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清朝 >

历史清朝介绍资料

时间: 翠梅2 清朝

  清朝历史(1616年—1911年)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为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清朝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历史清朝介绍历史介绍

  清朝历史,若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称汗并建立后金开始,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结束,则历经十二帝,有296年的历史;若从皇太极1636年称帝并建立大清开始,有276年的历史,相当于明朝;若从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全国开始,有268年的历史。

  明朝末期,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

  罗·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在东北赫图阿拉建国称汗,国号大金。162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继承汗位,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从此大清成为与大明并立的政权,并将入关作为战略目标。

  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定都北京,从此清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并迅速统一了中国。1662年,康熙帝玄烨登基。康熙于1682年平定了"三藩之乱"。 1683年收复了被郑氏盘踞已久的台湾。后来打败了入侵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军队,1689年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此确立了中国与沙俄在东北的疆界,奠定了中国版图。然后三征噶尔丹并且创立了多伦会盟巩固了蒙古的稳定,使蒙古成为中国北方的长城。并且协助西藏的__七世入藏,加强了对藏区的管理。经济方面,鼓励开荒,减少农民赋税,实行“永不加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雍正帝在位时期,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并设立了军机处。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以管辖西藏事务。并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将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1727年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乾隆帝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1771年蒙古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康雍乾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并且满蒙、满回联系得到加强,稳固了清朝统治。大清帝国达到了全盛时期,也是封建经济的全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1796年,嘉庆帝即位,他执政的二十五年间,统治上较无作为,并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天理教起义,清朝出现了统治危机。1821年,道光帝即位。英国向清朝大量输出鸦片,使清朝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朝社会各阶层深受鸦片毒害。1839年,道光帝决心禁烟,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禁烟。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即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之后,1840年英国对清朝宣战,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至1841年清朝战败求和,1842年与英国签定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历史。

  1851年,咸丰帝即位,同年在广西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英法联军于1856年至1860年在美国、俄国的帮助下对清朝宣战,即"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英法联军攻占并焚毁了圆明园。后清朝被迫于各侵略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了。

  1861年同治帝即位,慈禧太后在奕?的帮助下"垂帘听政"。洋务派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认识清朝的新变局,主张“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1868年清朝平定了多年的捻乱。左宗棠收复了新疆。1894年清朝与日本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

  由于甲午一战清朝战败的震撼,1898年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宣布进行变法维新。但这次变法只持续一百零三天,后世称之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朝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1900年以英、美、法、俄、日、德、意、奥组成的八国联军进军清朝,史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亡西安。1901年,清朝战败签定了《辛丑条约》。

  清朝统治日益腐败,致使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各地组织反清团体,主张暴力推翻清朝。其中,孙中山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1905年,孙团结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仅仅两个月,全国就有十八个省宣布独立并支持革命,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2月12日,宣统帝被迫退位,清朝灭亡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历史清朝外交

  外交机关

  清朝在近代以前并没有正式的外交机构,因当时清廷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承认与四周国家的平等关系。清朝的外交按照对象的不同,分由礼部、理藩院、内务府与公行制度负担外交事务。六部的礼部负责对日本、朝鲜、琉球与东南亚各国外交或朝贡事务,以维系朝贡体制。理藩院负责交涉东亚内陆如内外蒙古、准噶尔、西藏、俄罗斯帝国等事务,主要防止边患形成。其编制与六部基本相同,官员大多由满族、蒙古族人担任,汉人只能担任堂主事、校正官等少数官职。内务府除管理本身内廷事务,也管理欧洲来华传教士、宗教使节团的事务以及国外贸易的传运征收特别税。公行制度负责西洋各国如葡萄牙、荷兰、英国等贸易关系(在清朝来看仍为朝贡),限制于广州一地,又称广州制度。

  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清朝对外关系转向被歧视。由于缺乏正式外交机构,为西方国家不满,在《天津条约》就有要求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使得中国正式开始面对新的外交形势。1861年,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专门负责对外关系;然而,其地位逐渐被1870年成立的北洋通商大臣所取代。直到1901年的清末新政,将衙门改制为外务部后,才得以统一负责对外事务。

