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民国 >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有那些

时间: 志艺2 民国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这句感动了数代人的情诗是出于徐志摩之手,也是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作的代表。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欢迎大家阅读。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有那些

  徐志摩一生经历了三个女人,第一次的婚姻是在封建家庭制度安排下不得已的作为。徐志摩出国留学期间非常向往拜托封建世俗,像西方人一样能够有一场刻骨铭心的自由恋爱。而林徽因的到来让徐志摩的诗人之心找到了归宿。林徽因的美貌和优雅的举止都让徐志摩不能自已,虽然当时的徐志摩早已成家并且已有孩子,但是徐志摩并未放下对林徽因的一颗追求之心,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也因为这段敢于冲破封建婚姻的勇气而有了不同的韵味。

  关于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还有一首名篇就是《你去》,当时的徐志摩已经成为另一位风格与林徽因迥异的才女陆小曼的恋人,徐志摩为了和林徽因的一个约定——参加林徽因的中国建筑史学术讲座而乘飞机飞往北平,但是由于当天的天气状况异常糟糕,徐志摩乘坐的飞机不慎坠毁,一代诗人也由此谢绝人世。《你去》就是徐志摩谢绝人世之前为林徽因写下的最后一首诗歌。

  世人常常慨叹林徽因和徐志摩的婚姻,包括世界级的大诗人泰戈尔都因为受二人特殊感情的触动而作诗一首赠予两人。一生中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有许多名篇,但是二人却从未向恋人一样真正在一起过,这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遗憾,但也因此,二人的恋情常常被后人歌颂。

  徐志摩留学

  徐志摩是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作自然流畅,意境优美,为人们喜爱和传颂。徐志摩的诗兼具中西方文学之所长,不拘一格确又不失章法,这与徐志摩留学学习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年轻时的徐志摩曾进入北京大学拜梁启超为师进行学习,但在亲眼目睹了军阀混战与社会离乱之后,徐志摩立志出国留学,在外寻求救世治国之道,追求“理想中的革命”。

  1918年徐志摩离开北大,同年八月从上海启程到美国学习银行学。徐志摩留学美国期间先后进入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和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课程,徐志摩还曾立志成为中国的“汉密尔顿”。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后十个月就获得了学士学位和一等荣誉奖,当年他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获得了广泛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学的知识。

  1920年,徐志摩受到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来到英国,但不料罗素发生意外,他只能暂时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后来借由林徽因的家族关系,徐志摩被狄更生推荐到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进行学习,研究政治经济学。徐志摩在剑桥大学学习的经历,奠定了徐志摩的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风格,他由此开始创作新诗。

  徐志摩留学英国的两年,他接受了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接受了“吸烟的文化”,他常与英国名士交往,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他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逐渐形成,康桥的环境塑造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和意念,民国诗人和散文家的潜质逐渐显露。

  徐志摩 再别康桥

  徐志摩是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新星,他擅长作诗,一生中有许多首代表作,《再别康桥》就是其中之一,康桥指的就是就是英国的剑桥大学,徐志摩曾经在那里留过学,这首诗写的就是当徐志摩再次来到曾经的母校的时候,那种留恋和不舍的情感。

  《再别康桥》全文可以分为七小节,第一小节指的就是当徐志摩站在康桥的前面,面对着这个在自己生命里占有重要地位的地方,却不得不说再见的那种难过和无奈,因为诗人自己也明白,这可能是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来到这里了;第二小节其实是借用拟人的手法在表达着自己情感上的悲痛,在康桥这个地方徐志摩遇见了一位改变了他整个人生的女人,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两个人最终分道扬镳,而这段感情的失败对徐志摩的打击是很大的,所以这一段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而从第三、四小节中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中,不难看出徐志摩本人对康河是非常喜爱的,所以他才会甘愿只做康河的一条水草,永远的陪伴着它,就连它周围的有关联的景物都是详细的描写出来了;第五、六小节中他是想表达一种想永远留在这里的想法,但他本人也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他是一定要走的,虽然不舍、难过,但他却必须回到需要他的地方去;第七小节是他站在轮船上,远远地看着康桥,向它告别,同时也是永别。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抒情的诗,康桥在徐志摩的生命中远比其它地方重要得多,因为正是有了那些在康桥的经历,所以才会有后来的徐志摩,因此再次回到康桥也好,向康桥说再见也罢,对徐志摩而言都是一样的复杂。

  


看了“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有那些”还想看:

26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