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清朝 >

清朝入关战争简介

时间: 翠梅2 清朝

  清军入关又称入关战争,是指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事件。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朝入关战争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清朝入关战争背景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京师,明崇祯帝在紫禁城后的煤山(今景山)自缢而死,明朝灭亡。张献忠也率军进入四川。就在明末农民起义进入高潮时,崛起于白山黑水的满洲军事集团已经蠢蠢欲动。

  满洲的前身是女真,明朝时隶属奴儿干都司管辖。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后金天命元年)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建立了后金汗国。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天命四年)后金八旗军在萨尔浒之战中击溃明军,并趁势夺取辽东(今辽宁)七十余城。天启五年(1625年,天命十年)后金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到沈阳,改称“盛京”。崇祯九年(1636年,清崇德元年)四月,皇太极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大清,并仿效明朝陆续建立政权机构,又东征朝鲜,西联蒙古,势力日益强大。

  满洲人看到明政府内部的危机日益激化,早就有灭亡明朝、占据中原的野心。他们一方面招降纳叛,对明朝

  官僚尽力收买,诸如李永芳、范文程、宁完我、洪承畴、祖大寿、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人都先后投靠了满洲,得其重用,并从孔有德等投降者那里学来火炮制造技术,给明朝造成重大威胁。另一方面又经常派兵打进长城,在河北、山东等地烧杀抢掠,甚至三度包围京师,造成“己巳之变”等朝野震惊的事变,清军最深曾攻入济南。满洲军先后掳走汉人97万(其中包括明朝德王朱由枢),掠夺财帛牲口无数。农民军占领西安后,清摄政王多尔衮曾经致书李自成,招诱农民军,要和农民军“协谋同力,并取中原”,无果而终。

  清朝入关战争经过

  清军入关及李自成、张献忠的抗清斗争

  驻守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吴三桂,在李自成占领京师时,在是否归顺大顺政权的问题上摇摆不定,然而最终向清朝屈膝投降(因为李自成扣押了他的父亲吴襄以及其部将刘宗敏抢夺了的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这就是所谓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他向清摄政王多尔衮“乞师”,而多尔衮在假意再三推辞下,终于同意了吴三桂的请求,进兵中原。

  事实上,满洲对此早有准备。范文程在清朝问鼎中原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关键的作用。明朝灭亡前夕,清国便决定派多尔衮、阿济格、多铎统兵伐明,企图再次大掠中原。而几乎在李自成进京的同时,清廷重臣范文程便察觉到明朝将亡,便奏请清廷占领中国。李自成进京十五天后(四月初四),清廷急召在盖州汤泉养病的范文程入盛京讨论明亡之后的对策。范文程指出了李自成的某些失策和弱点(如肆意

  刑讯拷问明朝大臣、强行向在京官僚商人追赃、贪图子女玉帛等),断言“可一战破也”,极力鼓吹说:“我国上下同心,兵甲选练,声罪以临之,衅其士夫,拯其黎庶,兵以义动,何功不成?”他还要求清军改变一味屠杀掠夺的策略,称:“古未有嗜杀而得天下者……若将统一区夏(即华夏),非乂安百姓不可”而多尔衮本来就有吞并中国的野心,在范文程的鼓动下,满清当局立即下令连日急骤兵马,十多万八旗精锐迅速涌向中原。清军本来打算从西协和中协(即今北京市北面及其附近的长城)入关,然而行军至翁后(今辽宁阜新),得吴三桂“乞师”之信,多尔衮为顺利入关并且让吴三桂彻底投入清朝阵营,拒绝了吴三桂的请求。最终吴三桂剃发称臣,归降清朝,多尔衮遂出兵从山海关长驱入关。因此,清军入关可以说是必然的。

  得到满洲的帮助后,吴三桂又发布檄文,号召汉族地主阶级和富商大贾支持满洲贵族对农民军发起反攻。清统治者与吴三桂的结合,给农民军造成了不利的形势。李自成曾派人招降吴三桂,在吴三桂拒绝后,他立即率兵东征。大顺永昌元年(1644 年,清顺治元年)四月二十三日(阳历5月28日),李自成与吴三桂军激战于山海关前,一时难分伯仲。早在四月二十一日,答应援吴的清军便在一片石击溃了李自成派去切断吴三桂后路的唐通部农民军,多尔衮先命吴三桂迎战李自成大顺军。双方鏖战至中午,吴军逐渐实力耗尽,为农民军包围。接着清军猝然袭击,农民军失利,李自成败退京师(详见山海关大战)。清军正式入关。山海关之战是农民军从反明斗争转向抗清斗争的起点,从此以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山海关败后,京师不能守,四月三十日,农民军放弃京师向陕西撤退。五月二日(阳历6月6日),清军进占京师。多尔衮奏请六岁的清顺治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迁都京师。同年九月,顺治帝从盛京迁都京师,十月一日,顺治帝在天坛祭天,并于紫禁城皇极门(今太和门)举行登基大典,再次即皇帝位,宣布“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此举标志着清王朝由地方政权开始转化为统治全中国的中央王朝。

  清朝统治者知道汉族地主阶级是可以收买的,也知道他们真正的敌人是农民军。于是采用各种手段拉拢汉族官僚地主,他们宣称“倡先投顺者”给以高官厚爵,并为崇祯帝发丧,替汉人“报君父之仇”,又宣布废除三饷(辽饷、练饷、剿饷)加派,这对汉族地主都很有利。当时北方的官僚地主纷纷迎降,与清统治者合作镇压农民军。农民军撤退过程中,清军先于保定、定州 (今河北定县)两挫农民军,接着向山西进攻。大同守将姜瓖投降,平阳(今山西临汾)守将陈永福被俘。到五月初多尔衮入据京师时,清朝已经拥有了北直隶、山西、山东等省份。

