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清朝 >

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介绍

时间: 杜生2 清朝

  天京保卫战是清政府统治后期发生的一场太平天国的防御战争,这场战争最后以天京陷落而结束,天京保卫战是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结束的一次历史事件,天京保卫战发生于公元1826年,一共进行了不到三年时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

  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介绍

  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一共历时3年,清政府调动的兵力达到二十万,而太平天国方面调动的兵力共有10多万,但是最后这场战争曾国藩打响了名头,成功攻下了天京,并且全歼太平天国的主力军队,从战略上来说,天京事件是太平天国领导人奉行消极防御思想战略的必然结果。公元1862年安庆失守,曾国藩率领十万大军围困天京,陈玉成受到革职处分,后来曾国藩的援军又攻下了庐州和寿州等地,当地的地主团练头子被诱捕,投降清军,后来湘军成功攻陷安庆等地,曾国藩就趁虚而入。

  其实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的失败有洪秀全及其手下将领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因为洪秀全最后提出过袭击湖北的计划,不过他手下的李秀成执行不力,没有能达到洪秀全最初的目的,所以等到曾国藩率领湘军完成合围时,洪秀全已经退无可退,他错过了撤出天京的最后机会。后代历史学家评论说,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也是标志着我国农民起义彻底失败的一次战役,如果没有天京保卫战的发生,我国会在19世纪中期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且历史学家还认为,天京保卫战的失败使得人民对大清朝的统治进一步失去的信心,而且天京保卫战的失败消耗了中国太多的人力物力。

  对天京保卫战的评价

  后代历史学家对天京保卫战的评价普遍比较低,这场发生于公元1862年的敌对战争最后以太平天国的全军覆没而告终,这场战争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清政府和太平天国军队两败俱伤,所以后代历史学家认为,天京保卫战不仅标志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更标志着清政府从此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也从此变成了一个日益衰落的腐朽政权。

  其实天京保卫战也有其积极因素,但是后代历史学家主要看的是天京保卫战的消极因素,在这场战争中,天京保卫战使得几十万无辜的平民百姓丧身火海,而且太平天国付出了伤亡10万人的惨重代价,最后由于没有形成集中统一的领导,所以军队全军覆没,清政府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乘虚而入。后代的历史学家对天京保卫战的评价普遍集中在其消极方面,他们说如果没有天京保卫战的发生,我国就会在19世纪中期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可以说天京保卫战一定程度上主导了我国历史的进程,也阻挡了我国农民阶级反抗的历史进程。

  如果没有天京保卫战的发生,中外势力就不会相互勾结,因为在天京保卫战中赫然出现了英国人的身影,使得我国的领土主权完整遭到巨大的损失,天京保卫战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也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沦为一个走下坡路的国家,甚至开始依附英国政权。

  天京保卫战和天京事变

  一直以来天京保卫战和天京事变是一回事吗是后代的人们关心的话题,其实历史学家对于天京保卫战和天京事变是一回事吗这个问题,早已经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天京事变和天京保卫战不是一回事,它们是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虽然都是在19世纪中后期发生的,但是很明显天京保卫战和天京事变两个事件是截然不同的。

  天京保卫战指的是发生于1862年的一次清政府和太平天国军队的对抗战争,天京保卫战一共进行了三年的时间,最后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正式失败,也标志着清政府开始走向衰落,而且这场战争的敌对双方有很明显的阶级划分。一个是地主阶级一个是农民阶级,但是天京事变是一场内讧。

  天京事变发生于1856年,指的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天京事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主要领导人之间有了嫌隙,后来经过这场政变,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人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和小圈子,共同排挤敌人,并且企图抢夺洪秀全的军政大权,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后来杨秀清又逼迫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封自己万岁,洪秀全又命令手下的石达开和韦昌辉对付杨秀清。大家之所以把天京事变和天京保卫战两个事混为一谈,因为这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都很相似,但是很明显天京事件和天京保卫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事件,正是由于天京事变的发生促成了天京保卫战的发生。

27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