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金币
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推翻清朝封建帝制的伟大事业,曾多次组织过武装起义。为筹措起义经费,孙中山先生飘洋过海,四处奔波,得到了海外华侨倾心相助,全力支持。“中华民国金币”券就是孙中山1911年5月在美国旧金山设立“洪门筹饷局”并印刷一组名为“中华民国金币”的革命军筹饷券。
历史简介
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清朝封建专制政府,筹集军饷, 1911年5月在美国旧金山设立“洪门筹饷局”并印刷一组名为“中华民国金币”的革命军筹饷券。孙中山先生参与设计,后 由李公侠负责印刷。
该券的图案设计采用美钞式的狭长票型,颇为精致大方,其券正面及背面的上端均印有“中华民国金币”隶书;券额分壹拾元,壹佰元、壹千元三种。正面全为中文,背为英文,中间均印有当时同盟会会旗一青天白日旗帜图案;右侧印“中华革 命党本部孙文”,左侧印“中华革命军筹饷局会计李公侠,所印中英文之“孙文”及“李公侠”均系亲笔签字,正中下端印有“中华民国成立之日此票当作国宝通用,交纳税课,并随时如数向国库交换实银”字样。金币券的正面骑缝裁根处均盖有圆形的 “”章及方形的“中华革命军筹饷局印章”,并在背面骑缝裁 根处用墨笔书写代号,壹拾元,壹百元,壹千元券,分别用“中”“华”“民”字代号,独缺“国”字代号。未印伍百。代号下均写有中文编号。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时期,“中华民国 金市”券的债务,实已大多偿还。对尚未偿还的少数“中华民国金币”券,亦在1935年至1937年间,由“中华债券调查委员会”验明加盖登记章后兑银收回。故三种面值的金币券存世均少。尤以十元券以上的两种更少。壹千元票额的金币券,迄今仅知台北市钱币协会理事长丁张弓良女士藏有一张正票,而国内仅有无号码的未完成票一张而已。壹抬元,壹百元,壹千元券均为一级,值黄金200克
洪门筹饷局发行中华民国金币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在旧金山成立了美洲同盟会总部。美洲致公堂总部亦设在旧金山,但双方意见分歧。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争取海外洪门参加反清革命,
1911年,孙中山前往美国旧金山开展筹款,得到洪门致公堂鼎力支持。孙中山建议美洲同盟会与致公堂联合,共同开展筹饷救国活动。经过与美洲同盟总会会长李是男、美洲致公堂大佬黄三德多次磋商,议定由致公堂召开特别大会,免除一切繁杂手续,以简单的仪式宣布全体同盟会会员加入致公堂。双方于6月18日发表了“以成大群,合大力,而图光复之大业”的联合布告,宣布美洲各埠所属同盟会和致公堂联合。这一措施,扩大了同盟会的社会基础,大大加速了筹饷的进程,对辛亥革命的组织与发动起了积极作用。
1911年7月,同盟会和致公堂的联合及洪门筹饷局(又称中华革命军筹饷局,对外称作国民救济局)在旧金山成立,专门负责为国内武装起义筹备军饷,并颁布了《洪门筹饷局缘起章程》和《革命军筹饷约章》两个文件,广为刊发。文件重申了革命宗旨,规定了组织机构、捐款措施及对捐款者的奖励办法等。
筹饷局的组织机构
筹饷局的组织机构由致公堂和同盟会选出代表组成,。朱三进为主席,罗敦怡为副主席,黄任贤、刘鞠可、黄杰亭为中文书记,唐琼昌、黄伯耀为西文书记,李是男(李公侠)为局长兼司库,黄三德为监督。此外,为宣传筹款,筹饷局任命黄芸苏、张霭蕴和赵煜等三人为演说员。孙中山先生亲自草拟了《洪门筹饷局缘起》、《革命军筹饷约章》,规定:其捐数五元以上者,发给双倍“中华民国金币”券为执,民国成立之日,作为国宝通用,缴纳课税,兑换实银;捐助十元的,可列名为“优先国民”,他日革命成功,概免军政府条约之约束,而入国籍;捐资百元者,每一百元记功一次;捐资千元者大功一次,民国成立之日,照为国立功之条例,与军士一体论功行赏;捐资千元者还拥有向民国政府请领一切实业优先利权等等。
当时在美洲的华侨约有25万人,参加洪门致公堂的不下20万人。为得到华侨的广泛支持,孙中山同洪门筹饷局筹款人员不辞劳苦,风尘仆仆,辗转美洲温哥华、多伦多、维多利亚、纽约等地巡回演讲宣传,在海外华侨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得到广大华侨的拥护和响应。许多爱国华侨身在海外,心忧祖国,亲眼见到亲身经历清王朝的腐朽没落和丧权辱国,接受了孙中山不以武力不能推翻清王朝的政治主张,纷纷慷慨解囊,倾其所有,不少华侨还向亲友借债捐献,甚至倾囊为革命捐款,许多工人将整月的工资都捐了出来。踊跃认购金币券,使筹款行动大见成效。温哥华致公堂带头捐赠港币1万元,许多劳工将整月工资都捐了出来。为革命捐助的第一笔款2万港元,及时汇给在香港的黄兴,作为筹设暗杀机构的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