  藩属国

  清朝的藩属国方面,早在皇太极与康熙时期就有琉球国。到乾隆时期扩充到东南亚地区的安南(即越南)、南掌(今老挝)、暹罗(今泰国)、缅甸以及南洋群岛的兰芳共和国(柬埔寨被安南与暹罗瓜分,吕宋与苏禄于西班牙统治菲律宾群岛后相继消失);西南喜马拉雅山有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等国;中亚地区有哈萨克汗国、布鲁特汗国、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爱乌罕(今阿富汗)、巴达克山、乾竺特与拉达克等国。

  海禁与海外贸易

  清朝建立伊始,清政府为禁止和截断东南沿海的反清势力与据守台湾的郑成功部的联系,以巩固新朝的统治,曾五次颁布禁海令,并三次颁布“迁海令”,禁止人民出海贸易。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后,康熙接受东南沿海的官员请求,停止清初的海禁政策。但是康熙的开海禁是有限制的,其中最大的限制就是不许与西方贸易。康熙曾口谕大臣们:“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

  鸦片战争前美国和英国两个航海大国的船舶总吨位的总和一度逊于清朝,当时中国沿海商船总数约在9,000至将近10,000艘之间,约有150万吨。加上其他种类的船舶,全国总有大小江海船舶20多万艘,共计400多万吨。而在1814年,英国全国有大小21,500多艘船,共240万吨;美国在1809年全国有船舶135万吨。

  西风东渐

  18世纪,欧洲各国普遍流行中国风尚,当时欧洲人对中国普遍持正面和向往的态度,例如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父”的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伏尔泰就曾高度赞扬当时在位的乾隆帝及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不过与此同时亦存在不同的声音,1792年外交失败的英使马戛尔尼回程路上写的纪事中就包含批判性的看法。马戛尔尼吃惊地发现,欧洲的技术奇迹并没有给接待他的中国官员留下任何印象,他和随行人员展示架在炮架上的加农炮时,陪同的官员表现出一幅不屑的样子,称这些东西在中国不稀罕。

  有学者指出在乾隆以后,清朝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一开始是四口通商,到后来只有广州开放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其进出贸易。当时西洋的科技发展蓬勃,渐渐地超越奥斯曼帝国为首的伊斯兰世界和以清朝为首的东方世界。

  英使马戛尔尼曾向清朝提出六项要求,当中包括:

  要求英国货船能到浙江、天津等地收泊;

  要求在北京设立商行;

  要求在珠舟山占一岛屿,以便英国人居住和收存货物;

  要求在广州城划一地方居住英国人,或者居住澳门之人出入自便;

  要求准许英商从广东内河航行澳门,货物不纳税或少纳税;

  要求确定关税条例。

  乾隆帝随之复书批驳英国使臣的要求,信中有妄自尊大的一面。清廷为了防止澳门被霸占的情况重演而限制英国只能在广州一口通商,其他国家仍然可到四口通商,并无任何限制。广州海关以外的江、浙、闽三个海关依然对外开放。

  签订条约

  自19世纪以来,经历一系列失败之后,清廷在列强的威迫下,前后被迫签定许多不平等条约。据统计,中国近代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共有343个,其中四十多个条约影响较大。清朝在西方国家的威逼下通过开放租界口岸,允许外国人来华经商等割地手段来达到和解。致此中国开始向近代过渡,清廷在被迫打开国门的同时也丧失中国大量领土的管辖权。甲午战争后,列强鉴于清朝失去自卫能力,纷纷瓜分中国,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由于受到西方乃至日本的侵略以致割地赔款,中国人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也骤然下降。但与此同时也激发自强运动等改革措施使西方的科技、文化以及民主宪政思想传入中国,并为随后的辛亥革命提供发展机。

  看了历史清朝介绍

16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