  随着清军入关,大量满洲人(包括少量蒙古人、鄂伦春人、赫哲人、锡伯人、鄂温克人、达斡尔人)涌入中原,人数在50万到100万之间。这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魏晋、唐朝、金朝、元朝之后又一次边疆民族向内地的大迁徙。然而这次却不能算是民族融合。因为清朝政府一直实行民族隔离政策。迁入中国的满洲人中,约有一半驻扎京畿,号称“禁军”,即“禁旅八旗”。清朝赶走了原来居住在京师“京城”(即内城)的居民以安置“禁军”,非旗籍汉人只准在京城中进行商业活动而不准常住。其余的满洲人则作为“驻防八旗”而驻防在全国各要地,如江宁(今南京)、镇江、荆州、成都、杭州、福州、广州、西安、宁夏(今银川)、徐州、平阳、济南、德州等地。清政府在这些城市中往往为他们专门修筑一座子城,即“满城”。有清一代,任何汉人不得进入满城,地方官吏(包括本省督抚)都无权过问满城事务,满城都归、副都统或城守尉管理,完全就是国中之国。这些畸形城市都在民国以后被拆除,但不少城市仍然保留着与满城有关的遗址或景点,著名的有成都的“少城”等。清政府只允许满人做职业军人或官吏,所需全部由朝廷供养。这导致后来满人大都成为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也就是著名的“八旗子弟”。可是在清军入关战争中,八旗兵骁勇善战,是清军的主干力量。

  同年五月,明朝一部分大臣在陪都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改元弘光,延续明王朝的宗庙社稷,史称“南明”。朱由崧就是明安宗,也就是世称的弘光帝。这个小朝廷幻想同满洲议和,一起剿灭农民军。这时农民军领导的内部发生了分裂,李岩请分兵河南,为牛金星谮杀。尽管如此,李自成还是拥有几十万军队,仍然在河北真定,井陉、河南怀庆、陕西潼关等地继续抗击清兵和明朝残余的军队。

  清朝统治者在笼络地主阶级镇压农民军的同时,对汉族人民施行了圈地、剃发和屠城等等民族高压的措施。各地人民都起来反抗清朝统治者。京畿的昌平、三河,以及冀中、苏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人民的反清斗争, 风起云涌,如山东西部的榆园军,山东东部的青州起义军,山西西部吕梁山区的起义军,河南怀庆、卫辉等地的起义军,在河北各地也有很多小规模的农民武装。在这些起义军中都有被清军打散的李自成旧部参加,他们或是独立作战,或是策应李自成的军队抗击清兵。

  清顺治二年(1645 年,南明弘光元年)初,满洲统治者集中军力分两路攻入陕西,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率领,吴三桂为前锋;一路由豫亲王多铎率领,孔有德为前锋。李自成迎击清军于潼关,经过激烈的战斗,农民军放弃西安,东下湖广。清军穷追不舍,农民军节节败退,军心愈发涣散。这年四月,农民军来到湖广通山县,李自成遭到当地地主武装的袭击,死在通山九宫山。李自成死后,除去由郝摇旗、刘体纯等继续统率农民军余部之外,另一支由李过、高一功等统率的农民军十余万人也由陕西赶到。他们决定与南明的抗战将领何腾蛟、堵胤锡的军队联合,在湖广抵抗清兵。

  同时,清统治者诱降在四川的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农民军,也遭到拒绝。李自成败退陕西时,张献忠便和李自成相约共抗清兵。顺治三年(1646 年)冬,清统治者派肃亲王豪格进攻四川大西政权,张献忠撤离成都,迎击清军于川北西充的凤凰山,遇伏而死。张献忠死后,他的部将李定国、刘文秀、孙可望、艾能奇等人,也在川南云贵一带与南明永历(桂王)政府合作,继续抗清。

  江南人民和南明诸政权的抗清斗争

  顺治二年(1645 年,弘光元年)春,由西安回师江南的清军多铎部从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分兵三路,大举攻打南明弘光政府。清军先攻占弘光政府在中原地区的统治中心归德(今河南商丘),所过州县,望风而降。四月初九,清军由归德分成两路,一路由多铎率领,进攻亳州,指向淮南,一路由都统准塔率领,进攻砀山、徐州,指向淮北。弘光政府岌岌可危。

  然而这时弘光政府内部正在进行激烈的党争,甚至出现了南明版“三大案”(大悲案、太子案、童妃案)。弘光帝朱由崧昏庸无能,朝政把持在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余孽的手中,这些人只知排斥异己,卖官鬻爵。镇守江北 四镇的四个总兵刘泽清、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在大敌当前之时,互相争权夺利, 彼此仇怨极深,都不以国事为重。所以当时江南有句民谣说:“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相公只爱钱,皇帝但吃酒”。只有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江北,坚决抗战。但史可法内受朝廷的牵制,江北四镇又不听指挥,处处遭到困难,再加上当时驻防湖北的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内战,进攻南京,局势更是危如累卵。顺治二年(1645 年,弘光元年)四月十八日,清军包围扬州,史可法困守孤城,誓死不降。二十一日,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歧凤出城投降,守城力量更为薄弱,多铎曾先后给史可法五封书信,史可法都不启封。二十五日,清兵以大炮轰塌城墙西北角,攻破扬州。多铎纵兵大肆屠杀居民十天,死难者超过80万,史称“扬州十日”。史可法战败被俘,不屈牺牲。

18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