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清朝 >

林凤祥的人物评价

时间: 志艺2 清朝

  林凤祥(1825—1855)太平军将领。壮族。农民出身。1851年参加金田起义,任御林侍卫。1853年1月率军首登武昌城,封天官副丞相。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凤祥的人物评价,欢迎大家阅读。

  林凤祥的人物评价

  卢六、冯云山、萧朝贵、林凤祥、李开芳等一批批太平天国将领壮烈牺牲,最终使这次震荡全国、惊动世界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清王朝和帝国列强的联合镇压下失败而告终,但是,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最光辉的一页。

  由汉、壮、瑶等族人民共同发动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从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历时14年之久,战斗遍及大半个中国的18个省,给予清王朝的封建统战和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以最沉重的打击;同时,其汉、壮、瑶等族人民团结奋斗、通力合作、并肩作战的革命精神,成为后来八桂各族人民合力推翻三座大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共同创造繁荣富强的广西和南宁的重要“精神基因”。

  林凤祥的人物生平

  林凤祥于道光五年(1825年)生于广西桂平,由于自幼丧母,其父怜爱未加检束,以致放荡不羁。少年之时,但遇不平事,就挺身相助。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因打死县城劣绅,县令缉捕,其七叔林秀中卖猪4头给他作路费,奔走他乡。林凤祥遂混迹江湖,设肆卖卜,并得以结识洪秀全、杨秀清。咸丰元年(1851年)参加洪秀全金田起义,为结拜的40个盟兄弟之一。

  洪秀全永安建制,林凤祥受封司马。此后,林凤祥任开路先锋,率领太平军进攻桂林、长沙、武昌、镇江、南昌等,转战南北,独当一面,骁勇善战,功绩辉煌,累升至天官副丞相。

  咸丰三年(1853年)2月,太平军从武汉水陆东下,林凤祥率部从陆路进击,所向披靡。3月,率军先破南京仪凤门,旋攻占扬州,封靖胡侯。

  是年5月,太平军北伐,林凤祥奉命与定胡候李开芳、平胡候吉文元统率2万余人从浦口(今属南京)出发,经安徽滁州北上。6月攻克河南重镇归德(今商丘),击溃清军5000余人,缴获大批铁炮、火药。因无船只,未能渡黄河北上,乃循黄河南岸西行,主力7月于巩县(今巩义)渡过黄河。

  渡河之后包围怀庆(今沁阳),内攻坚城,外防清援军,与敌反复争夺,未能破城,延误战机。9月初撤围,从垣曲进入山西,破平阳(今临汾),抵洪洞,然后东插太行山,于9月底破临洺关(今河北永年县治),进入直隶(约今河北)境。清廷大震,于京师成立巡防处,调兵阻击北伐军北上。

  林凤祥避实击虚,挥师于10月末进抵天津西杨柳青,于静海、独流镇扎营固守,以待援军。洪秀全、杨秀清得悉北伐军在天津受阻待援,于次年2月调集援军7500人,从安庆北上增援。林凤祥久等援兵不至,被迫自静海、独流镇南撤。

  咸丰四年(1854年)5月5日,至东光县连镇,与李开芳商定分军。李开芳率精骑南下接应援军,驰抵山东高唐,方悉援军已在临清败没,乃据高唐作固守计。林凤祥则继续困守连镇,内缺粮草,外无援兵,以劣势兵力顽强抗击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部清军。咸丰五年(1855年)2月弃守西连镇,集中兵力守东连镇。

  清军统帅僧格林沁将连镇层层包围,待至雨季到来,清军又引南运河水,将连镇淹泡,使北伐军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可是林凤祥镇定自若,继续指挥突围作战,连僧格林沁也认为,北伐军“虽被围万分穷蹙,粮米断绝,以人为粮,或战或守,从容不迫,毫无溃乱情形”,充分显示出林凤祥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度。

  咸丰五年(1855年)3月7日,在孤军奋战9个月后,连镇终被清军四路攻陷,林凤祥因重伤,偕部分将士退入地道暗室,翌日被叛徒施绍垣出卖而被俘。由清恃郎瑞麟、总兵经文岱等槛送到北京,由大绵愉办理此案。在清廷严刑逼供下,林凤祥仅留下一份403字的《供词》,录下其身世及经历。最后被害于北京西市。行刑时(凌迟)林凤祥毫无惧色,“刀所及处,眼光犹视之,终未尝出一声”,时年三十一岁。

  1863年洪秀全追封林凤祥为殿前夏季察天军顶天扶朝纲求王协千岁。

  
看了“林凤祥的人物评价”还想看:

1.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介绍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3.太平天国运动地点在哪里

2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