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墓在什么地方
杜月笙是旧上海十里洋场著名的黑帮头子、流氓大亨。杜月笙原名杜月笙,后经章太炎建议改名为镛,号月笙。杜月笙的一生经历了腥风血雨,争斗厮杀,最终除了妻子儿女,一无所有,病逝于香港。那么,杜月笙墓在哪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月笙墓在什么地方,欢迎大家阅读。
杜月笙墓在什么地方
杜月笙的一生非常精彩,他十四岁加入青帮,在陈世昌的关照下,杜月笙被时任法租界华探头目、青帮龙头黄金荣所看中,收入黄金荣公馆当佣差。杜月笙凭借自身的机敏诡诈和善解人意获得了黄金荣的喜爱和信任,黄金荣将手下的一个大赌场交给杜月笙打理,后来又提拔他提运鸦片,杜月笙就此起家。
杜月笙与黄金荣不同,他不是没有头脑只会喊打喊杀的混混头子,他利用贩运鸦片得来的钱结交军阀和权贵,打开更多的财富之路和权力之门,巩固自己的实力和地位。同时他又不吝惜金钱,在赈灾、救灾中慷慨解囊,他甚至持续多年主动购买预防疾病的药物,义务向市民发放,收买门徒的中心和市民的拥护。
另一方面他一改传统混混们的穿衣打扮,常年穿长衫,一副文儒打扮。他由于儿时因贫辍学,他对于文人和文化有着源于内心的尊重和推崇,所以当时的很多文人墨客如章太炎、杨度、秦联奎等等都是他的座上宾。
关于杜月笙墓,曾有人认为是在香港,其实杜月笙在香港病逝后,已被四房太太姚玉兰带到台湾安葬了。杜月笙墓位于台北县汐止“秀峰国小”后山,上面还有蒋介石题写的“义节秉昭”,张群题写的“誉闻永彰”金色挽额。
杜月笙三碗面
杜月笙是旧上海响当当的人物,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出身贫寒,自幼父母双亡,十四岁时就拜入青帮陈世昌手下,后来被黄金荣所赏识和重用,在上海滩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一方枭雄。
杜月笙是一个比较另类的帮派人士,他不但没有一般帮派分子的流里流气,反而身着长衫,交往文人墨客。杜月笙有句“三碗面”的人生格言非常出名,他说人生要吃好“三碗面”,分别是体面、场面和情面。
实际上杜月笙三碗面有多个版本,一种是“三碗面”的前后顺序不同,有人说是情面、场面、体面,也有的人说是称场面、体面、情面。杜月笙三碗面第二种版本是内容不同,有人说是人面、场面、情面,也有人说是台面、场面、情面。但无论如何,杜月笙三碗面在民国时期是广为人知的,这也是因为杜月笙身体力行着这三碗面,他在意体面,重视场面,讲究情面。
旧上海素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相比,黄金荣和张啸林,杜月笙心智、城府和手法都更为高明。或者说杜月笙的情商非常高,他善于协调帮派势力的关系,也善于处理军阀之间的矛盾,虽然善于敛财,却也不惜散财。他将赚取的不义之财用来笼络社会各界人士,无论是政治要人、文人墨客,还是帮会骨干、平头百姓,无所不有,杜月笙的社会地位和势力威望也因此不断提升。
杜月笙传
目前市面流传的杜月笙传有很多不同版本。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种杜月笙传来自大陆境外,主要是香港和台湾。港台两地都以华文文化为主流,而且都有杜月笙的故友亲朋,尤其香港是杜月笙晚年生活和故去之地,因此产生其是传记不足为奇的。由于香港一向是多种文化并存,言论相对自由,因此这里是最早产生杜月笙传记的地方。
第二种杜月笙传,则是来自大陆的非主流文化圈。因为杜月笙出身草莽,白手起家,因此对于渴望成功的底层民众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加之由于解放之后官方对于黑帮势力的整治,正面反映黑帮势力与黑帮人物的作品并不多见。反而形成一定的文化真空。
第三种杜月笙传,则是处于官方管理下的主流文学。早些年的时候,主流文学响应国家政策与号召,把杜月笙作为阶级敌人,对其记述大多是揭露性和批判性的。后来随着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对杜月笙的记述逐渐相对客观。尤其近些年,先后出现了《杜月笙传》、《杜月笙大传》等一系列以杜月笙为对象的传记文学。这些传记总体来说文字水平较好,一方面比较客观的反映了杜月笙出身社会最底层、白手起家,努力拼搏,最后成为上海滩叱咤人物的艰辛过程。一方面也揭露了杜月笙在发迹过程中的不择手段,如贩卖烟土,开设赌场妓院等。
看了“杜月笙墓在什么地方”还想看:
1.霸气的古风语句
2.梁启超的儿子的情况
3.百年的中国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