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将相和是哪国人

时间: 志艺2 历史事迹

  将相和是一个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个广为传颂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有赵国上卿蔺相如,赵国大廉颇,赵国国君赵惠王,秦国国君秦始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将相和是哪国人,望大家喜欢。

  将相和是哪国人

  战国时期,赵王得到一个奇世好玉“和氏璧”。秦王正愁着没有机会占赵国的便宜,秦王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了。于是秦王便派了个使者去和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赵王手里的和氏璧。秦王的心思就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以赵王不想去,可是赵王又不敢不去。万一秦始皇以此为发兵理由,那赵国的百姓就遭殃了。赵王很着急,这时候,足智多谋的蔺相如被缪贤推荐上来了,并向赵王表示愿意代替赵王走这一趟,并许诺赵王,一定会把和氏璧带回来的。最终蔺相如果然不辱使命,成功带回和氏璧。

  秦王一计不成又想一计,再约赵王见面。在渑池,这次,蔺相如又陪同赵王前往。蔺相如没有让秦始皇占到赵王半分便宜。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当时赵国的大廉颇心中不服气得很,因为他觉得蔺相如功劳根本没有自己大,自己每次都是拼了命去作战,蔺相如就动动嘴皮子竟然官位比自己还高。于是廉颇便想处处给蔺相如难堪。蔺相如并不和廉颇计较,很忍让廉颇。当廉颇知道蔺相如是为了赵国的安危而不像自己一样只顾个人的恩怨,心中羞愧难当,便有了后来的负荆请罪的故事。

  将相和的时代背景

  将相和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广为传颂的故事。

  战国时期,七雄并峙,战火纷纷。各个国家不是在自保就是在侵略,其中最强的要数函谷以西的秦国和函谷以东的齐国。而在这两个强国之间夹着个赵国。秦国的皇帝也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早已有称霸天下的野心,于是和李斯等谋士制定了很详细的征战部署。对于秦国来说,齐国无疑是最大的一个威胁,秦国早有灭齐之心,但是齐国也是兵强马壮,秦国暂时找不到下手的机会,便暂时把目光停留在了齐国旁的赵国,正巧那时秦王听说赵王得到了一个绝世好玉“和氏璧”,秦王便想占占赵国的便宜。于是有了将相和中的完璧归赵的故事,后来秦王还是不死心,便又约赵王在渑池相会,谁知那一次,赵王又带了蔺相如过去,秦王碰了一鼻子灰,便暂时打消了占赵王便宜这念头。

  蔺相如经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这两个事件后,官位已经是上卿了,略高于赵国劳苦功高的大廉颇,这让廉颇大为恼火,不服气得很。便处处与蔺相如争高下,为难蔺相如,蔺相如却总是躲着廉颇,对廉颇百般迁就和忍让。蔺相如的门人以为蔺相如惧怕廉颇,蔺相如对门人说,自己连残暴的秦始皇都不怕,自己会怕廉颇大吗?蔺相如说自己之所以百般忍让廉颇是因为赵国是在自己和廉颇的共同给扶持下才能得以生存的,自己不能光顾着自己的个人恩怨而弃国家安危不顾。当廉颇听到这些话后便背着荆条前去请求蔺相如的原谅,二人最终成为至交。

  将相和的主要内容

  《将相和》出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包括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战国时,秦始皇听说赵国有一块绝世宝玉“和氏璧”,很想得到它,便派使者去和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城池何来换赵王的和氏璧,赵王直接拒绝担心秦王会以此为由发兵赵国祸及百姓,赵王夜不能寐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蔺相如毛遂自荐出使秦国并且让赵王放心,他一定会将和氏璧带回来。

  赵王便派蔺相如出使秦国,可是蔺相如到了秦国之后,秦始皇只一味盯着和氏璧对城池之事只字不提,蔺相如见势头不对便略施小计将和氏璧拿到手里,然后抓着和氏璧就想往柱子上撞,以此来要挟亲王:以池换壁,否则人玉具亡。秦始皇不想背负背信弃义的骂名,心里却又不是真的想用城池换和氏璧,无奈之下只得作罢,蔺相如先让人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而后自己也全身而退。蔺相如回来后,赵王大为欢喜,封他为上大夫。而后蔺相如又陪同赵王赴秦王的渑池之会,没有让秦王占了赵王半分便宜,赵王回来之后就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略高于赵国征战多年的老将廉颇,廉颇是个心直口快的豪爽大,心中对蔺相如很是不服气,便常常对人说自己以后若是见到这个文弱书生一定要好好羞辱羞辱他。生活中也是处处想和蔺相如一争高下,蔺相如呢对廉颇却是像老鼠见到猫一样,能躲就躲,别人以为蔺相如怕廉颇,蔺相如对随从们说自己并非是怕廉颇大,而是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自己方能保赵国不被秦国侵略,自己不能为了和廉颇一争高下而抛国家的安危不顾。

  廉颇后来听到这些话后,羞愧难当,赤身背负荆条到蔺相如的府上请求他原谅自己。蔺相如热情相待,二人此后成为了好朋友,齐心协力守护赵国安危。

  
看了“将相和是哪国人”

26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