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清朝 >

"驻京办"会馆的历史

时间: 鸿宇2 清朝

  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驻京办"会馆的历史,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驻京办"会馆的简介:

  会馆始设于明代前期,迄今所知最早的会馆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嘉靖、万历时期趋于兴盛,清代中期最多。即使到了清代后期,突破地域界限的行业性会馆仍然只是相当个别的。

  此时出现的一些超地域的行业组织,大多以同业公会的面目出现。明清时期大量工商业会馆的出现,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保护工商业者的自身的利益,起了某些作用。但会馆与乡土观念及封建势力的结合,也阻碍了商品交换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的会馆大体可分为3种 :北京的大多数会馆 ,主要为同乡官僚、缙绅和科举之士居停聚会之处,故又称为试馆 ;北京的少数会馆和苏州、汉口、上海等工商业城市的大多数会馆,是以工商业者、行帮为主体的同乡会馆;四川的大多数会馆,是入清以后由陕西、湖广、江西、福建、广东等省迁来的客民建立的同乡移民会馆。

  早期的会馆绝大部分设于北京。这一时期的北京会馆,主要以地域关系作为建馆的基础,是一种同乡组织,与工商业者绝少关系。明中叶以后 ,具有工商业性质的会馆大量出现,会馆制度开始从单纯的同乡组织向工商业组织发展。后期的工商业会馆还可能同中国古代的纲运制度有着渊源关系。明代后期,工商性质的会馆虽占很大比重,但这些工商业会馆仍保持着浓厚的地域观念,绝大多数仍然是工商业者的同乡行帮会馆。

  "驻京办"会馆的历史:

  其实,驻京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早在西汉时期,各藩王便在京城置有打探宫廷信息的“留邸”,唐宋时演变为“进奏院”,明清时变身为“会馆”,现在则称驻京办。

  晚清会馆蕴育“戊戌变法”

  进奏院在元代一度被废止,但到了明清两代,承担着“驻京办”职能的各式会馆,则有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会馆首建于明,而盛于清。明清时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加,不但京师会馆林立,其他通都大邑,甚至府、县、乡镇也比比皆是。而遍布京师的会馆,大多数为赴京公干的地方官员、游历士绅及应试举子提供居停和聚会方便。这些有民间联谊性质的会馆,后来逐渐成了沟通家乡与京师信息的纽带,且无论官民绅商,皆可参与,于是会馆渐渐成为政治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

  目前所知最早的会馆,出现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据民国《芜湖县志》(卷13)载:“京师芜湖会馆,在前门外长巷上三条胡同。明永乐间,邑人俞谟捐资购屋数椽并基地一块创建”。俞谟在永乐年间,做过南京户部主事,后调至京城为工部主事。芜湖会馆当时是同乡京官聚会之所。

  甲午战争以后,国家多难,地方势力抬头,这时候许多会馆开始走上历史前台,成为爱国志士集会、居住,影响历史的重要场所。

  米市胡同的南海会馆,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以后不断扩建,到光绪三年(1877年)已发展成13个院落、190多间房舍的大会馆。光绪八年(1882年)康有为来京应考,就住在馆内的一个小跨院中。因为院内有七棵树,故称“七树堂”。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再次进京赶考,仍然寓居南海会馆。当时正值甲午战败,《马关条约》激起全国上下的义愤。康有为在南海会馆起草了《上皇帝书》,提出变法主张,联合各省举子3000余人发动“公车上书”。在南海会馆,康有为前后住了16年。期间他与其他维新派领袖集议成立“知耻会”、“强学会”,并创办《万国公报》,策划变法方案。

  新会会馆则与梁启超结缘甚深。这里既是梁启超结婚大喜之地,又是他开展改良主义运动的策源地。1916年,梁启超在此起草《保国会章程》,策动蔡锷起兵反对袁世凯,为四万万人争人格。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则曾在浏阳会馆居住,会馆位于宣武区北半截胡同。谭嗣同在居室自题为“莽苍苍斋”,门联则分别为“家无儋石”和“气雄万夫”。康有为见后,认为锋芒太露,劝他改作。于是谭嗣同改上联为“视尔梦梦,天胡此醉”,下联为“于时处处,人亦有言”。戊戌政变失败后,谭嗣同英勇就义,留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绝响。

  民国会馆成革命温床

  影响更为深远的还有湖广会馆,它建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此后,凡京官宴会大都在此举行。民国初年,孙中山将同盟会等五政团合并成国民党,就是在湖广会馆开的会,当时有上千人出席。

  毛泽东与湖南湘乡会馆也有一段难以割舍的回忆,该会馆由清代重臣曾国藩创建。1919年,毛泽东来京曾住在烂缦胡同的湖南湘乡会馆。后来,他在那里召开“湖南各界驱逐张敬尧大会”。从“湘乡会馆”南行数十步即为“湖南会馆”。早在1917年,李大钊便以“亚细亚学会”的名义,在湖南会馆发表激进演说,陈独秀、蔡元培等人出席会议。

  绍兴会馆因鲁迅而声名远扬。起初,鲁迅住在会馆里的藤花馆,后迁到西边的“补树书屋”。当时,鲁迅在教育部供职,下班后便抄写古书和碑文,休息时常去逛琉璃厂旧书店。在钱玄同的促劝下,鲁迅终于拿起笔,为《新青年》撰写《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名篇,以笔代枪,为时代鼓与呼。

  江西会馆则常常演戏,张勋复辟时就是在江西会馆里唱戏庆祝的。俞平伯、吴梅、袁寒云等名流也曾在这里演出过昆曲。民国初年蔡锷、陈师曾等著名人士的追悼会也是在此举行。

  大革命以后,北洋政府倒台,会馆逐渐式微,而各省都督、主席、以及各派军阀,先后在北京、南京设立驻京办事处,负责交际、筹饷,“驻京办”一词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1949年,新中国第一个驻京办——内蒙古驻京办应运而生。到1959年,共有28个驻京办事处成立,全是省一级的驻京机构。“__”期间,驻京办被全部撤销,改革开放后又逐渐恢复。

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