寺有关。587年百济献佛舍利及造寺工匠,其中包括“画工白加”。他们直接参与营建飞鸟寺。603年6月“始定黄书画师、山背画师”等。609年高句丽僧昙征的到来,是飞鸟绘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不仅首传造纸术,而且还将调制彩色的先进技术带入日本,对飞鸟时代的彩绘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在法隆寺金堂的净土世界壁画等绘画作品就是这一技术结出硕果。
墨书作品
部分保存完好的飞鸟时代的墨书作品,其代表作品有《法华义疏》稿本、造像铭文如《法隆寺药师佛像造像记》、《法隆寺金堂释迦三尊光背铭》、《宇治桥断碑》等等,总体上都保存了六朝遗风,高雅典古、气运厚重,但已渐露和化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