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清朝 >

冯子材的人物评价

时间: 志艺2 清朝

  冯子才逝后葬于钦州,朝廷诏予于钦州城东南隅建“冯勇毅公专祠”纪念,称“宫保祠”。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冯子材的人物评价,欢迎大家阅读。

  冯子材的人物评价

  康祖诒:前敌之宋庆、魏光焘、李光久,宿将才冯子材,并一时人望,可咨以将才,假以便宜,悉用选厉以仇耻。

  蒋金晖:冯子材自1870年察觉到法国觊觎中越的野心,一直到1900年的30年间,无论是在镇南关战场上的与法军兵戎相见,抑或是在中法划界、海南岛平乱、督办钦廉防务,乃至甲午战争、庚子事变等各种军事行动中,他心中的抗法情结一天都没有释怀,显示了一个处处以国家社稷为重、寸土不让祖国河山的民族英雄的本色。

  《清史稿·王孝祺传》:在镇南关决战前夕,因主帅潘鼎新不在前敌,众将推举冯子材为主帅。其实这是讹传,潘鼎新自始至终参与了镇南关战役,冯子材当时只是副帅。但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冯子材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干,说服主帅,动员全军集中兵力对敌,从而取得了名震中外的镇南关大捷。看待一个人的爱国主义需要就事论事,这种爱国主义情绪是一定历史条件的升华和凝练。

  冯子材和刘永福

  刘永福(1837-1917)者,清末黑旗军领袖,抗法和保护台湾的英雄;冯子材(1818-1903)者,清末名将,抗法英雄,著名的镇南关大捷的缔造者。但是这个故事的开始是匪与官的故事。

  刘永福起初是一位起义者(1857至1865年间),算是太平天国起义地方武装的一支,是“匪”,后来被官府剿得在国内呆不下去,于是远走他乡,跑到越南打下一片天地(1867年以后),干起了“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买卖。但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当法国侵略者入侵越南,以及借此入侵中国之际,率军起而抗之(1873-1883年间)。

  冯子材起初也是一位起义者,参加过广东天地会起义,但很快投身清廷,从小卒子慢慢成长为带兵打仗的大将,是“官”,为政府方面抵挡法军入侵的。当是时也,冯子材意识到,仅有官军的力量,是无法与装备、训练先进的法国侵略者抗衡的,需要敌后的“兄弟们”协助,方能战而胜之。于是,冯子材主动联系刘永福,两人终于携起手来。后来,正面有冯子材官军的抵抗,后有刘永福黑旗军的骚扰,终取得抗法的镇南关大捷(1885年初)。

  官方史料中没有明确描述刘、冯交往的经过,1995年出版的由冯子材曾孙、刘永福外曾孙冯绣娟撰写的《冯子材的故事》一书,首次出现了刘、冯各为其主一度交战的记载。冯子材故居中的事迹介绍应该是依据该书的。

  刘永福晚年想回国定居,关于在何处落籍,开始刘永福想在原配夫人家乡宾阳安家,遭到宾阳人抵制,刘永福当时很失落。冯子材听说后,给刘写信,说:“人云一山不藏二虎,君祈莫信……夫惟英雄敬英雄!”冯欢迎刘永福回钦州落籍。

  但刘永福对冯子材还存有疑心,因为自己曾与冯对敌过,官匪不两立,所以刘永福决定回到出生地防城的那良去兴建房屋。冯子材又亲自跑到那良对刘子材说:“你在越南两斩法酋,法人对你恨之入骨,那良地处中越边境,法军在山上已经筑好炮台,你竟然在法军眼皮下建大屋岂不如虎口旁边建猪栏?如果法军知道了,随时有招祸之地,绝无安全可言,请你三思,跟我回钦州定居方为上策。”并对刘永福说:“你我同居钦州,你镇南,我守北,万无一失。”刘永福为冯子材情所动,决定在钦州筹建“三宣堂”。1897年“三宣堂”落成,1898年秋刘永福二女和冯子材第十一子完婚,刘冯结成亲家。这个故事由冯、刘共同的后人讲述,应该有一定的可信度。

  匪与官终成为生死之交,胸襟坦荡,英雄相惜,共同在那个末世创造了我们这个民族不多的辉煌,实为国家和民族之大幸。

  田汉1962年在钦州瞻仰冯子材墓后,写了一首诗:“泥桥岭畔古城东,且驻征车吊萃翁。松啸如闻嘶战马,花香端合献英雄。扶妖江左成遗憾,抗法关南有大功。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应不失刘冯。”

  近代史上这两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在南国共同缔造的辉煌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冯子材墓

  冯子材墓,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沙埠镇泥桥村东北100米的小山丘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子材墓由四个部分组成:一为碑亭,位于墓后约500米的公路旁,亭内有巨碑一块,边刻盘龙,夹以八仙,工艺精湛,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二为墓前300米处“敕建”的封诰牌坊,全由花岗岩组成;三为牌坊侧面的六角亭,已于“__”中被毁;四为占地约1200平方米的主墓,墓顶用长2米,宽0.5米的花岗岩刻成一座庙堂式屋檐。檐下碑前,有一对雕刻精致的盘龙石柱,墓前有3个长约5米、宽6米的拜台,左右分列石雕的文仕、武将、狮、虎、马各一对,制作精美。

  
看了“冯子材的人物评价”还想看:

1.冯子材的英勇事迹

2.冯子材的故事及简介

3.左宗棠的故事及简介

4.清朝张之洞的故事及简介

2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