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是怎样的
诗歌,有着中华人民千百年的历史,在文学上有着崇高的地位。诗能够自成一格,也能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如诗剧、圣诗、歌词或散文诗,文字配上音乐则称为歌,那么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是怎样的?
南北朝诗歌简介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不得不提的瑰宝,在南北朝时期,是个出现了一些新气象,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其中以山水诗和永明体为代表。宋、齐时候的山水诗,代替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是南朝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变化。在《诗经》、《楚辞》时代,诗中的某些山水景物,只是比兴的媒介或生活的背景,而不是独立的审美对象。魏晋时期隐逸之风盛行,玄言诗中借山水谈玄,因而出现了不少描写自然山水的佳句。
真正以自然山水为描写的主要对象,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的是谢灵运。谢灵运努力锤炼,精心琢磨,用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摹山水,真实再现山水的景色,而且写得鲜丽清新,自然可爱。谢灵运不仅开创了山水诗这个新的诗歌领域,而且他竭尽全力真实地摹写物象的诗风,也深深影响着南朝诗坛,尽管在他的某些诗歌中存在着有句无篇、拖着玄言诗尾巴的毛病。刘宋时期,七言诗歌在鲍照的努力下,发展和成熟起来。曹丕当年写《燕歌行》,还是句句押韵,鲍照以丰富的内容和俊逸豪放的风格从事七言诗的创作,不仅变句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还能自由换韵,并且创造了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为七言诗的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从此以后,七言诗就日益繁荣起来,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重要体裁之一了。
齐永明年间新体诗(又称永明体)的产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新变。此前的诗歌是比较自由的,称为古体诗,唐时发展起来的讲究格律的诗歌,叫做近体诗,而新体诗正是古体诗到近体诗的桥梁。产生新体诗的基础是声韵的发展。永明诗人沈约、谢朓、王融等人,自觉地把平、上、去、入四声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去,要求按照“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的规律,把不同的字词声调配合排列起来,同时讲究对偶、辞采,以达到和谐、铿锵、流畅,具有音乐美的效果。
这是诗歌史上空前的创举,虽然永明体繁琐苛细的要求,对当时诗坛上偏重形式美的风气推波助澜,受到人们的批评,但它是中国古典格律诗的开端,其功不可没。其后,梁、陈时期新体诗便是诗坛的主要潮流,经过许多诗人共同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经验,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永明诗人中,最突出的是谢朓。他的成就除了为新体诗的产生和发展作出的贡献外,还表现在山水诗和小诗的创作上。他的山水诗吸取谢灵运的长处,克服其情景游离、玄言尾巴的缺点,表现出清新流畅、圆美流转的风格,且有不少名句。他的小诗向民歌学习,篇篇皆佳,对后来五言绝句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南北朝文学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迅速,其中南朝风格偏向华丽纤巧,而北朝风格偏向豪放粗旷。南朝文学代表是骈文,讲究格律、词藻、用典,内容多脱离实际生活,抒发一些富贵闲愁,以庾信、应扬的文章为代表。而北朝代表人物是北地三才,即邢放、魏收、温子升。叙事长诗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为代表。民歌方面,由与南北文化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乐府诗集》即有「豔曲兴於南朝,胡音生於北俗」的说法。
在文学研究方面,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编选的《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这两部巨著都对后来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道教影响了中国艺术及科学。例如《游仙诗》等文学,描述神仙飘逸之妙或藉由神仙之说抒发情怀。道教名士陶弘景、陆修静均擅长神仙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