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国民党淮海战役失败原因

时间: 志艺2 历史事迹

  国民党在大陆的真正溃亡,追根究底其实还是因为在淮海战役中连半壁江山都丧失了,然而在此次具有决战性意义的战役中,国民军明明在人力物力上都处于优势地位,可是为何最终敌不过人员、装备、武器都远远处于下风的解放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民党淮海战役失败原因,望大家喜欢。

  国民党淮海战役失败原因

  国民军战败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国民党的政治过于腐败,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在此次战役中,我方出动民工组成支前大军,分为运输队、担架队、卫生队等等全心全意以满足前线士兵的需要。而国民党呢,他们在山东等地抓取无数壮丁,军民之间矛盾恶化,未得民心。

  其二,国民党没有严密的后勤体系,由于后勤供给的缺陷限制了战略计划的制定,例如淮海战役初期,其物资补给几乎瘫痪,只能彻底依靠铁路,这就导致了他们的作战计划必须完全沿铁路固守。

  其三,国民军的指挥系统十分混乱,领导阶层内部心怀鬼胎,指挥员能力不足。起初国民党内部有人提议使“小诸葛”白崇禧来指挥淮海战役,但是蒋介石唯恐其手中掌权过大,于是令自己放心可靠的刘峙来当总指挥,但是他没有指挥如此大战役的能力,导致兵心不服顺,蒋介石甚至还逾级指挥,极其混乱。

  第四,国民党的情报系统不够完善,不及时、不准确,导致他们只能被共产党牵着鼻子走,还在关键时刻因为内部的共产卧底临阵倒戈,带来惨重损失。

  总而言之,强大的国民军在淮海战役中败给了处于弱势的解放军,是其内部指挥不当、丧失民心等等多方面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介绍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的一次决定性战役,我军投入兵力六十万人,比敌军军力少了二十万。淮海战役历时两个月,我军以十三万人伤亡的代价歼灭敌人约六十万。在这场战役中,我军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服务于前线的民工多达六百万人。淮海战役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那段历史。

  上面这张图片,干部粟裕在大会上进行战争动员。粟裕站在最中央,周边围着一圈一圈的官兵,他们都坐着。远处有个哨兵手持枪支在站岗。会议的地点是在树下。树枝光秃秃的,开会的人都穿着棉袄,带着毡帽,那时的冬天应该非常寒冷。粟裕手持稿子,神情严肃庄重,底下的解放军也听得很认真。粟裕是华东野战军的总指挥,在淮海战役中指挥十一个纵队,是战争胜利的第一功臣。

  还有一张淮海战役图片,民兵们坐在推车上,推车上放着些许物资,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把枪。他们笑容灿烂,大概是看到有人给他们拍照很高兴。民兵们大多穿着黑色的袄子,背后就是高大茂盛的树木。淮海战役时,老百姓用小推车一步一步地将物资运往前线。倒不需要走完全程,有规定的路程。走到目的地后,当地老百姓会接替继续走。可是在路上他们一样受到了袭击,很多的民工一走再也没有回来。拍摄的这张照片很可能是那几个民工留在世上最后的印记。这就是淮海战役图片。

  有关淮海战役的纪录片有哪些

  淮海战役是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的最重要战役,规模巨大、意义重大,它的胜利注定铭刻在史册上。因此,后世为了纪念这场战役,拍摄了一些不错的相关的电影,有剧情片,也有纪录片。

  就电影而已,最出名的是1991年的《大决战2:淮海战役》。那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所以为了纪念拍摄不少红色电影,包括大决战三部曲,而这一部影片就是其中的第二部。整部电影时长219分钟,展现了淮海战役的始末和经过,虽然片中战争场面到现在看来不够宏大精彩,但在当时已经是非常成功的了。此外,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是对那些历史名人的细腻刻画,比如其中的蒋介石是刚愎自用的,粟裕是有勇有谋的。

  相比起后世拍摄的电影,纪录片大概更能真正客观地还原和反映历史和战争。《生死对决:淮海战役全纪录》由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节目2009年出品,共十集,每集约30分钟。该纪录片每一集都分别介绍和描绘了淮海战役的某一方面。比如,第一集说明的是这场战役的重要性,认为它是决战中的决战,是国民党政权败亡的关键一战。第四集展现的是第一阶段也就是碾庄战役的过程,黄伯韬的兵团被包围完全歼灭,十万人有一半伤亡,而共军方面也付出了近三万人的伤亡,可见战斗的惨烈。再比如第五集介绍的就是战役中掩蔽战线发挥的巨大作用,包括地下党的渗透以及情报部门的努力。

  
看了“国民党淮海战役失败原因”

26335