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关中大地震的历史
华县特大地震又称明嘉靖关中大地震,发生在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明代关中大地震的历史,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明代关中大地震的简述:
关中大地震,将西安小雁塔由56米的完整高度震为43米的现存高度,但至今塔身并不倾斜,让人惊奇。
发震时刻:1556年1月23日24时(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时)
震中位置:中国陕西省华县地区(北纬34.5度,东经109.7度)
震级:8.0-8.25级
死亡人数:83万人(有姓名记载)
明代关中大地震的历史:
1556年1月23日夜,中国陕西省南部秦岭以北的渭河流域发生的一次巨大地震。是中国人口稠密地区影响广泛和损失惨重的著名历史地震之一,估计震级为8级。据史书记载,以陕西渭南、华县、华阴和山西永济四县的震灾最重,故称为华县地震。101个县遭受了地震的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公里。地震有感范围为5省227个县。震中区为西安市以东的渭南、华县、华阴、潼关、朝邑至山西省永济县等,约2700平方公里。陕西、山西、河南三省97州遭受破坏。“余震月动三五次者半年,未止息者三载,五年渐轻方止”。
各种史料对地震有详细记载:
《中国地震目录》归纳史书记载对此震的描述是:“秦晋之交,地忽大震,声如万雷,川原坼裂,郊墟迁移,道路改观,树木倒置,阡陌更反。五岳动摇,寰宇震殆遍。陵谷变迁,起者成阜,下者成壑,或岗阜陷入平地,或平地突起山阜,涌者成泉,裂者成涧,地裂纵横如画,裂之大者水火并出。井泉涸废,新泉涌流,喷高丈余。山移河徙四五里,涌沙、陷没亘数千里……军民因压、溺、饥、疫、焚而死者不可胜计,其奏报有名83万有奇,不知名者复不可数。
曾亲身经历过华县地震的明代官吏秦可大在《地震记》中写道:“受祸人数,潼、蒲之死者什七,同、华之死者什六,渭南之死者什五,临潼之死者什四,省城之死者什三,而其它州县。则以地之所剥剔近远分深浅矣”。
《明史》对这次地震记载为: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 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 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此次地震在我国历史记载中是灾害极端严重的一次,死亡人口之多,为古今中外罕见。101个县遭受了地震的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公里。地震有感范围为5省227个县。震中区为西安市以东的渭南、华县、华阴、潼关、朝邑至山西省永济县等,约2700平方公里。
【死亡人数83万以上】
这次地震人员伤亡如此惨重,其重要因素是由地震引起一系列地表破坏而造成的。当地居民多住在黄土塬的窑洞内,因黄土崩塌造成巨大伤亡。这个地区的房屋抗震性能差,地震又发生在午夜,人们难有防备,大多压死在家中。地裂缝、砂土液化和地下水系的破坏,使灾情进一步扩大。
震灾损失极其严重。民房、官署、庙宇、书院荡为废墟;较坚固的高大建筑物城楼、宝塔、宫殿全部倒塌。地震造成华阴县城西驻马桥断裂,城北大员村地裂数丈,水涌数尺。大荔县南的紫微观和朝邑西南的太白池在震后干。
根据各县州府志记载,地震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光报上名字的就有约83万人。据史料记载,死亡人口上万的县,西起径阳,东至安邑;死亡人口上千的县,西起平凉,北至庆阳,东至降县。
这次地震之后又引起了饥荒和瘟疫,造成了空前巨大的人员伤亡。震时正值隆冬,灾民冻死、饿死和次年的瘟疫大流行及震后其它次生灾害造成的死者无数可计。是世界上死亡人员最多的一次大地震。(吴博)
有关专家认为,这次地震损失惨重的原因,是地震发生在深夜、震区人口稠密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