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清朝 >

军机大臣富察·傅恒简介

时间: 耀聪2 清朝

  富察·傅恒(约1720年-1770年),字春和,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之弟,满洲镶黄旗人。乾隆时期历任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等职,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平叛伊犁统帅。下面是军机大臣富察·傅恒简介。

  人物生平

  傅恒(1720?—1770年),富察氏,字春和,满洲镶黄旗人,高宗孝贤皇后之弟。因生封忠勇公,死谥文忠。官私书又称“忠勇公”或“文忠公”。乾隆时历任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等职,授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平叛伊犁统帅。 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师指挥大金川之战,降服莎罗本父子。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清军攻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后任《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正总裁。撰写《钦定旗务则例》、《西域图志》、《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等书。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在缅甸战役中染病,次年卒,乾隆皇帝亲临其府奠酒,谥文忠。嘉庆元年(1796年)赠郡王衔。

  傅恒年未而立即位登首辅,二十余年中,出将入相,活跃在乾隆朝政治和军事舞台,在推动乾隆盛世形成的过程中,贡献甚钜,乾隆帝对其评价之高,恩宠之异,罕有人及。

  傅恒是乾隆帝的宠臣,在军机处23年,“日侍左右”,对下“每多谦冲”,“毫无骄汰之状”。但傅恒“颇好奢靡,衣冠器具皆尚华美”,这对当时豪华奢侈之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傅恒对于贪污的官吏,往往不能严之以法,“后和相(和珅)秉政,果以丛脞为风,以阘冗为能事,风俗因之日偷,实自文忠公有以启之也”。

  出身名门

  傅恒属沙济地方富察氏,其先祖旺吉努在努尔哈赤起兵时,便率族人归附。曾祖哈什屯在太宗与世祖两朝位列议政大臣,跻入当时清朝最高决策中枢。祖父米思翰受知于康熙皇帝,并被擢为户部尚书,列议政大臣,他坚定支持康熙皇帝议主撤藩,对康熙朝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平定三藩之乱都起了积极作用,圣祖时加赞誉。

  傅恒的伯父马斯喀、马齐和马武都是康雍两朝非常显赫的人物。马斯喀先后出任过内务府总管、领侍卫内大臣等重要职务,并曾任平北大和昭武率军征讨噶尔丹;马武,被雍正称为“圣眷最渥之人”;马齐,“历相三朝,年逾大耋,抒忠宣力,端谨老成,领袖班联,名望夙重,举朝未有若此之久者”,更是康熙中后期、雍正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时人记载:“明(明珠)、索(索额图)既败后,公(马齐)同其弟太尉公武(马武),权重一时,时谚云‘二马吃尽天下草’。”

  傅恒是李荣保的第九子,乾隆皇帝第一个皇后孝贤皇后的弟弟,嘉勇郡王福康安的父亲,这一切就决定了傅恒必然是乾隆朝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最初被授予侍卫,之后便平步青云,累进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右侍郎、军机处行走、内大臣、户部尚书、汇典馆总裁、侍卫内大臣、保和殿大学士。

  傅恒得到乾隆帝特殊的恩宠,与其姐孝贤皇后密不可分。傅恒幼年丧父,贵为皇后的姐姐便承担起抚养教育幼弟之责,乾隆所云,傅恒为孝贤皇后“教导成就”,可为明证。而乾隆与孝贤感情之深,关系之密,使其极有可能早在傅恒入仕前就已开始对他进行培养。乾隆对于皇后的爱宠超越了亲情而渗透到政治领域。傅恒“以后故,恩礼尤侈”(注:《清列朝后妃传稿》);乾隆皇帝也明确表示:“朕之加恩傅谦兄弟者。乃因皇后加恩。并不因其为大学士公傅恒之兄弟也。即大学士公傅恒之加恩。亦由于皇后。而况其兄弟乎。朕为天下主。何事非秉至公。何事能逃明鉴。”“念经略大学士手足至亲。教导成就。恩意笃挚。即朕亦因孝贤皇后诸弟中、能如此忠诚任事。殊不易得。是以优加眷遇。”

  平步青云

  傅恒于乾隆五年(1740年)任蓝翎侍卫,随后不久升任头等侍卫。乾隆七年(1742年)任御前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管理圆明园事务。乾隆八年(1743年)出任户部右侍郎,不久后担任山西巡抚。乾隆十年(1745年)傅恒进入军机处。次年,在山西巡抚任上担任军机大臣、户部右侍郎、内大臣,不久后转任户部左侍郎。乾隆十二年(1747年)傅恒升任户部尚书,兼任銮仪卫、议政大臣、殿试读卷官、会典馆副总裁、正总裁。不可否认的是,在短短七年之间,傅恒由一名普通的正六品侍卫,一路升为从一品大员,其升迁速度不可谓不快。

  平定金川

  如果说,乾隆十三年对于皇帝和他的大臣们是个难以逃脱的厄运之年,那么傅恒是唯一的例外,对他来说,这是个时来运转、飞黄腾达的一年,是他一生命运转折的契机,而他的幸运与成功,是因为他紧紧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在傅恒之前,最得乾隆宠信的是讷亲。乾隆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朕自御极以来,大臣中第一受恩者,莫如讷亲。”“讷亲之受朕殊恩,廷臣无出其右,乃中外所共知者。”

  但是,出身于钮祜禄氏世族的讷亲,为开国元勋额亦都、遏必隆之后,阖族贵盛,先天优越,而讷亲本人,又少壮显赫,仕途得意。因而,他养成了骄倨孤傲的性情,遇事傲慢倔强,待人严苛无情。倨傲,为皇帝所忌,苛严,又有同僚持嫌。久之,讷亲在朝廷中的地位开始动摇。

  金川战争失利以后,讷亲作为股肱大臣被派往前线,负有力挽狂澜的重任,乾隆寄希望于有栋梁之才的讷亲,能以往日的干练,扭转败局,早奏平定金川的佳音。

  然而,讷亲一反常态,与他往常的办事精详、急公黾勉,判若两人,致使金川之役一败再败。这固然有他不谙兵事的原因,但更深层次的,恐怕还有宠久而骄和贪生怕死等方面的因素。

  不论怎样,讷亲都是彻底地“栽”到金川之役上了,他的种种弱点暴露无遗。骄愎、专横的个性加上用兵的无能,使他在乾隆面前不但尽失往日的风采,而且,成了一个毫无用处的酒囊饭袋,只剩下碍事的份儿了。

  因为,在乾隆看来,大臣与君主休戚与共,平日,君主对大臣的衡量标准,也是“唯于重大紧要之关键,方足以见报称之实心。”讷亲恰恰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自己的无用和不忠,他的政治生命的完结是注定了的,只是他那可悲可叹的下场有些令人意外。

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