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南北朝 >

南朝陵墓雕刻

时间: 耀聪2 南北朝

  南朝石刻圆雕,在南京、丹阳一带。已发现的有宋武帝初宁陵、齐明帝兴安陵、梁文帝建陵、梁武帝修陵、梁简文帝庄陵、陈武帝万安陵、陈文帝永宁陵及梁王室萧宏、萧秀、萧恢、萧憺、萧景、萧绩、萧正立、萧映的墓,另有十二座失名。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南朝陵墓雕刻。

  南朝陵墓雕刻概述

  南朝石刻圆雕,在南京、丹阳一带。已发现的有宋武帝初宁陵、齐明帝兴安陵、梁文帝建陵、梁武帝修陵、梁简文帝庄陵、陈武帝万安陵、陈文帝永宁陵及梁王室萧宏、萧秀、萧恢、萧憺、萧景、萧绩、萧正立、萧映的墓,另有十二座失名。墓上雕刻通常六件三种:帝陵石兽一对、神道柱一对、石碑一对,王公墓石狮一对、神道柱一对、石碑一对。帝陵前石兽形类石狮而生角、翼,独角者称“ 麒麟 ”,双角者称“天禄”,均是传说中的灵异瑞兽。王公墓前石兽,形同狮子而多双翼。均用整块巨石雕成,多仰首,垂身,有的则蹲伏,继承东汉传统造型,但形体硕大,气势恢宏。神道石柱下为双螭座,中为刻瓦楞纹的柱身,上 端石额一方刻文, 柱顶一仰莲形圆盖,盖上伫立一头与墓前石兽相同的小兽,整体凝重,盖有特色。

  南朝石兽 就其形式来说,是承袭汉代石兽雕刻的。尤可注意的是,它的渊源可上溯到古代波斯的雕刻。这种形式虽然后代不再有,但由于利用整体石材,以洗炼的手法表现雄伟的气势,显然影响着唐代陵墓前的石狮形式的创造。陵墓雕塑艺术包括墓室随葬俑和地上大型的纪念性雕刻,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朝陵墓雕塑由来

  中国古人迷信灵魂不灭,特别是秦汉以来,统治阶级更加笃信天命,妄想死后继续享受无上的权力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厚葬风气盛行,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中有大量的殉葬品,包括随葬俑,还在墓前或墓周围设置石柱、石兽、石人等大型纪念碑式的石刻。可见陵墓雕塑艺术是中国古代厚葬流行的产物, 并集中体现了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理想、审美形式和高超的艺术水平。

  俑是我国古代墓葬中摹仿活人而制作的 一种偶像,是奴隶制社会盛行的活人殉葬的 物质替代品, 一般为木雕或陶塑,始于东周, 至战国已蔚然成风。秦、汉和唐代尤为盛行, 宋以后,由于墓葬制中流行纸具器,桶才逐渐 消失。

  在俑的艺术中,以陶桶的艺术价值最高。 说到陶俑,最令人瞩目的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 1974年3月在陕西临潼西杨村发现的这20世纪最壮观 的考古成果,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雕塑 艺术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秦桶艺术的魁力首先在于其惊人的数量 和体积。 群体的组合,雄伟的气势,给人一种 震撼心灵的崇高感,现已挖掘的1、2、3号坑,占地2万余平方米;若按其排列形式复原,应 有武士桶7000余件,陶马100余匹,战车 100余乘,它们依照皇家禁军真实的军容浩 浩荡荡地排列为长方形军阵,令人肃然敬畏, 显示出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威势以及 "秦王扫六合"统十中国的雄心和壮举。秦俑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崇高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秦桶在艺术上的另一特色是高度的写实性,武士桶和陶马都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众多的武士桶无一雷同,在高度统一的军威要求下,作者本着极其朴素的写实态度,生动而具体地塑造出每个形象的年龄、阅历;身份和个性特征。陶马不仅比例匀称,连骨胳肌肉的表现都十分逼真,且具有轩昂骏健的神韵。秦桶高超的艺术再现能力标志着公元前的雕塑工匠对生活的观察认识能力和表现技艺的迅猛提高,在我国古代雕塑史上犹如奇峰突起。《西汉加彩骑兵》1965年陕西杨家湾 B.C 175-145年〈新彩兵马俑〉 江苏徐州狮子山。汉唐陶桶艺术在数量和气势上虽不能与秦桶相提并论,但却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 及形象刻划的生动传神方面有大的突破·, 如汉代的"说唱桶。、"乐舞百戏桶"和唐代的三彩"徘优桶"、"参军戏"等,都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审美趣味。

6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