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的执政手段
为什么日本人民会支持安倍晋三长期执政?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原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安倍晋三的执政手段,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安倍晋三的执政手段:
第三度安倍政府起航后,内政与外交政策会出现如何的新变化,备受国内外高度注视。
在上一届安倍政府期间,国内外舆论的关注点大都集中在“安倍经济学”上,诚然,日本能否摆脱延续了二十年以上的景气低迷,无论对安倍力图要实现的“强大日本”的愿景,还是思考应对“中国崛起”及东亚格局的变迁而言,都至关重大,然而相形之下,大家却相对忽略了作为一位政治领袖安倍过人的胆略与政治手腕。
其实,尽管在经济上仍未能使大部分国民“有感”,然而安倍却能够在短短两年的三个国会选举,包括两年前的众议院选举及去年七月的参议院选举,率领自民党取得战后罕见的亮丽成绩,从中亦能窥视出隐藏其中的“安倍政治学”的精髓。
早在今年九月,在东京与日本智库的会议上正式提出“安倍政治学”的概念,而经过了两年的锤炼,结合近期APEC成功实现中日两国首脑会谈与本次选举中安倍战略性出击的成功,呼之欲出的“安倍政治学”宣告成型。
本文所论述之“安倍政治学”,涵盖三大特徵:
1、成功掌握国民的心理
过去十年,日本首相大多做不久,在不清楚自己的政治寿命有多长的状况下,很难规划出宏大的大政蓝图,要在短期内取得彪悍的政绩根本不太可能。
其实,“安倍经济学”的成功之处,不在相关经济政策有多少成效,而在于让国民对低迷了二十多年的“景气”重燃希望,此外,“地方创生”政策与增加“活跃女性”计画,皆可视为安倍掌握了社会期待的新作为。
2、战略清晰
两年前安倍甫上台,就誓言要“夺回日本”,打出缔造“强大日本”的政治愿景,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内政与外交政策全部都是配合此理念而制定。
除了出台“安倍经济学”外,政治上明快地直言创造“修宪”条件;外交上则确立两大方针:巩固日美同盟与构筑“围堵中国”外交网,“集体自卫权”与扩军计画均反映安倍清晰的战略思维。
3、过人的胆略与决断力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安倍在一些具争议性的议题上,表现了日本政治菁英近年来罕见的魄力与判断能力,不论是“秘密保护法”还是“集体自卫权”;不论是参拜靖国神社还是提前大选;不论是与中国达成“四项共识”还是在“台日渔业协议”上的让步,都展示了安倍非凡的魄力与其中精准的盘算。
安倍是日本1970年代以来继田中角荣、中曾根康弘之后,最具有战略思维与领导才能的领袖人物,在胆略方面也不逊於小泉纯一郎。
诚然,建筑在国民“期待”心理的“安倍政治学”,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了使人陶醉与幻觉的迷药成分,其效力能维持多久有待观察。
展望“安倍政治学”的未来,重点除了要看安倍在一些具争议性政策上的调整能力外,更要看国民对这些“期待”是否真的从“无感”变成了“有感”。
现在进行时的“安倍政治学”来势汹汹,对崛起的中国自然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至少未来在未来数年里中日关系要全面恢复正常,难度极高。
相关资料介绍:
安倍晋3(日语:安倍 晋三/あべ しんぞうAbe Shinzō),1954年9月21日生于日本山口县,日本政治家,现任日本内阁大臣(即日本首相,第97任)、自由民主党总裁。他是日本第一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及战后以来最年轻的大臣。
安倍晋三出生于日本东京,197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成蹊大学政治学系。1993年首次当选日本众议院议员。2006年9月26日,就任第90届日本首相,次年9月12日辞职 。2012年9月26日,安倍晋三战胜其他4位候选人,成为新一任自民党总裁。2012年12月16日,日本自民党在第46届众议院选举中以绝对优势获胜,党首安倍晋三于2012年12月26日特别国会上再度被指名出任内阁,由此成为战后继吉田茂之后,第二位曾任日本首相者再度任职的政治家。
2014年11月21日,安倍晋三宣布解散日本众议院,并于2014年12月24日成功连任日本第97任首相。
2015年9月8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公示,现任总裁安倍晋三是唯一候选人,"无投票"连任,任期3年。
安倍是日本政坛中强硬的右翼人士,多次否认日本的战争罪行,提出“日本战犯不是罪犯”的观点,多次对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战争罪行进行开脱,坚决支持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并自己亲自参拜,引起了中国、韩国政府和舆论的谴责和不满。中韩官方多次对其进行批评。美国的《纽约时报》也专门发表社论,对麻生太郎和安倍晋三的颠倒是非的言论和行为给予强烈的批评。
虽说仕途一帆风顺,但安倍的政治光彩2002年才得以“爆发”,成就他的是所谓的“朝鲜绑架日本人质”事件。2002年9月,安倍以内阁官房副长官身份陪同小泉前往朝鲜访问。小泉试图借这次所谓“破冰之旅”创下类似田中角荣推动日中建交的外交成就,不料半路杀出“绑架人质”问题,反而成就了安倍的“竖子之名”。
当时,朝鲜方面谈及一些在朝日本人的情况。此前一直在国会关注和推动解决这一事件的安倍晋三如获至宝,劝说小泉,在朝方就此道歉前,日方不在《日朝平壤宣言》上签字。在随后的事态发展中,5名日本人最终乘政府专机回到日本。在舆论渲染下,“人质事件”成为当年日本最大的新闻之一。安倍以其一贯的强硬姿态博得舆论和大众广泛赞许,政治声望和人气急剧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