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留良的人物评价
吕留良生于崇祯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即公元1629年2月13日),卒于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十三日(即公元1683年10月3日),享年五十五岁。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吕留良的人物评价,欢迎大家阅读。
吕留良的人物评价
由于程朱之学在清代的这种身份,就有了如何理解和评价吕留良的尊朱和评选时文的问题。《清吕晚村先生留良年谱》的作者包赉认为,吕留良的“尊朱和评选古文制艺文都有很深刻的含义”,这种含义则表现为,“他的尊朱并不是同陈白沙一流的静坐为尊朱,他的评选制艺也不像马二先生一样为制艺而评选制艺。陈白沙的尊朱是以朱子为目的,马二先生的评选制艺也是以制艺为目的;他的尊朱和评选制艺不过是一种巧妙的方法,便利的手段。但这些决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真正目的是在于‘恢复民族’上”。
吕留良案
雍正年间,曾发生过一起令人闻之色变的大文字狱,即吕留良案。吕留良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诗人,其一生一身傲骨,视金钱和仕途如粪土,散尽家财结客,支援反清的义军,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康熙年间,吕留良曾经拒绝应试,被革除诸生(经考试录取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的生员),出家为僧,震惊了当时的朝野。吕留良激进的反清思想体现在他的著作、日记和书信当中,常有“谤议及于皇考”的言论。吕留良过世后,“反清复明”代表人物之一——曾静崇奉其民族节慨,并为其广播,被告发下狱。而吕留良在死后49年,即清雍正十年(1732年)被雍正钦定为“大逆”罪名,惨遭开棺戮尸枭首之刑,所有著作被付之一炬,其子孙、亲朋、弟子广受株连,无一幸免,制造了清代以来最大的文字冤狱。其中主要的参与者被处死,众多的亲朋好友被发遣到各地,吕氏孙辈则被发遣到宁古塔(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带)。
吕氏孙辈中有一位名叫吕懿简的,精于医道,行医期间曾医治过一位宁古塔的商人,这位商人为报答他,便与吕懿简的侄子吕念先一同花钱到京师户部为他捐了个监生,免其为奴。所谓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国子监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按照规定必须贡生(学行兼优的廪生才有资格升入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或荫生(即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入监的官僚子弟,亦称荫监),才有资格入监读书,叫做坐监,坐监期满称为监生。然而,还有一部分人可以“纳粟入监”,这种监生,通称例监,亦称捐监。捐监最早开始于明景帝,清政府延续了这一制度。按理说,吕氏后人系叛逆重犯的子孙,本不属赦免之例。但由于清政府户部官员的疏忽,按轻罪人员处理,才得以免除奴籍。吕懿简的侄子吕敷先见其已经捐监,也想捐监,但是当地官员认定吕敷先属于谪戍之人,不准离境。后来吕敷先告到上一级官府,并说出吕懿简已经捐监,并有户部国子监执照。乾隆闻知大怒,处分了户部有关官员。随后,叔侄二人被拘提严审。清廷终以违例捐监之罪,将二人及其家属俱发往黑龙江,给予披甲之人为奴,交当地官员严加管束,并永远禁止考试纳捐。自此,吕氏后人不能改变身份,不准“出户为民”,世代被奴役,饱尝人间的屈辱。
从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的《光绪十二年(1886年),吕晋来为参加考试给齐齐哈尔副都统写的信件》可以看出,吕晋来五世祖吕念先因参与叔祖吕懿简捐监被发遣到黑龙江水师营当差,100多年后,吕氏后人吕晋来为求功名援引嘉庆朝律例因“有书词狂悖者家属俱免缘坐”请求参加考试,则被清政府以“凡吕氏发在宁古塔者永远免其捐考”的判决为由,认定吕氏系大逆之后。而且“吕晋来先人获罪之案系在案例以前似不能援引办理”,因此拒绝了吕晋来参加考试的请求,反映了统治者对危害其统治根基之人的仇视,虽已过百年之久,仍旧不能释怀。直到1909年清政府颁发了新律,解除蓄奴,至此,吕氏子孙才摆脱了为奴作婢的命运。
看了“吕留良的人物评价”还想看:
1.福康安的人物生平
2.雍正怎么死的
3.福康安的父亲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