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世界事迹 > 欧洲历史 >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时间: 耀聪2 欧洲历史

  苏联解体(俄文:Распад СССР,英文: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1991年12月2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当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联宣告解体,国际共运遭受重大挫折,标志着冷战,两极格局结束。那么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当全世界震惊于普京的“新威权主义”政治理念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当年苏联的瓦解?其实今天俄罗斯的“新威权主义”政治特征正是苏联这个庞大帝国轰然倒塌之后留下的后遗症。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史教授、冷战史专家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的《失败的帝国》一书,旨在研究苏联从斯大林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苏联帝国霸权,直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的历史过程,并探索苏联帝国倒塌的根本原因,是站在苏联角度、立场的冷战史和外交关系史的总结性著作。

  苏联为了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990年以来,经过官方调查,人员损失数量达到2660万,其中穿制服人员约866万,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联领导人认为,赢得胜利后的苏联理应成为一个新的“帝国”,大国沙文主义和扩张主义倾向成为克里姆林宫的领袖与苏联精英之间的一条共同的纽带,苏联大肆扩张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并最终建成一系列社会主义卫星国。

  在斯大林统治期间,苏联划定了“社会主义帝国”的基本蓝图,冷战局面的形成除了与二战后苏联意图建立“帝国”霸权的新世界格局有关之外,苏联与英美之间意识形态和社会形态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震惊了世界,在苏联看来这是一种用武力震慑别国的“原子外交”,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对斯大林和苏联在欧洲的扩张行为进行批评和警告,而苏联这时却更坚定地选择了一种陈旧的安全观———你得到的领土越多,你就越安全。

  斯大林动员全国开始“备战备荒为人民”,为了备战,苏联继续增加税收,战前的生活水平已经很低,但到1946年看来,却像是无法企及的梦想,而二战时打开国门的苏联军队发现了自己祖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斯大林塑造的神话正在人民心中悄悄瓦解。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在赫鲁晓夫领导下开始“新”对外政策,试图打开莫斯科在冷战前拥有的外交空间,战争和革命阶段必然到来的斯大林主义命题让位于一个新命题:资本主义体系与共产主义体系长期的“和平共处”和非武力竞争,尽管赫鲁晓夫开始了与西方对话,但并没有放松军备,反而与美国开始了核武器的军备竞赛,成立一个新兵种———战略火箭部队。

  他还多次承诺,要赢得与美国的经济竞赛并使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有大幅度提高,然而事实证明,既要生产枪炮又要生产黄油的承诺,要比赫鲁晓夫想象的要困难,“古巴导弹危机”成为了美苏军备竞赛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苏联从冷战的强势一方逐渐滑向弱势一方的标志性事件。

  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开始奉行“缓和”的外交政策,努力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达成和解,避免再次出现类似“古巴导弹危机”那种事件,尽最大力量避免战争是勃列日涅夫外交政策的目标,美苏之间的核对决成为勃列日涅夫拼上性命也要避免的噩梦,在他努力下,美苏两大集团达成了多个限制军备的条约、协定,军备竞赛终于可以缓口气了,而实际上苏联的国内经济也渐渐无法承受军备竞赛所需要的巨大开支。

  以苏联的经济实力和计划经济体制,在军备竞赛中追赶美国是一种自杀倾向,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起,苏联每年有超过四分之一的GDP被用于扩军的经费,“这一政权通常都是靠挪用人民的储蓄、出售伏特加和暗中积累预算赤字来填补漏洞。”苏联的经济利益要求削减给中欧各国的如此慷慨的援助,但“社会主义帝国”的利益以及集团内部的义务却要求加大援助的力度。

  最后,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大权终于从斯大林主义的受益者那里旁落到新的、相对没有经验的领导人手中,他在外交政策中首次提出了“新思维”,并很快成为彻底重估意识形态的同义语,像戈尔巴乔夫这样带有理想主义和天真气质的政治家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大概只有我国历史上的王安石和日本历史上的平清盛可以跟他相提并论吧?戈尔巴乔夫宣布放弃全球性的权力游戏,承认苏联的安全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是不可分割的,也是可以部分共存的,他计划彻底改变苏联的意识形态以及政治经济体制,并使苏联真正地对外开放。

  对于苏联的解体,祖博克在《失败的帝国》一书中认为,戈尔巴乔夫负有最主要的责任,他认为苏联失败的原因有三:

  一是,戈尔巴乔夫的激进改革没有计划和步骤,行为缺乏连贯性,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戈尔巴乔夫则是希望一蹴而就地转变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

  二是,激进的改革使苏联社会内部制造出种种失控的政治离心力,在戈尔巴乔夫领导下,苏联国内经济与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当时的学者和政治家都认为不废除苏联的旧制度,就没有办法进行改革,但这种激烈的“休克”疗法的后遗症是非常巨大的,在叶利钦执政的时候,共产党的书记和部长们摇身一变,成了银行家和富有的寡头。

  三是,苏联领导层内部思想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从赫鲁晓夫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开始的。

  祖博克说:“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本来就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一体两面,没有社会主义的福利制度如何克服资本主义天生的残酷和不平等的缺陷?没有市场调节的经济和民主、法制的保障也注定社会主义不能长治久安。

  祖博克认为西欧成功之处在于,“将市场的好处与社会规划结合起来,在经济一体化以及最终在政治一体化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做得也比苏联集团的国家成功得多”。

5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