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民国 >

民国邮票是怎样的

时间: 耀聪2 民国

  辛亥革命胜利后,在南京成立了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后,清朝的邮票即不应再用。当时掌握北京邮政总办实权的法国人帛黎下令在清朝后期的15种蟠龙、跃鲤、飞雁邮票以及8种欠资邮票上加盖了“临时中立”字样准备使用。这种加盖方式,反映了北洋军阀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国家对待新成立的中华民国的态度。这种邮票若作为中华民国的邮票使用,显然不成体统。1912年2月24日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致电袁世凯:“只可将邮票加印‘中华民国’四字,一律通行,以应目下邮件之用”。由于全国的反对,加盖“临时中立”的邮票只有4种在福州有少量售出。

  然而,帛黎并没有完全按照临时政府的电报办理。只是在已经横向加盖了"临时中立"的蟠龙邮票上,又在垂直方向上再加盖"中华民国"四个字,就成了"中华民国临时中立"加盖邮票。这种邮票全套也是15枚,有8种售出。这样的加盖,当然更不像话。如果说第一次加盖"临时中立"是反映了帛黎等人对孙中山所领导的反对清王朝的革命中拟采取的立场,那么第二次加盖把"临时中立"强加给新成立的中华民国,当然更不能令南京政府接受。1912年3月19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亲自打电报给袁世凯,表示反对,并明确指出:"请令帛黎转电各处,必须无'临时中立'字样方许发行"。

  在孙中山的直接干预下,第二次加盖的邮票才全部停止出售。从1912年3月起发行只加盖“中华民国”的蟠龙邮票。实际加盖的方式有3种:一种是加盖宋体字“中华民国”,全套15枚;另一种也是加盖宋体字,但其中的“国”字比其他3个字大一些(宽3毫米,原来宽2.5毫米),故称为“大国字加盖”,仅有1分、2分两种;第3种为楷体字“中华民国”加盖,也是15枚。

  这3种加盖邮票中,加盖"临时中立"和"中华民国临时中立"邮票,由于实际发行量很少,留存下来的不多,所以是中华邮政的珍邮之一,特别是这2种加盖的全套邮票更加珍贵。

  在清代邮票上加盖"中华民国"字样后在民国使用,终究只是权宜之计。孙中山亲自指示发行2种邮票,1种是纪念辛亥革命胜利的"光复纪念"邮票,采用总统像作为图案;另1种是“平常”邮票,即现在所说的普通邮票,采用"飞船"也就是飞机作为图案。后来,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制了2种样票。纪念邮票上有"光复纪念"的字样,用孙中山头像作为主图。普通邮票上是一架双翼飞机。当时离莱特兄弟1903年12月第一次驾机离地飞行不到10年,比美国在1918年发行第一套采用飞机作图案的邮票早6年。1910年10月,中国人冯如制成一架飞机,并在旧金山举行的飞机比赛中夺冠。这件事对孙中山决定用飞机作为邮票主图是否直接有关尚无证可言,但建议用飞机作为邮票图案确实反映了孙中山先生的革新思想。

  孙中山先生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袁世凯上台执政。不久,北京当局印出了一套“共和纪念”的样票,采用中国地图作为邮票的主图。但是袁世凯要把他自己的头像印入邮票,遭到国民党人的反对。最后几经争议,决定同时发行2套纪念邮票,一套为"中华民国光复纪念",采用孙中山头像,邮票上的英文为"COMMEMORATION OF THE REVORUTION",也就是纪念辛亥革命的意思;另一套采用袁世凯头像,称为"中华民国共和纪念"。两套邮票都是12枚1套,都在1912年12月15日发行,邮票的大小和刷色也都相同。当时的邮票又没有编号,以致于无法确定哪一套是中华邮政的第一套纪念邮票。

  1923年10月10日为北洋军阀曹锟贿选当上"总统"而发行了一套“宪法纪念邮票”。1928年奉系军阀张作霖进驻北京,3年后,发行一套"陆海军大元帅就职纪念邮票"。1929年4月18日发行“国民政府统一纪念邮票”。这几套邮票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民国前期近20年的军阀割据和政治纷争。

  这个时期的纪念邮票还有1929年的"孙国葬纪念"、1932年"西北科学考查团纪念"等邮票共11套。它们全部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用雕刻版印制。这一时期的普通邮票有帆船、孙中山像和烈士像等3种图案8套;还有欠资票、航空票各3套,快信票4套和附捐票1套。

  著名的“民国四珍”也出在这一时期。它们是:北京老版帆船2元票“宫门中心倒印”;1元票错盖“限省新贴用”;3分票倒盖暂作2分和北京新帆船4分票倒盖暂作3分。

  民国邮票

  民国邮票是指从1912到1949年发行的邮票,她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政局最动荡的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烈尖锐,各派军事政治力量混战不休,平民百姓于乱世中保命尚难,何况是一枚小小的邮票。由于民间收藏的不尽完整、大量老票流向海外等原因,至建国后只有微量民国邮票尚在大陆留存。然而__期间,民国邮票又被当作“资本主义毒瘤”几乎被销毁殆尽。时至今日,历经近百年磨难,能够流传下来的自然都成了千金难求的稀世奇珍。灾难面前彰显大爱付捐邮票展示真情08年5月20日,为四川灾区筹集善款,中国邮政特发《5.12抗震救灾附捐邮票》。

  “灾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来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世界人民的共鸣。91年日本的《世界儿童附捐邮票》、比利时南极考察附捐邮票都是附捐邮票中的典范,续写着人间真爱。其实早在民国时期,中国就已有了附捐邮票,上世纪四十年代,无休止的战争侵蚀着中国,民不聊生,饿殍遍野,逃难的灾民随处可见,1944年中国首枚附捐邮票——《赈济难民》于此诞生。1948年7月为响应当时国民政府倡导的防止肺结核的倡议,邮政部发行《资助防痨》附捐邮票,反映了在当时经济和医疗水平下,人民群众低下的生活水平和脆弱的生命状态。

  这两枚邮票不但是中国附捐邮票的始祖,也是世界上较早出现的付捐邮票,收藏价值和社会意义非同一般。中美邦交历史一刻涉外邮票揭开面纱1938年5月美国国会议员沙尔布鲁姆建议国民政府发行《美国开国一百五十年》纪念邮票。考虑到抗战期间,中美关系对时局的影响至关重要,故国民政府为拉近中美邦交关系,对此套邮票的发行极为重视。然而,像中美关系一波三折一样,这套邮票的发行也曲折不断。先是在图案设计上,由于美国领导人的头像不能出现在邮票上,三度易稿才折中定案为:以中国地图为底图,以中美两国国旗为主景。按理说,邮票图稿设计完毕就已大功告成,不料由于此套邮票需要的印刷工艺过高,当时中国的印厂都没有能力接受此项印刷任务。

  经过多方交涉,国民政府只能委托当时世界最著名的印制局——美国纽约钞票公司进行印制。1939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当天,民国首套涉外题材邮票终得以诞生。由于这套邮票的特殊政治意义,当年的国内外收藏家们就以收集该套邮票为荣。而今,经过岁月的洗礼,《美国开国一百五十年》纪念邮票必然水涨船高,身价倍增。除了上述邮史佳作外,《民国邮票》中还收录了无数饱经岁月磨砺的珍贵邮票,如伪政府地区邮票——“收回租界纪念”、“还都四周年纪念”等都是那段屈辱历史的浓缩;“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就职纪念”则是政局飘摇的明证;而带有国父孙中山头像的民国老票更是每一个集邮爱好者心中永恒的经典。

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